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个铁杆粉丝:成功的底盘与抗风险之道
很久以前,我听说过凯文凯利的「1000个铁杆粉丝理论」。这个理论的意思是,要成为一名成功的自由创业者,并不需要拥有大量的用户,只需要与1000个铁杆粉丝保持密切联系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就足够了。假设每年从他们那里获得100美元的利润,就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这个理论与微信公众号的slogan「再小的个体,也有品牌」以及知识星球的slogan「连接1000个铁杆粉丝」的精神是一致的。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这些年来我一直在践行这个理论,过上了自产自销、不求人的自流量人生。以前,我以为1000个铁杆粉丝只适用于个人,对于公司来说不值一提,因为规模太小。但是通过多年与公司客户的接触,以及疫情期间的观察,我发现1000个铁杆粉丝比我想象的还要宝贵。这是每个人和每个公司都需要的!有了这些粉丝,即使在疫情期间,你也不会感到慌乱。重新开始会很快:* 那些拥有1000个铁杆粉丝的餐厅刚刚解禁,粉丝们就要排队1小时去吃;
-
那些拥有1000个铁杆粉丝的咖啡厅,在粉丝的推荐下开门迎客,充满生机;
-
那些拥有1000个铁杆粉丝的火锅店,一上线外卖就热销,业绩恢复到正常时期的70%;
-
而即使是像我这样一个个体,在上个月恢复线下运营私塾课程时,名额就已经被预订满了。疫情考验了真爱,哪些消费是可有可无的,哪些人、哪些店是我们立刻想见的。我认为无论你的野心有多大,1000个铁杆粉丝都是你坚实的基石。如果你现在还没有,立即开始积累吧,抛开百万粉丝的不切实际,把心思真正用在值得被好好对待的粉丝身上。这样,在下一个黑天鹅事件到来之前,你的抗风险能力一定会增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事物发展的本质,也是不可逾越的阶段。
什么样的粉丝才能算作铁杆粉丝呢?既然我们对于铁杆粉丝寄予厚望,那他们肯定不是一般的人。可能在10个用户里才能选出一个。所以不要被用户数所迷惑,有些追求虚假繁荣的公司,即使有1万个注册用户,要挑选出1000个甚至100个真正的铁杆粉丝也很困难。我认为铁杆粉丝满足以下特点:①他们追随同样的价值观,相信你和你推荐的东西,并且会重复购买;②他们在公开场合,如朋友圈自发地向朋友推荐过你的东西;③他们对你有宽容度,对其他粉丝有亲和力,愿意在社群里引导新粉丝的参与。在我约3万人的私域流量池中,拥有这样特点的人可能只有300个左右,仅占比例的1%。但已经足够支撑我满意的生活。可以想象,如果有1000个这样的粉丝,足以支撑一个小型公司运转,雇佣一二十人。而大部分公司的规模也只在这个范围内。因此,我特别建议那些还没有获得融资,需要依靠自身经营收入维持的小微创业者,要好好检视过去消费过的用户,看看到底有多少人真心认同你,是那些其他竞争者无法夺走的。那些只是一次性用户的流水账不要计算在内,以免自欺欺人。在为公司提供咨询、为学员进行培训时,我也是基于这样的观点来传授运营知识的。相信并认真践行这些方法的人,现在正在越来越好地稳步向前。也有一些人觉得我的方法太慢了,他们希望一飞冲天,认为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就可以跳过这个艰难的初期积累阶段。然而,几乎所有这样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因此,在私塾课上经常有人说:“虽然不是完全消化吸收所有知识,但终于明白了自己过去为什么失败。”对待铁杆粉丝的最重要的要诀就是真诚对待。我曾以为真诚对待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没有成本,但实际上,对于许多成年人来说,真诚并不容易,需要耐得住寂寞并付出辛苦。这给那些有情怀、有故事、有初心的小而美创业者提供了许多机会。将自己的价值观传达到茫茫宇宙中,让人们识别出来,自然会有铁杆粉丝慢慢靠近。
那么,如何积累前100个铁杆粉丝呢?既然我只有不到1000个铁杆粉丝就可以过得很舒适,那我们就先降低难度,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争取获得前100个铁杆粉丝。在这个阶段,我们要锻炼自己的内功,让自己有福享受,才能承担日后的繁荣。不会轻易失败。我认为这不仅是公司运营的问题,也关乎个人的修炼和自然法则。我见过许多人没有经历过扎根的阶段,没有站稳脚跟就被资本的风吹捧起来,即使赚了很多钱,心智也没有成熟,无法戒骄戒躁,能力也没有真正提高。更多人则一落千丈,一无所有,一盘散沙。而我亲眼见过一家公司因为创始人退出不干了,几百个铁杆粉丝还在一个群里坚持了3年,只要这个创始人重新出山,无论做什么,这些粉丝都愿意成为他的第一批粉丝。其中就包括我。如果你一开始就建立在模糊的愿景上,并且没有真正关注那些普通用户是否支持你,那就像在沙滩上建造城堡,经不起大风大浪。然而,如果你的事业基石上拥有100个铁杆粉丝的支持,他们容忍你,他们为你消费,他们为你传播,他们向其他人推荐你的产品,他们对待怀疑的新粉丝就像对待亲人一样,那么你的事业还会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那么如何积累前100个铁杆粉丝呢?有人认为可以通过漏斗法则和逐一筛选的方式,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MVP、私域流量池、个人IP和杠杆化思维等运营方法。让我来逐一解读。### 主打产品是MVP
你的第一个产品应该是最能代表你的价值观,并且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不是随便一个低价引流产品。比如我的第一个知识付费产品是客单价1000+元的线下课,也就是私塾课的前身。我用最小的成本,仅仅通过一张海报和一篇公众号文章来呈现它的想法。虽然后面推出的9.9元引流课或者99元音频课可以带来更多的用户量,但我认为它们不能代表我最想表达给用户的,不能代表我的真正价值。即便用户来了,也很难粘住,很容易离开。
个人IP融入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以个人IP的意识去做所有的增长工作。因为你要做的是1000个铁粉的人,而不是100万普通用户。你一开始就要让大家对你有辨识度,让粉丝知道他们粉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有何不同,她会长期给你带来什么价值。一开始就要采取长期主义的打法。最简单的方式是通过朋友圈、公众号等渠道,围绕你的长板输出你的价值,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情。
杠杆化思维,连接价值
在初始阶段,你可能无法输出很多东西,但你可以充当一个价值的连接者。比如你发现一本好书、一个好课程或者一个好资料包,你可以将这些价值点与需要它们的人进行连接。虽然这些东西不是你原创的,但因为你帮助别人节省了时间,帮助他们找到了有价值的资源,他们会感谢你。而对于这些知识创作者来说,你也会获得一个良好的声誉,可能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提携。以我自己为例,当我最开始从杭州回到成都时,我没有任何资源,也没有人认识我。但我利用我对市面上运营课程的了解,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在朋友圈做了【小马鱼选课】的栏目,不断评测课程,告诉人们哪个适合他们,哪个不适合他们,让人们相信我的眼光和中立客观。这比自己创造课程要容易得多。然后我选择了几门北上广老师讲的课程,带到成都进行推广,每一场都取得了成功,老师们非常感谢我,我的同学们也非常感谢我。
私域流量池承接留存下来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有意识地建立你的私域流量池。通过与前100个铁杆用户的互动和反馈,你应该已经开发出了一些不错的产品,可以开始进入更大的市场进行试水了。你可以尝试投放广告或者自己做内容营销,吸引更多的公域流量。建议找到适合你的公域流量池长期深耕,比如我在知乎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进行深耕,虽然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些平台比较小众,但对我来说非常合适。记住,别人的流量价值洼地不一定适合你,你需要深耕的地方才能挖到油田。因为我擅长做私域流量,所以视频号对我来说更适合。内容营销需要持续进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没有效果的。只有做得多了,密度才会更高,被动引流系统才会建立起来。每天都会有数十个人从各个平台来加我,这些人看到我的内容并认可,所以他们的质量更高,后续转化也更容易。
生态化思维,放大价值
生态化思维是杠杆化思维的升级版,它不仅涉及到两方的价值交换,还涉及到第三方甚至更多方的参与。生态化思维让运营不仅仅是完成KPI,而是做一场局,你坐庄,让大家都玩得开心,各取所需。在这个过程中,KPI自然就会完成。这也是运营与销售的不同之处,运营更擅长曲线救国。
社群的运营理念
社群运营不仅仅是简单地建立微信群或会员群,而是要以生态化思维去运营。就像运营一个鱼塘一样,鱼虾、水草、泥土相互依存。在社群中,我们应该宽容那些有广告动机的成员,只要他们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并赢得信任,我们可以视他们为帮助活跃社群的人,而不是敌人。他们在我的群中付出,也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回报,这是公平的。相反地,作为运营者,我很少在自己的群内打广告,因为我希望大家感受到这是一个共同的群体,我没有随意动用广告位的权力。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喜欢呆在我的鱼塘里,因为他们看得到我的公平和对待所有成员的公正。开放和生态化思维往往是一体的,这也是伟大公司如小米和阿里所具备的特质。
个人IP的开放和生态化思维
对于个人IP而言,要实现开放的运营理念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核心卖点和核心价值观的个人IP来说,他们常常害怕开放后会被竞争对手挖走人才。于是,他们死死抓住自己的一点客户,久而久之客户也对他们失去了新鲜感,最终导致失败。然而,我们做私域流量池并不是为了圈养用户,让他们只接触到自己的讯息,认为自己是最好的。这样的做法与PUA(搭讪术)并无二致。相反,我们应该提供价值,并邀请其他人一起提供价值,增加用户离开的成本。作为运营者,我们需要有大气度和胸怀!有人可能会问,遇到竞争对手怎么办?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同质化才没有竞争对手。而且我们坚持1000个铁杆粉丝的理论,这个理论并不攻击性,而是希望吸引1000个忠实粉丝,不追求垄断、上市和商战。就像古人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我只需要吸引1000个铁粉,其他人能够吸引走就无所谓。曾经有人让我写竞争对手,但我觉得我没有竞争对手。每当我看到市面上有类似团队做类似的事情时,我会思考我的独特之处,并将其放大,而不是回避。久而久之,我非常清楚我的位置、我的角色和我的用户画像。我的产品也越来越尖锐。比如最近我推荐了一个复业实验室的课程,他们的人群和我的有重叠,但我们的价值观契合,他们的创始团队又是腾讯出来的,产品思维可能比我更强。或许我的用户中有喜欢这种课程的人,我推出来后就有10个人报名了。再比如,我们成都有一个创业团队叫闺蜜力量,我们的用户也有重叠,但我非常喜欢他们,因为他们比我更擅长陪伴。我觉得我的用户中有些人还处在混沌期,或者更偏向女性、更感性,所以去他们那里找方向更合适。他们那里有一些已经开始上快车道的同学,正好适合我的课程。正是因为这种开放和信任,我们彼此推荐学员,这期我的私塾课上,他们的创始团队有好几个人都要来参加。
这就是生态化思维的体现,相比于单打独斗、藏着掖着,这种方式可以使我们更快地成长。最后,我想说,寻找1000个铁杆粉丝的过程就像人性的修炼,一旦做好了,你会感到非常踏实,人生也会进入正循环。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