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商业化思维拆解达成目标
上周我参加了一场很有意思的职场公开课,分享嘉宾开场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在3个月内给公司挣100万?你怎么思考?”很多人都回复了自己的想法,比如增加流量渠道、多花钱投广告、采用低价策略销售等等。
作为负责商业化营收的人,我们经常被问到如何达成商业化目标。有些人直接给出执行方案,有些人给出方法论。看着回复,我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我曾经也是个直接给出执行方案的运营人员。有一次,老板问我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解决方案,理由是什么。年轻的我信誓旦旦地回答:“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做的呀,而且根据以往经验,这个办法是有效的。”后来老板给我指点了一番,我才有所领悟。
说这个故事,并不是要否定之前的回答,而是想和大家聊一聊商业化拆解思维。
大家都在谈论商业化,但到底商业化是做什么的?是赚钱?拓展流量?商业化是否有可复制的方法?
商业化是指以自由、平等的交换为手段,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行为。简单说,商业化就是要赚钱,商业化运营需要承担起为公司赚钱的责任。
商业化涉及很多相关的概念,比如商业思维、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商业战略等等。但是,商业化是否等同于商业思维?商业模式是否等同于盈利模式?很多人容易混淆这些概念。
商业化的范畴很广,既涉及商业模式,也涉及盈利模式、用户模式,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产品的黄金航线。这条黄金航线应该基于商业目标的拆解,制定出细分目标计划。每个小目标的达成都意味着对商业模式的贡献,而每一个点与点之间的连线最终勾勒出完美的商业航线。
不论是什么产品,商业化首先要解决的是三个关键问题:提升流量、提升ARPU(平均每用户收入)、提升用户使用率,并基于此不断优化产品运营策略。
提升流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流量是产品曝光和后续付费转化的基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常见的方法,比如增加合作渠道、投放有效广告、线下地推、裂变活动等等。活动裂变是一种获客成本最低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流量获取方式。
提升ARPU也是关键,ARPU值越高,整体的GMV(总交易额)会越高。提升ARPU的策略包括将免费模式变为付费模式、将低价变为高价、拓展新的商业模式等,具体的策略需要根据产品规划和改动影响面来调整。
提升用户使用率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活跃用户带来的价值远超过新用户。为了提升用户使用率,我们需要关注产品是否有让用户惊喜的核心功能点,以及运营策略,比如推送、相关推荐、猜你喜欢、内容供给、产品社交、产品服务属性等。
商业模式不仅仅是赚钱模式,它还包括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最后才是收入模式。了解自家产品的商业模式对于商业化非常重要。在商业画布上填写自家产品的商业模式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产品整体的商业模式。
在商业化过程中,互联网有四种常见的商业模式,包括流量变现模式、直接付费模式、增值服务模式和佣金模式。确定好产品的商业模式后,我们可以使用树枝法来拆分流量、ARPU、用户使用率这三个关键指标,找到业务突破点。
作为运营人员,我曾经也不知道如何达成KPI指标。每次老板安排一个任务,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解决,完全没有一个完整的思路去贯通整个打法。当老板问起数据为什么提升或下降时,我总是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我没有思考清楚。
如果我们具备商业化思维,从制定北极星指标开始,所有的运营动作都是环环相扣的,围绕关键指标进行拆解、分层、执行。
举个例子,如果今年双十二活动的数据没有达到预期的营收效果,老板需要你分析原因,你会如何回答?如果你有商业思维,你就知道该从运营维度、销售维度、流量维度去分析,让老板知道数据未达成的前因后果。
以上就是商业化拆解思维的一些要点。希望大家都能学习并应用这些思维,提升自己的商业化能力。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