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经济效率
能源经济效率(energy economic efficiency)
什么是能源经济效率[1]
能源经济效率也称能源强度,是指产出单位经济量(或实物量、服务量)所消耗的能源量。能源强度越低,能源经济效率越高。能源经济效率指标通常用宏观经济领域的单位GDP能耗和微观经济领域的单位产品能耗来表示。
能源经济效率的计算[2]








Pe表示能源价格(当只有一种能源投入时,;当有多种能源投入时,
,
为目标能源需求量。ee就是目标能源成本与实际能源成本的比率。当能源投入只有一种时,
。显然,当经济效率为100%时,能源经济效率也为100%;反之则不一定成立。能源要素配置效率等于能源经济效率与能源要素利用效率的比值(前提是在计算要素利用效率时松弛变量为0)。
除了采用非参数的DEA法以外,还可以通过建立生产函数或成本函数,采用回归方法计算能源要素利用效率、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率。能源宏观效率与能源经济效率的区别,同劳动生产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别类似(在不考虑居民生活用能的情况下),能源宏观效率是有偏的,能源经济效率是无偏的,二者不完全一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DEA方法计算出来的效率是一个相对值概念,效率为1(且松弛变量为0)仅仅表示在所测评对象中是最佳的,但并不表示没有进一步改进的可能性。
能源经济效率的概念或测度实际上是把节约能源与节约成本一致起来了。决策部门在制定能源效率政策时,通常以能源宏观效率或能源实物效率作为测度基准。但是,如果某项举措可以提高能源宏观效率或实物效率,但耗资较多,导致成本没有降低或利润没有提高,则很难激励能源使用者去采取这种举措。政府需要设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例如能源、环境税收制度),使得能源使用者在节能的同时也节约成本,实现激励相容,既提高了能源宏观效率,也改善了能源经济效率。
相关条目
- 能源技术效率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