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研与洞察:数据的价值与局限
老同志拜登赢得美国选举,但民调结果却让人失望
虽然拜登赢得了美国选举,但民调结果却让许多人感到失望。原本预期的大胜和碾压并没有出现,反而变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为复杂的选举之一。即便是得票数最多的候选人,也只是比得票数第二多的候选人多了一点点,甚至建国同志到现在还在大骂对方“不讲武德”。据说,美国各大民调机构在2016年被打脸后,卧薪尝胆搞了四年,今年的民调手段和样本之前所未有,各种参数修正和高科技手段也是空前。但结果却是打脸了。有人嘲笑道,花这么多钱搞的大量数据,还不如直接用两个人的年龄来判断——77岁的得7700万票,74岁的得7400万票,这种方法也是咱们几千年的高科技:扔鞋。
市场调研的争议:我们该相信数据还是自己的直觉?
在商业领域中,一直存在着一种争议:我们应该相信市场调研和市场数据吗?主流说法认为,我们应该以市场为导向,用数据说话。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人却对市场调研持反对态度,比如乔布斯、福特等人。福特曾经说过:“我如果问顾客需要什么,他们一定告诉我需要一匹更快的马。”在国内,“用数据说话”、“用市场调研说话”已成为一种“政治正确”,但只有宗庆后老爷子敢于公开表示不相信调研数据。实际上,大多数老板和营销人都是:数据对自己的判断有利就相信数据,数据对自己判断不利就再“调查调查”,或者相信自己的“洞察”。今年,元气森林火了,由于这个团队是互联网出身;于是业内流传元气森林做决策“完全看数据”,避免任何人的主观判断;但同时又有了解内情的人说,唐老板是个主观意志非常强的人,数据仅仅是个辅助决策工具。而完美日记则被认为是数据决策的成功案例,但也有人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是马老师要推“新制造”打造的样板工程。如今,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了数据化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已经可以自主学习,阿尔法狗战胜了柯洁,汽车已经开始了无人驾驶。但在“调研派”和“洞察派”的撕逼中,争论仍在继续。大数据的神话是,未来的顾客都不用开口说话,外部就知道你需要什么,有没有支付能力,最匹配的商品是什么,有什么风险,你会不会失业或破产,有没有小三或老婆会不会出轨;最具有说服力的商业案例就是头条系,完全根据你兴趣推送。总之就是,未来大数据比你自己还了解自己。然而,洞察派认为这是吹牛,甚至连美国大选这种扔鞋都能蒙对50%的作业,更复杂的消费者行为预测基本上就是胡扯,只不过花钱一通折腾,你告诉我本来就知道的一些信息而已。对着手机喊汽车,就给你推荐汽车,谈论房子就给你推荐房子,说饿了就给你推荐外卖,这些都是平台和数据公司编造的神话,而神话都是骗人的。对于这个表面上都信奉“政治正确”,实际上却一直存在争议的话题,答案并不是那么简单。
市场调研的目的和误区
让我们先来了解市场调研的常识:市场调研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简单总结为两个关键词:趋势和轨迹。趋势包括产业政策、规模、行业增长、赢利水平、消费潮流、技术变迁、上游变化、渠道变迁、品类发展、头部品牌的主要动向等;通过这些现象的大量汇总,最后得出整体的趋势判断,也就是常说的“找风口”。这里常见的误区是,很多人会被行业增长这个单一参数所迷惑,认为行业增长的快,机会就多,就是风口;最后一窝蜂上,噼里啪啦就掉进了坑。
为了避免成为炮灰,我们需要了解市场的趋势,并根据趋势来调整我们的经营策略和方向。在信息化之前,了解市场趋势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展会、论坛、媒体、访谈、打探等方式,但这些手段往往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而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来了解市场趋势,大数据能够让我们了解的信息更加全面、更加具体,这是“量的提升”。
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通过掌握用户的轨迹来更好地了解用户。用户的轨迹主要包括行为轨迹、产品轨迹和心理轨迹。行为轨迹包括静态和动态参数,静态参数主要是人口参数,而动态参数则是围绕消费行为得到的。产品轨迹是产品从出厂到被使用的轨迹,而心理轨迹则包括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来掌握这些轨迹,从而更好地了解用户。
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对所有用户进行扫描,样本量的增加会使结果更加准确。通过大数据的追踪,我们可以在顾客的问题识别、搜索、评估、决策、以及售后等全环节中,对顾客进行了解。大数据的逻辑是,根据用户以往的行为来推断他们之后会干什么,这无疑更靠谱一些。
大数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产品轨迹,包括对每个产品进行详细跟踪。通过大数据的调研,我们可以收集和整理信息,相当于人的眼睛、耳朵而不是大脑。传统调研不足的地方,通过大数据可以做很大弥补,但大数据调研也做不了传统调研做不了的事情,其中最突出的是用户心理路径的把握。
我们通常把对用户心理路径的把握称为“人性洞察”,它总是能够带来最有效的决策。优秀的企业家都是洞悉人性的大师,他们的商业洞察力是他们见识、阅历、对社会的理解、对商业和行业的理解、对产品和用户的理解的综合反应。
洞察力并不是玄学,而是一种能力可以被培养和学习。市场数据是洞察的重要对象,我们可以在其中找到市场机会、增长点和预测风险等。虽然市场数据报告通常很长,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洞察。第一种方法是寻找明显的“错误”。消费者的认知可能与实际情况不同,这里就有巨大的商业机会。例如,雅客V9开拓了国内维生素糖果品类,因为市场调研中发现很多人认为自己吃过维生素糖果,并且认为阿尔卑斯也有维生素糖果,但实际上当时国内维生素糖果几乎没有,而阿尔卑斯也没有维生素糖果。第二种方法是从普通现象中挖掘更深的逻辑。例如,某烘焙企业发现咸味产品比甜味产品增长快,进一步洞察代餐场景增加,于是围绕代餐场景做了系列的产品开发和调整,获得了巨大成功。
数据验证和深化洞察是大数据研究中的灵魂。无论是定性的市场走访还是定量的数据研究,都应该带着问题去研究,不能为了调研而调研。例如,近年来小鲜肉占领了顶级流量,很多女性产品开始使用流量男明星做代言,但往往效果不佳,这是缺乏算法设计,被数据带沟里的典型案例。营销人应该牢记先有洞察再有数据,数据只能佐证洞察,修正洞察。
在信息时代,企业可以更加容易地获取信息,人们的行为轨迹也更容易被掌握。因此,通过大数据建立市场情报系统对企业来说变得更加重要。
-
大数据情报已经取代了以往部分的信息获取方式,例如依靠媒体报道或是打听种种小道消息。然而,大数据并不能替代人类的洞察力,更不能使决策变得全自动化。调研和洞察依旧是至关重要的,它们需要各司其职,对大数据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和验证。这是二者的本质关系,不会发生改变。
-
大数据对企业营销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情报系统上,还能在销售管理、促销管理、产品和品牌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方面的实现都建立在情报系统的基础之上。
-
依旧是那句老话,行动决定思路。那些拥有原始数据平台和技术的大数据服务商们,喜欢神话大数据,制造恐慌,以此抢夺话语权,或者割韭菜。这一点需要引起企业的警觉。然而,如果企业排斥新事物,不能够认识到新技术为企业所带来的价值,也会对企业造成伤害。正如马保国老师所说,我们需要“耗子尾汁”。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