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共同体
什么是数字共同体
数字共同体是是以共识流量为支撑的命运共同体。它既是有收益、有爱、有成长性的命运共同体,又是有高效率沟通、分布式共识和智慧行为的数字共同体。数字共同体需要通过数字化建设和社群行为文化建设来打造[1]。
数字共同体的分类[2]
数字全球化正在创造一个全球互联互通的新世界,推动全球数字共同体的形成,包括技术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商业共同体和资讯共同体。
- 技术共同体。技术共同体是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基础上的共同体,技术创造、交易、转移、扩散和升级是技术共同体内的重要活动,技术的全球共享维系着共同体的存续。数字技术从产生到普及应用,推动着信息的流动,逐渐催生出全球技术标准、基于技术应用的相似生活方式以及网络技术产品的全球化普及。
- 社会共同体。用户规模巨大的社交媒介(如微信、推特和脸书等)将处于不同地理空间的人们连接起来,形成人际关系网络,并实现即时通信和信息共享。推特、脸书和优兔等数字媒体成为个人和集体行动的工具,私人问题和公共问题的界限模糊了,同时也改变了交流的形式,成为个人声音的放大器、群体活动的播种机。在全球数字技术革命大潮下,大众心理深入介入社会和政治领域。有重要全球影响力的政治领袖可以通过提出倡议、蓝图和构想,为共同体建设的筹划和推进提供动力。在以社交网站和即时通信软件为基石的数字社会共同体中,网络使用者建立了极其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不断地进行着分享、反馈和互动。推动网络科技创新的技术精英通过其发明影响网络空间的生活方式。
- 安全共同体。网络恐怖主义、黑客和网络洗钱等安全挑战迫使各国及其公众不得不通力合作,共同出击,在互动中不断积累积极的“反射评价”,形成安全共同体的集体认同。政府的安全政策和行动以及政府间(包括双边和多边)合作是推动安全共同体建设的主要力量。国际电信联盟等国际组织依赖其组织架构和机制,以及相关国际协议、准则和规范,为安全共同体建构提供国际平台。互联网领域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市民社会组织)以其高度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公益性,为安全规范的传播和建设提供了动力。
- 商业共同体。手机APP、购物网站、网络金融、数字货币、智慧医疗、在线教育等使数字领域变成与现实世界并立的一个商业空间,共享的消费文化、交易方式和结算手段是这一共同体的特征,全球贸易、投资和融资在网络商业共同体中得以拓展,商品和资本借助网络空间而实现的全球流动使商业共同体的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空间中的电子商务、广告、连通互联网的移动通信设备、云服务器、移动运营网络等不断创造出新的市场,市场力量将全球的网民和商业机构紧密融合在一起。与互联网有关的跨国数字公司不仅是网络信息科技的引领者,也是网络空间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塑造者,是网络政治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 资讯共同体。互联网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让全球同步共享新闻资讯,由此就会形成庞大的媒体聚焦场和全球舆论场,世界各地可能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同时关注同一重大事件,可能同时受网络舆论变化的影响,资讯共同体塑造着网络文化的形态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倾向。在信息实时共享的时代,网民群体有趋同化的倾向,“全球村”意识在网络空间中体现得更为明显。由于即时同步接收全球资讯,网民群体深刻介入网络舆论,影响全球舆论和政府决策。
数字共同体的影响[2]
负面影响
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数字问题层出不穷的时代,传统全球政治文化的问题开始显露出来。
数字全球化更在冲击着旧式的基于霍布斯文化和洛克文化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数字化正在冲破地理空间(当然不等于不受国家管辖),形成一个高度复杂的全球通信和交往网络。
全球性的数字问题(比如网络跨国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成为各国共同的安全挑战。数字技术嫁接到传媒、广告、货币等领域,催生一系列新的全球性问题,比如虚拟货币和数字营销。
一些欧美的政治公关公司(比如剑桥分析)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民意调查和心理学等手段结合,在全球范围内从事数字化政治营销,影响众多国家的选举进程和结果。
正面影响
数字共同体文化跳出了传统的国家—非国家、政府—市民社会的二分法,包容多元主体和多层次治理进程的共同体文化路径将成为数字治理的“新范式”。
数字共同体文化明确指向全球数字治理新秩序的缔造。“共同体”意味着共同参与决策和共同治理,而非霸凌和干涉。数字健康的全球实践显然已经成为“共同体路径”的一个示范。
数字共同体文化将有助于消解数字领域的国际法“赤字”。在网络空间领域,国际法总体而言还处于供给短缺的状态,仅有少量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公约、协议和条例。
数字共同体文化将弱化对峙文化。如果迈向共同体成为共同的目标,各参与者将摒弃“丛林法则”,停止虚拟空间中你死我活式的厮杀和对抗,共同抵御对各方命运都构成挑战的全球性数字问题和数字危机。
数字共同体文化将彰显对人的安全的终极关怀。共同体最终是人的共同体。人的安全是数字治理各参与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共同体存续的生命线。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