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告盘点:形式、内容、创意,哪一种更能吸引用户注意力?
圣诞节即将来临,我们不禁思考这一年里有哪些引人注目的广告?2017年即将结束,人们纷纷忙着总结工作或是年终盘点。在这个时候,我也来盘点一下过去的2017年中那些备受关注的营销动作。
网易云音乐将乐评带进了地铁,饿了么开设了一家深夜食堂,My Farm将废弃的烂蔬果制作成Veleloop鲜果进行销售,滴滴出行传递泰式安全感,奥迪将儿媳妇比作二手车,绝味鸭脖的低俗幽默广告,还有百雀羚的一镜到底长图广告。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如何突破自己的极限,挑战用户的底线,成为了一个不可调和的命题。虽然有一些广告创意脱颖而出,但更多的却是默默无闻。因此,许多广告主冒险尝试,希望能够引起关注。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广告背后的逻辑:
形式上的创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这类广告创意更多的是在形式和表现力上下功夫。比如支付宝的地铁平面广告,罗振宇的邀约罗永浩进行长谈,无印良品用彩色水笔搭建东京塔,杜蕾斯的感恩节“十三撩”和百雀羚的长图广告等。尽管这些广告的内容、尺度和创意未必优秀,但它们在视觉上吸引了足够的注意力,甚至因为新颖而引起了参与感。
对于这类广告来说,要么是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从现有的广告载体上放大某一环;要么是像杜蕾斯这样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做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事情;要么就是在新的传播载体上创造一个爆款。对于这类广告创意来说,第一次的创新至关重要,只有打破常规,才可能生存下来。
内容上的独特之处,引发人们的共鸣
这类广告创意需要有一定的洞察力,需要找到内容和形式的契合点。比如许知远在北京街头卖快餐,饿了么开设深夜食堂,滴滴出行传递安全感,蚂蚁财富的广告等。这些广告基于洞察,广告主急于制造一个大事件,因此常常引起争议,但也正是因为争议给了它们第二次传播的机会。
对于这类广告创意来说,立意固然重要,但所需的载体也需要反复考量。不同的消费习惯和环境下,泰国的广告未必就是最好的选择。
创意上的点睛之笔,引发人们的共鸣
这类广告创意不仅仅在形式上创新,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突破,用创意赋予广告力量,站在时代浪尖。比如网易云音乐将乐评搬进地铁,My Farm将烂蔬果制作成Veleloop鲜果进行销售。这些广告引起了用户的热议,讨论的范围甚至超出了广告本身,达到了创造流行趋势、甚至改变人类行为的境界。
然而,大多数广告主只需追求形式上的创新,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获得足够的关注,为什么还要费力追求别具匠心呢?因此,只有少数国际品牌敢于停留在别具匠心的创意上。至于创意上的点睛之笔,很少有像W公司那样凭借几款H5作品就脱颖而出。现在流行的往往是哗众取宠的广告,越引起轰动越好。需要说服观众的广告往往如履薄冰,而具有爆发力、能够引起用户共鸣的广告往往与公益挂钩。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