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裂变运营的思路和方法
说起裂变,许多人会想到微商、病毒营销和分销机制。这些都是面向C端用户的裂变方式。那么,面向B端用户能否实现裂变呢?我的答案是:必须能够实现!在讨论B端裂变之前,让我们先解构一下“裂变”这个词。裂变一词最初来源于核裂变,描述的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在推广营销中,裂变的含义扩展为将产品或信息分享出去,通过口碑传播实现快速传播。随着我们对裂变的认识逐渐演变,裂变营销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现在更多指的是自我驱动的增长。我们知道由于B端运营的决策门槛存在,B端裂变很难实现剧烈爆发,因此下面要讨论的裂变是围绕自我驱动增长展开的。常规的裂变有一个标准公式:裂变 = 奖品 + 海报 + 分享流程 + 种子用户。B端的裂变也可以直接套用这个公式,但我们经常会发现传播效果不错,但真正的客户却被淹没了,导致我们无法进行转化。这是因为C端的决策是个点,而B端的决策是个链,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这给B端裂变的转化带来了困难。下面我们将用三个思路来帮助你实现B端的裂变运营。
流量是B端和C端的重要资源
许多人都知道,C端的裂变可以通过朋友圈转发、媒体渠道铺展和返利驱动的分销等方式实现。只要对用户类型定位不错,找到目标用户并不难。但是B端裂变却需要找到能够拍板决策的人,如何与对方建立联系,确定如何将海报推送给他们,以及如何确定是否能够触动他们?除了传统的电销、陌拜和关系营销,我们还可以通过扩展思维找到多种方式。
拍板决策者不是唯一的关键人
在B端业务中,当存在竞品或替代品时,B端用户的决策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如果我是做OA类软件渠道运营的,那么B端客户的行政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都可能是关键人物。在高层决策之前,行政负责人对需求匹配有话语权,财务负责人对性价比有话语权,技术负责人对系统接入和维护成本有话语权。因此,这些人在高层决策之前起到了筛选作用。那么,谁有机会实现裂变呢?行政、技术和高层决策者。在这些人中,行政和技术负责人是最有可能与我接触的人,而且必然有一个是第一负责人。因此,我们在B端裂变运营中的目标并不是一家企业,也不是一个行政单位,而是其中的接口人,他们有相对的决策权并影响着最终决策。
圈子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进入关键人的关系网
如何接触到关键人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
-
进入关键人所在的圈子,建立彼此的认同。行业相似、职业相同的人群必然形成自己的圈子,这些圈子可以包括行业社群、媒体号和职业认证渠道等。如果只是为了传播和曝光而进行裂变,那么加入这些圈子基本上可以满足需求。
-
要接触到更精准的关键人,可以通过行业峰会、应用展会和渠道会议等聚集性渠道来实现。这些渠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也意味着彼此的认同。在这些渠道中,我们可以将目标客户视为实际客户而不是潜在客户。如果制定一个好的策划,可以直接利用这些渠道实现裂变转化。在进入关系网并接触关键人之后,并不是立即实现裂变,而是帮助我们找到合适的裂变渠道。B端裂变与C端的不同之处在于,B端关键人不是为自己做决策,因此除了渠道,我们还需要重点考虑客户关系。
搭建客户资源池
关键的一点是要让关键人从了解到认同B端需求。B端的采购决策不仅涉及资金成本,还涉及人员成本和时间成本。如果一套软件服务需要接入现有系统,还需要考虑技术成本和后续的不确定风险。因此,B端客户的裂变可能不是即时的,而是一个从了解到接受认同的过程。
这些平台提供了类似于Zoom的云会议、阿里的云服务、Dnspod的域名服务、Mockplus的UI管理等垂直产品。这些产品要么免费提供基本功能,要么成本不高,因此可以看作是面向个体用户的C端产品。然而,这些平台通过C端的运营手段吸引用户,实际上核心业务是为机构和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这些服务在B端裂变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仍然需要获得关键人的认同。
让我们以Dnspod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Dnspod是一家提供域名解析服务的公司,他们的客户分为个人和企业,企业服务又分为基础、标准和旗舰。Dnspod的客户群体相对广泛,而且他们自己的品牌推广做得很好。因此,他们可以通过积累DNS客户来扩大客户资源,并逐渐推出其他增值服务。然而,这种裂变的基础仍然是DNS服务。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讲座、分享经验,在行业论坛上发起讨论等方式来扩展业务的裂变。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引入新客户的关键人,了解他们的利益驱动,从而实现新客户的引流和转化。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其他方法。关键是要抓住种子用户的关键人,并设计和设置能够让他们了解、认同、使用和推荐产品的场景和路径。这样,一旦客户遇到问题,他们就会想到我们,并从我们这里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需求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当然,这其中还有很多具体的细节,本文没有展开讨论,主要是分享思路框架。在接下来关于B端运营的文章中,我们将会详细探讨这些细节。
迎难而上,抓住机会进行裂变
对于每个从事B端运营的人来说,每一个成单的机会都是从市场上争取到的。运营就是销售,我们面对的是不同行业、不同需求、不同类型的客户。有些行业更容易做,有些需求更容易实现,有些客户更容易打交道。然而,机会和成长只会在那些不好做、不好实现、不好打交道的领域中获得,因为机会和问题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B端裂变的难度更大,因为客户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但是,当你觉得事情难做的时候,其他人肯定也觉得困难。当大家都选择做容易的事情时,抓住困难的事情并解决它意味着获得更多的机会,胜过其他人。
让我们再来分享一个案例:
某家公司提供云服务产品,竞争对手很多,公司内部也存在业务考核的竞争。选择行业客户时,教育行业的需求更多,而且相对标准化,更容易成单;而医疗行业则较为封闭,需求更加定制化,解决方案相对复杂,成单不容易,交付难度也较高。
某位B端运营人员通过商务和客服获得商机,并对不同渠道进行了初步分析。他发现,在教育行业中,成单情况相对平均,不同公司差异不大。而医疗行业只有两家小型服务商在提供类似的业务。因此,他将重点放在开拓和转化医疗行业客户上。
他发现,医疗行业市场并不小,而是原有服务商的能力较弱,行业内的客户不敢尝试新项目,只是试水。他的迎难而上正好抓住了最好的机会,吃到了最丰厚的一块蛋糕(对了解医疗行业利润空间的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应该很清楚)。
另外,我们通常认为客户是离散的,彼此没有联系,尤其是B端客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客户的圈子并不大。在同一行业中,客户彼此之间更了解彼此的需求是否麻烦、关键人是否好打交道、系统是否有障碍等等(他们是竞争对手)。即使不同行业的客户,在某个层面上也有相互交流的机会。因此,一旦选择迎难而上,所获得的不仅是收益,还有口碑。而且,好处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甚至有机会影响整个行业。
小结:B端裂变的挑战和机会
与C端裂变相比,B端裂变更加复杂,人的因素更加重要,需要在行为和沟通上进行撬动。当然,并不是说C端的工具不能用于B端裂变,只是B端对于格局和人性的要求更高一些。工具只是锦上添花,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打造好资源池,B端裂变同样可以实现精细化甚至改变某个垂直行业的商业模式。本文没有详细讨论模型概念,也没有具体讨论如何应对具体问题,更没有深入讨论方案的实施细节。只是将B端裂变作为一个命题,与大家一起探讨B端市场的几个思路。感谢大家的阅读!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