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摊位运营高手的成功秘诀
案例分析
案例一:菜市场摊位的成功营销之道
最近,我妹向我介绍了小区对面的菜市场一个卖菜的摊位,她告诉我这个摊位的营销手段非常有效,吸引了很多人。我对此很好奇,于是也去了那个摊位。在排队结账的时候,我妹发现这个摊位与其他摊位不同,人们都在排队购买。老板询问我妹是否是会员,会员可以享受折扣。我妹对此一头雾水,然后老板指了一下墙上的二维码,告诉她扫码加群就可以成为会员。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扫码,以便能够省下一些钱。扫码后,我妹需要支付30.7块钱。她询问老板是否可以去掉零头,这在菜市场并不常见。但是这个老板默许了,折扣后还减掉了七毛钱。我妹非常高兴。回家后,她发现加入的会员群每天都有活动,可以参与抢购菜品。她每天定时守在群里,成功抢到了一些蔬菜。有时候她会去领取,有时候会忘记。起初我问她是否好意思专门去领取一样东西而不购买其他商品,她回答说没关系。最后,她还是买了一些别的蔬菜,总共花了不到20块钱。最后,菜店老板在群里宣布可以通过微信订菜的方式送货到小区。
案例二:菜市场摊位的营销策略分析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菜市场摊位的营销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拉新:通过老客户的口碑效应来吸引新客户,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人们看到排队的人群会产生好奇心,想要了解其中的原因,这符合经济学中的“羊群效应”。这种策略也被一些网红店如喜茶等使用。
-
成交:在付款时引导客户成为会员,这与下一步的会员策略相辅相成。虽然购买菜品时大多数人都会支付费用,但对于一些高价商品来说,通过折扣来促使客户快速成交是必要的。
-
会员:对于小型店铺和初创品牌来说,建立复杂的会员体系可能并不现实。对于这样的摊位和品牌,可以先从建立微信群、添加微信好友或关注公众号等简单方式开始,只要能够持续向用户推送新品和优惠信息,就能够积累客户群体,进行精细化运营。
-
促活:促活的手段有很多种,如菜店老板采用的免费抢菜活动,抢到的客户需要在第二天到店领取商品,并引导客户购买其他菜品。这种活动的成本并不高,但能够在17个微信群中持续进行,引起街坊邻里的关注,使顾客更容易选择这家店铺。
-
复购:通过良好的促活策略和折扣优惠,加上店主的良好态度,客户的复购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
附加服务:在抹零和送货到小区方面,这是额外的加分项。店主提供了客户想到的服务和一些客户没有想到的服务,通过这些额外服务为客户带来惊喜,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根据“峰终理论”,人们更容易记住一段经历的高潮和结束时刻,所以在商业营销中,制造惊喜是一个常见的策略。
以上就是这个菜市场摊位的成功营销之道。
对运营人的启示
这个案例到此为止,对于很多互联网从事运营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整个过程并不复杂。增加人气、拉群、制定会员制度、开展活动,这些手段大家都知道。但是,为什么这个菜店老板被称为运营高手呢?关键在于我们不能仅仅看运营手段本身,而要培养自己看待事物本质的能力,看得比别人更深入,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这个真实案例的成功关键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
与时俱进:保持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和变化,及时调整运营策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
顺应客户需求: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特点,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为用户创造价值。
-
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用户的期望和需求。
-
卓越的执行能力:不仅要有好的策略和想法,还要有强大的执行力,能够将策略付诸实施并取得实际效果。
很多人只关注第一点,而很少深思第二点和第三点,最后却在第四点上失败了。有些人喜欢盲目追随潮流,只顾着做营销手段,比如公众号、裂变、短视频、直播等。但他们从未思考过自己的用户是谁,自己的产品有什么特点,自己的产品能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以及如何巧妙地传达这些信息给用户。他们只是机械地追随潮流,像苍蝇一样在窗户前焦急地想冲出去,却一直被撞得后退。他们没有思路,没有主意,还故意忽略这些关键的问题。他们一直念叨着直播、直播、直播,却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毫无思考,任何人都无法给出他们想要的答案。
还有一些人总是自以为是,以为只要知道一些表面特征就很厉害了。别人说什么,他们就说自己知道,并且自以为很懂。但实际上,他们只是知道一些皮毛,拒绝与别人进一步交流。这是致命的。对于这些方法,他们自己从不去实践或使用,却对别人的做法嗤之以鼻。当然,他们并没有阻碍任何人,我们也不能直接说他们是错的。但我们应该反思自己,无论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都应该在过于冒进和过于保守之间保持冷静的思维,找到一个平衡点,充分利用现有的手段和方法为自己的产品赋能。千万别成为那些过分沉醉在自我世界中的人。
对于一些成功的案例,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看待,思考为什么同样是你也知道的东西,你没有成功,而别人成功了?相比于通过批评别人来凸显自己的做法,思考这个问题更有意义。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