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
什么是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也就是商品的市场供给量与市场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在市场上,由于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超额供给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需求,超额需求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直至均衡价格。因此,市场竞争使市场稳定于均衡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需求与供给是共同影响市场但作用方向相反的两种力量。当需求与供给两种力量的作用力相等时,其商品市场就进入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此状态被称为市场均衡.在市场均衡状态下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此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在同样的均衡状态下,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此时的商品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如果需求函数是Qd=f(P),供给函数是Q,=g(P),那么方程Qd=Q,的解P+就是均衡价格。同理,方程f(P)=g(P+)的解Q就是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与市场价格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称之为市场价格(market prices)。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价格可能与均衡价格相等,也可能与均衡价格不相等,这与均衡的概念并不矛盾,而正是市场机制作用的表现。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当市场价格与均衡价格相等时,市场价格不会变动;当市场价格与均衡价格不相等时,市场中自发的供求关系的作用会使市场价格趋近于均衡价格,只要两者存在差异,市场力量就会自动填平这种差异。
市场价格与均衡价格发生偏离的情况
(1)市场价格>均衡价格→需求量小,供给量大→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减少供给,需求增加→价格上升,市场价格趋于均衡价格
(2)市场价格<均衡价格→需求大,供给小→供小于求→价格上升→增加供给,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市场价格趋于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
如果把需求曲线D与供给曲线S绘制当市场价格为P1时,市场供给量大于市场需求量,出现商品竞卖。急于将积压商品脱手的生产者将降低商品价格,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当市场价格为P2时,市场供给量小于市场需求量,出现商品竞买。急于购买到商品的消费者将提高商品价格,使市场价格趋于上升。以上商品价格的变动直至市场价格达到P0为止。此时市场上买卖双方的力量处于均势状态,商品价格在此状态下已没有任何向上或向下变化的可能。这就是市场经济决定商品价格的基本机制。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决定均衡价格的是供给与需求,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均衡变化及供求定理
市场均衡只是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并非是一旦形成就永远不再改变的状态。只要买卖双方任何一方的力量出现变化,均衡状态马上就会被打破。而事实上,市场供求双方的力量总是在变化的,因此,市场总是会从一种均衡过渡到另一种均衡,从一种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过渡到另一种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新的均衡点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原均衡点)。市场上供求的均衡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
由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在供求双方相等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所以供求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就会随之发生变化。下面是对均衡变化的两种情况的分析:
(1)当供给不变,需求变动时
当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即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时,均衡点由E0点移至E1点。此时,均衡价格由P0提高到P1,均衡数量由Q0增加到Q1,而当供给不变,需求减少,即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时,均衡点由E0移至E2点。此时,均衡价格由P0降到P2,均衡数量由Q0减少到Q2。
由此可得出结论:当供给不变,而需求变动时,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与需求呈同方向变化。
(2)需求不变,供给变化时
需求不变,而供给发生变动。当供给增加,即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时,均衡点由E0点移至E1点。此时,均衡价格由P0下降到P1,均衡数量由q0增加到q1,而当需求不变,供给减少,即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时,均衡点由E0移至E2点。此时,均衡价格由P0增加到P2,均衡数量由Q0减少到Q2。在同一坐标系中,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价格P0就是均衡价格,所对应的数量就是均衡数量。
由此可得出结论:当需求不变,而供给变动时,均衡价格与供给呈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则与供给呈同方向变动。
根据以上关于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响的分析可以得出供求定理:
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