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产业
什么是第六产业
“第六产业”概念源于日本,就是通过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即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的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第三产业),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其本质是将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应用“1+2+3”等于6、“1*2*3”等于6的原理,使原本作为一产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提升农业附加值。“第六产业”的术语在我国虽为新鲜事物,但各地类似的发展模式早已存在,我们所熟悉的观光农业、农家乐等创意农业,都属于“第六产业”范畴。
日本提出第六产业的背景
日本大力发展“第六产业”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随着日本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和农业“过疏化”现象。日本农村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人~02oo5年就已经占到了24%;农业从业者由1965年的894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191万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占到60%。日本耕地面积,在1961年曾达到600万公顷的顶峰,但2009年减少到461万公顷;同时,放弃耕作的耕地面积还在逐年增加。El本农产品自给率也持续下降,1965年自给率曾达到73%,但目前降至400/0左右。日本的农业收入,在2007年也比199哞减少了一半。
为摆脱农业困境,日本政府开始采取各种措施为农业增加活力,其中发展“第六产业”是最主要的一项举措。这项举措已经取得一些成效,如促使部分年轻人从城市回流到农村,增加农业劳动人口。
第六产业的特点
“第六产业”具有如下特点:
①“第六产业”在本质上是产业融合的深化。它突破了原有的农业与旅游业,农业与生物制药等产业融合的边界,力图实现3种产业的一体化,以建立更大程度上的纵向产业融合组织。
②“第六产业”需要依靠区域产业集群的力量来发展。要实现3种产业的融合,需要农产品原产地,加工方以及销售方、使用方的相互配合,而这种配合往往会超越地区的限制。因此区域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而13本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实施的区域发展合作战略恰好为“第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③“第六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行业协会的协作。随着国际资源价格的不断上升,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渐上升,从事农业的利润下降。因此,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第六产业”的区域性协作特l生,需要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进行区域间的沟通协作。
④“第六产业”发展目的是缩小收入差距,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解决当前农业衰退的现象。通过与生物科技人员、加工厂商、运输商、消费者之间的合作,农民能够参与第二次利润分配。这一方面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促进其品牌的建设;另一方面则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同时通过将科技力量以及文化内涵引入农产品,可以吸引高素质人才以及资本回流到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城乡交流。
日本第六产业的战略内容
自2008年开始,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以及纲要性文件来推动“第六产业”的发展。2008年12月,(侬山渔村第六产业发展目标》作为民主党的农林水产政策大纲被提出。2010年3月,13本政府制订了《粮食、农业、农村基本计划》,该文件提出“为了充分发挥农村所具有的这些功能,需要在国家与地方政府分工合作的体制下,通过发展农业和农村的‘第六产业’来增强农村经济活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维持村落功能和保护生态系统及包括景观在内的农村环境”。2010年4月,农林水产省相继出台了《农山渔村六次产业化政策实施纲要》、(侬山渔村六次产业化政策工作相关补助金交付纲要》、《农业主导型六次产业化准备工作实施纲要》以及(侬业主导型六次产业化准备工作补助对象事业以及补助对象事业费》等文件,这些文件对于“第六产业”发展以及“第六产业”相关准备工作的发展都进行了全面的规划。这标志着日本政府已经将“第六产业”的发展放在推动农业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战略性地位。具体来说,“第六产业”的发展战略包括以下内容:
1.全面规划“第六产业”的相关事项,纲要政策与财政措施相结合
农林水产省将“第六产业”的发展战略区分为“第六产业”部分以及准备事项部分,并且对每一部分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划。在“第六产业“的主体部分,从产品附加值、流通效率、国际合作、资源环境、食品安全以及环境技术革命这6个部分对“第六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规划,涉及农工商业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化战略、饮食文化、生物科技、食品信赖度等多个方面,对“第六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全局性、整体化的安排,这与之前政府推广的城乡交流、区域发展等规划一脉相承并有所创新。在准备事项方面,则包括农工商协作的设施准备工作、农业主导型6次产业化准备工作以及太阳能利用推进事业。在准备事项方面,主要是为“第六产业”的重点发展对象进行硬件支持以及技术支持。
在推进“第六产业”事业发展的同时,政府细化各项事业相关费用,并且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支持。财政补贴方式包括定额以及比例补贴两种方式。对部分定额补贴采取30%的可浮动区间,使得财政补贴的方式更为灵活。而在比例补贴方面,同一费用补贴对于不同的参与主体也有所区别因而财政补贴也更加具有针对性。
2.大力推进农工商业协作发展
“第六产业”以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促进产业融合为核心内容,因此农工商业的协同合作是“第六产业”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根据农林水产省的规划,农商工业协作发展战略主要包括4个组成部分。第一,建立“协调者”组织,注重对“协调者”的培养以及其活动支持。要促进农商工业的协同发展,必须培养既具有农业技术,又具有商品开发能力和销售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即“协调者”。通过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协调者”组织,培养这类专业人才,开展商品开发、品牌化等活动,对三种产业的融合起到沟通发展作用。第二,召开交流会。在中央开展全国产业集群协议会、先进事例研讨会以及品牌确立研修会,在地方开展农林水产商品展示会,促进产品的交流,为扩大产品销路提供对策。第二三,提供农工商业协作信息支持。在中央积极展开食品产业以及农林水产业的实地调研,积极推广农工商业协作的典型事例、支援措施、研修会以及产地信息等,在地方则提供以食品产业为核心的产地信息,促进信息的交流。第四,技术支持战略。包括制定全国食品产业开发战略,促进产学研合作,开展区域性农业技术开发合作,召开农工商协作的技术介绍交流会以及对实施地域食品的品牌化提供技术指导。
3.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化战略,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提高农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是“第六产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因此在“第六产业”的发展中强调品牌化战略。品牌化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食品区域品牌化战略。在地区阶段招募生产者,设定品牌,对生产、品质管理以及营销进行管理。在全国阶段则是提供对地区品牌化过程的协助,召开生产者协议会以及调查地域品牌化的效果。第二,创造新需求战略。通过发掘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利用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使用新素材,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将农产品商品化,进人商品市场,创造新需求。第三,加强对农林水产的知识产权的保护。
4.注重对生物能源的利用,构建环境和谐型现代农业
由于全球变暖以及环境保护问题Et益突出,日本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利用生物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增加产品的科技内涵。主要对策包括:首先,成立生物能源促进协议会,对各个区域的生物能源的利用可能性进行调查,积极推进各地生物能源的利用。其次,普及、启蒙国民的利用生物能源以及环境保护的意识。协议会在召开生物能源相关促进会议时,进行信息共享以及最新的政策的宣传,在全国范围内对生物能源的作用扩大普及和启发。再次将生物能源的利用和“协调者”的培养相结合。
日本第六产业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阶段。如何扩展农业的内涵和外延,从产业融合角度来发展现代农业,增强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日本面对国内农业的发展困境,积极发展“第六产业”,增加农产品的科技文化附加值,促进了本国农业的发展。这对于增强中国的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业转型,提高农民收入具有较强的启示作用。
1.积极研究产业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发展理论。
国内关于农业多功能性以及产业融合角度下的农业发展研究较多,但是不够深入和细致,需要加以补充和完善。因此学界应当积极借鉴“第六产业”的发展理念,通过实地调研,针对性地调查某些区域内“第六产业”集群的产生原因、发展状况、工商资本的介入情况、农户收益等相关情况,为将“第六产业”的思想引入国内实践奠定基础。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建立有关多产业融合、区域发展集群的农业发展理论,为政府制定产业融合相关政策以及一体化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
农业作为一国发展的基础性行业,由于其弱质性应当受到政府的扶持和保护。因此,政府应当积极制订“第六产业”的发展规划。以便于各地政府在中国“第六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框架下,结合各地农业发展特点,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探索发展适合当地经济政治情况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其次,政府应当为进行“第六产业”实践的企业或农户提供财政支持,尤其是对技术人员实行补贴。这一方面能够激发农户或企业进入这个行业的积极性,吸引资本以及人才的流人;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农村老龄化、低素质的情况,留住人才。
3.发挥行业协会的社会服务功能。
日本农协的强大体系以及健全的组织结构在联结农户、整合资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第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力。但是在中国,行业协会才刚刚起步,大多数是由政府力量推动,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组建的。既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也存在没有理清与政府部门、经济合作组织关系的问题。因此,首先应当加强行业协会与各级组织之间的沟通,对行业协会清晰定位。然后,行业协会应当积极参与“第六产业”的宣传推广工作,寻求和合作组织之间的配合,整合各种有利资源,为形成一体化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服务。同时,行业协会还应当加强内部管理,进行有效监管,为农业转型服务。
4.积极推动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增加农业的文化价值。
“第六产业”是基于产业融合视角,通过对初级农产品增加附加值来实现现代农业转型的。要实现增加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应当从以下几个途径考虑。一是增加农业的技术性。通过实现农业机械化,将最新的生物科技引入到农产品的生产中,从而吸引资本和人才回流,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二是建立相关的农产品品牌,通过产品文化附加值的提升来发展“第六产业”。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推动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将生物技术运用到农产品的生产中,规范化生产。同时建立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5.重视利用农村当地资源,吸引民间资本流入。
发展“第六产业”,就是要因地制宜,突出当地特色,积极促进当地产业链融合延伸。因此应当探索发掘农村当地自然资源以及文化资源,积极利用民间团体和广告宣传,吸引民间工商资本进入。探索开发相关的农业产品,进行科学的农业规划,保证产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当地农业及相关行业的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