法国网红美颜滤镜需明确标注,过度滤镜可能构成欺诈
法国政府最近提交了一项法案,要求网红和内容创作者在对照片进行美颜滤镜或修图时,必须明确标注出来。如果他们发布的帖子是广告内容,也必须加以标识。如果不遵守这项法律规定,将面临最高30万欧元的罚款,甚至6个月的监禁。法国政府宣称,此项规定是为了预防欺诈行为。过度使用滤镜同样可能涉嫌违法,这种行为在中国的互联网传播环境下也应该加以规范。
在2021年,法国竞争、消费和反欺诈总局对60多名网红及其背后的公关公司展开了调查,并于今年1月底公布了调查报告。报告指出,每10名网红中就有6人未遵守广告或消费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其中就包括用美颜滤镜美化产品使用效果的虚假宣传行为。要求网红对修图的地方进行标注,对消费者和品牌来说都是件好事,因为真实地呈现产品,有助于提升他们购买的欲望。品牌也会更容易和消费者建立起关系和信任,通过消费者的口碑传播提升产品销量。
挪威政府在2021年通过了一项正式立法,要求互联网上活跃的名人和网红,在社交媒体发布的广告内容中,如果对身材、脸型或皮肤进行了修饰,哪怕是有滤镜,都必须打上政府部门指定的标签标记。如果没有标注,也不承认P图的话,将被处以罚款,极端情况下可能还面临被监禁的风险。若民众看到疑似有修图但未做出标示的广告,也可向挪威消费者署举报。2022年,这项法律得以进一步完善:所有广告,不管是照片还是视频,是线上还是线下,只要其中的人物经过修饰,都必须打上明显的标签。其他国家也都对网红作出过类似的规定,要求他们在修图的地方作出标注。
在中国的社交平台上,也频繁出现网红使用美颜滤镜夸大产品效果的现象。这种行为应该得到规范,以避免误导消费者。
消费者在某投诉平台上投诉,称直播间使用美颜灯滤镜美化贵重物品,欺骗误导消费者。结果,购买的商品与直播间展示的完全不同,且有明显瑕疵。商家态度恶劣,拒绝退款。消费者认为,直播间的滤镜是他们不敢购买的原因。类似的情况在网红店中也时有发生。有些网红店为了流量和恰饭,通过强大的滤镜过分美化消费场景或商品本身,欺骗消费者。社交媒体为许多人提供了带货的机会。网红带货无可厚非,但也要承担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消费者选择购买流量博主宣传的商品是出于对博主的信任。若是通过过分美化产品的效果来欺骗消费者,则既会失去消费者市场,也将面临处罚。法国提出的相关提案,对我国的网红敲响了警钟。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是每个带货达人需要做到的。
过度滤镜和修图会导致消费者被误导,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与此同时,委托网红进行商品宣传的品牌方也不能独善其身。《广告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并且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品牌方和网红必须围绕产品或服务的客观现状和效果做推广,切勿浮夸产品或服务的特效。人为干预的滤镜和特效,试图欺瞒消费者,构成欺诈,得不偿失。我国未来非常有可能采取和法国相似的措施,保护知情权和选择权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广告法》非常重点的板块,即便针对修图和滤镜直接明确的监管、直接的立法会稍稍滞后,现有的法律法规的,并不影响对过度滤镜和过度修图行为的规制。这一块的行政执法案例也会越来越多,可以拭目以待。
针对消费者而言,律师许先生建议,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评估商家和网红的推广行为。这些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图片处理技能、产品或服务的客观情况、产品在网络上的评价(特别关注中、差评等)。当然,一旦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则应该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