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2年时间,把中国34个省市名字重新设计一遍,无意间惊艳了超500万网友
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位设计师,他用两年时间重新设计了中国34个省市的名称,其中的作品让超过500万网友惊艳。文章在发布后迅速走红,阅读量在两天内超过了210万。本文将详细介绍这篇爆文是如何产生的。
塘主在公众号上发布了这篇题为《他用2年时间,把中国34个省市名字重新设计一遍,无意间惊艳了超500万网友》的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记录了一位设计师用两年时间重新设计了中国34个省市的名称,并展示了他的作品。文章发出五小时后,阅读量超过了4万。第二天,阅读量在50余万的基础上,一路攀升,最终到达269万。此后,很多公众号转载了这篇文章,但没有一篇的阅读量超过了原作者的号发的这篇文章。
塘主表示,公众号的选题大部分来自于工作中的思考,也有一部分来源于技能比拼。他希望能够写出不同于其他人的创意。他认为,这篇爆文的精神指引价值远大于实用价值。因此,在做内容推荐时,他没有过多强调作品,而是推荐设计师对创作的坚持。
本文中还介绍了这位设计师的作品,包括艺术字和图形等。虽然这些作品在识别和传播应用上存在一些问题,但它们展现了设计师的才华和创造力。最终,这篇爆文的成功是由于它的选题精准、内容独特以及作者的创意展现。
与其他商业作品相比,这套稿子中使用了大量肌理、渐变色和修饰性的细节。然而,这些细节在实际印刷应用中会带来很多问题,因此在设计中被视为禁忌。
这篇文章被许多人点赞、转发和阅读,这让我们再次体会到了两个观点的重要性。首先,用户的思维相对直接,他们不会去区分好与坏,他们只关注对错以及自己的喜好。其次,用户喜欢的不是作品,而是故事。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广告人的自身经历,感同身受地讲述了一位设计师用两年的时间进行创作的故事。同时,我们展现了作者的态度,并引发读者对家乡的美好认同感。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并引发了大家对家乡代表符号的讨论。
这篇文章的阅读量之所以能够接近270多万,是因为我们在内容创作过程中做了三件事情。首先,我们的文章有温度,主线清晰,结构足够简单。我们的稿子整体上可以看作3:5:2的行文结构,开篇解析桂林设计、中间作品、结尾辽宁,暗线是作者两年来的坚持。其次,我们尽量满足用户的阅读预期,让用户有连贯的阅读体验。我们围绕着一个圆点,去满足和超越用户的阅读预期。最后,我们的内容能够满足大多数省市的微信用户,以另一种视角审视家乡美的猎奇心。这种内容的全面覆盖让读者有了更多的共鸣。
本文通过营造评论中的讨论氛围,吸引了2000多条评论,并精选了100条评论内容进行展示,其中包括对辽宁设计吐槽的评论、对河北设计猜想的评论以及对设计作品提出大段意见的评论。这种方式激发了读者的喜感和对比,让他们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内容的二次发酵中。
对于本文作者和公众号来说,这篇爆文的影响较小。它只不过是正面证明了作者所坚持和思考的一些创作方法是可行的。这些创作方法已经写进了关于新媒体内容创作思考的新书中,将在年前与大家见面。对于设计作者来说,这篇爆文应该可以成为近一两年的重要转折点。它传播的不仅是作品,还有作者的创作态度。此外,这篇文章还带来了可观的项目合作收益,并且在双微平台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平台转发,一大批官方、非官方主编过来申请授权转载。一套设计作品能够得到这样的礼遇,对于每一位创作者来说,都是实属不易。
从职业文案人的角度来看,需要在新媒体内容创作上保留文案人的职业嗅觉,但同时需要丢下文案人的架子。在新媒体上,我们是在讲故事做传播的,需要让用户感受到我们的温度。用户会拒绝一个商人、一套产品,但他们不会拒绝一个好故事,不会拒绝一位会说故事、有温度的人。大多数一线的新媒体人,急需提高的不是内容创作能力,而是审美上的欣赏水平。内容审美是国内内容创作者的硬伤。根源不在于工具复杂,导致了多数编辑的排版丑、图文关系不协调、文章结构乱,而在于内容品味低、审美差!不少一线新媒体编辑,长期游走于一种自我怀疑和否定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回到传播本身,回到文字中间,回到人与人交流的原始状态下,去寻找解开心结的答案。传统的市场营销、消费者心理洞察、用户体验思维,在新媒体上同样受用。很多资深的广告前辈和传播先人,早把思考刻在了前行道路的石碑上,内心荒乱的人可以去细细寻找自己的传播之道,而不是靠他人啃过的骨头(干货)充饥成长。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