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失调及其应用
你在填写朋友联系方式时的决策过程
当你在注册账号或参加活动时,通常会被要求填写一位朋友的联系方式。这时候你可能会有一些顾虑,担心泄漏朋友的隐私,于是你会选择取消注册或离开。但是,如果这个行为被加上一笔奖励,比如填写朋友联系方式可以获得20元,你会考虑填写吗?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觉得只是一个联系方式,并且是来自知名公司的产品,所以认为不会有隐私泄漏的风险,于是会选择填写。
这个例子中,当没有奖励的时候,填写朋友联系方式属于一种新的认知,虽然与已知的认知有冲突,但并没有造成认知失调的状态,因为你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做出了决策。然而,加入了奖励后就会出现认知失调,即认知之间的不一致。这时候你会感到不舒服,但由于你也希望能够获得奖励,所以你会试图通过改变其中一个认知来平衡自己的心理状态。这就是认知失调的现象,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个体由两个或多个不一致的相关认知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觉。要注意的是,这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活动。人们甚至可以将减少认知失调的行为视为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认知的定义和认知失调的处理方式
认知是指人们意识到的一切,包括自己或外部事物的行为、特征、心理状态等。它可以是信仰、事实、见解等等。要成为认知,必须要被我们意识到。当存在两种或更多的认知时,可以分为一致、不一致和不相关三种情况。只有当两种或更多的相关认知出现不一致时,才会导致认知失调。例如,“吃甜食容易发胖”是一种公认的认知,“喜欢吃甜食”是个人的行为,当个人的行为与公认的认知发生冲突时就会产生不一致。这种情况会造成认知失调,让我们感到不舒服,比如焦虑和烦躁等。为了减少这种不舒服,我们会采取一些方法,例如自我安慰或寻找与认知相符的证据。在上述例子中,我们改变了对“吃甜食容易发胖”这个公认认知的看法,通过找到相关证据来证明只要克制,吃甜食并不一定会导致发胖。
公开压力对认知失调的影响
认知失调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公开压力越大,失调趋势就越弱。就像前面提到的填写朋友联系方式的例子一样,奖励行为属于公开压力,也就是外部环境的因素。奖励金额越大,对用户而言,认知失调的程度就越小。当奖励达到200元,甚至2000元时,很多人可能会直接选择填写朋友的联系方式,而不经过心理过程。因此,这种情况下认知失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反,没有奖励的情况不能算作公开压力,因为奖励为零。但如果我们将奖励设置为20元和200元,面对20元奖励的用户认知失调会比面对200元奖励的用户更严重,因为他们需要寻找更多的方法来调整内心状态以达到平衡。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有三种:改变行为、改变其中一个认知和加入新的认知。在上述例子中,用户采取的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是改变其中一个认知,即改变对地区b是否会发生地震的认知。
人们对认知的偏好和处理矛盾认知的倾向
人们通常更愿意接受与自己认知体系一致的信息。对于超出自己认知体系的信息,要么是新的认知,要么与已有认知相矛盾。面对与已有认知相矛盾的信息,大多数人会产生排斥的心理状态,会找各种理由不相信这种矛盾的认知。费斯汀格曾说过:“人是理由化动物,没有那么多想使自己正确的动机,反而有相信自己正确的动机。”
人们往往不会考虑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而更倾向于相信自己的天赋决定了一切。在人际交往中,冲突也时常发生。当我们与他人发生争执或冲突时,我们会面临认知失调的问题——我们认为自己是善良的,但与对方的冲突产生了矛盾。为了平衡这种失调,我们通常会保护自尊心,将责任推给别人,很少承认自己的错误。为了减少认知失调,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
在广告领域,裂变海报等新形式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广告的认知。以前,人们对广告的了解仅限于电梯、户外、弹窗和电视等媒体形式。但现在出现了可以互动的形式,比如弹窗广告。这种新颖的形式可以引起用户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产生认知失调。然而,这种吸引力只在一定周期内存在,新的认知会与原有的认知融合,对用户的吸引力就不再那么强大了。
在工作中,也存在认知失调的问题。例如,当你给员工分配一项任务时,如果员工内心拒绝,即员工的态度与任务相矛盾,多次这样可能会导致员工产生负面情绪甚至离职。为了降低员工的失调,可以给他们增加任务完成的奖励。奖励的公开程度越大,员工的认知失调就越弱,接受程度就会越高。因此,你需要了解员工是否愿意做这项任务,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任务,以及他们不愿意做的原因,这可能是导致强行安排后产生认知失调的核心要素。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陷入认知失调的状态,并且大多数情况下会进行自我调适。我曾经因为失去了很多时间而自责,我意识到这是因为家庭、客人等方面的阻碍。为了调整状态,我决定提前到成都。在这段时间里,我注意到男女互怼的视频越来越多。这些视频制作者传播的内容已经让大多数人陷入认知失调的状态。然而,作为运营人员,你应该明白一些制作者的目的是为了营销吸粉。希望你可以理性看待这种内容,无论男女。如果你的观点仅仅因为一条视频而改变,那么你的三观根本不稳固。
有时候我也会陷入认知失调的状态。比如,我曾经询问朋友安卓和苹果哪个更好,他说安卓,但最后我还是选择了苹果。一个人一旦将新事物与以前或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新事物很快就会成为他的选择。当你将你的爱人与身边的某个人进行比较时,你已经有了答案。
我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事情,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了解它们的原理。我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之前也不明白,所以我去研究和查阅大量资料来理解它们。只有理解了原理,才能科学地对待这些情况。在运营中,我们可以通过打破用户的认知,利用新的认知引起用户的好奇心,从而让用户陷入认知失调。另外,保持设计的一致性也很重要,活动流程中的元素、颜色和文案设计需要保持一致,以避免用户陷入认知失调的状态。
在产品设计中,我们需要避免让用户陷入认知失调的状态,因为这会让用户感到不舒服。因此,产品设计要突出重点,简单明了,避免过多的选择。
我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相信只有理解了原理,我们才能够运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去做倒推。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