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的战术体系和成功原因
在分析一家企业时,不仅要考虑其单一战略,还需要研究其整体战略体系,并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不同的时代会催生出不同的超级企业。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Costco的意义,以确保一个20岁左右的大学毕业生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
在分析一个企业时,不能只关注其单一的战术,而是要先研究其整体的战略体系,同时要考虑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时代会孕育出不同的超级企业。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Costco的意义。
去年有两家公司在香港上市,分别是小米和拼多多。在他们的招股书中,都提到了一个自己的参照企业:Costco(好事多)。这个让这两家巨头都想学习的Costco是如何崛起的呢?Costco创建于80年代的美国,在零售超市行业开创了一个神话:
-
像拼多多一样逆势增长:近5年,在亚马逊的冲击下,Costco的净利润增速能够持续稳定在10%以上,而连沃尔玛的增速也只有3%。
-
像亚马逊一样靠会员赚钱:Costco不仅依靠销售商品赚钱,净利润还来自于会员费。
-
像苹果一样得到巴菲特的看好:2005年到2015年期间,Costco的股价涨幅高达322%,相比之下,沃尔玛只有47%。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公司持续买入Costco股票,目前持有其0.99%的发行股。
有很多人曾经分析过Costco成功的原因,大部分认为其商品性价比高,用户愿意持续支付会员费。但如果仅仅因为这个原因,那么只要出现一家同样以低价策略经营的超市,或者将淘宝引入美国市场,就能成为另一个Costco吗?
在分析一个企业时,不能只看其单一战术,而是要先研究其战略体系,并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我在分析一家企业时,通常会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如何突围、如何快速扩张、如何建立利润壁垒。接下来,我将通过这三个方面来分析Costco的战略体系。
如何突围?
在1983年创立的Costco,应对了当时美国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的经济情况。在这个时期,消费者普遍属于价格敏感型,希望购买到价格低廉且优质的商品。Costco凭借其高性价比的商品完全满足了当时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美国的另外两家会员制仓储超市——山姆会员店和BJ’s也是在80年代初成立的。可以说,这些企业是时势造就的英雄。然而,特定的经济阶段总会过去。当经济重新复苏后,Costco想要继续保持优势,就需要找到真正忠诚于高性价比商品的用户。因此,Costco将目标锁定在中产阶级家庭,这部分用户有稳定的消费能力,关注商品的性价比,并定期购买家庭所需的日常用品。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全美中产家庭占总人口的21.67%,这意味着Costco的目标用户市场是美国人口的21.67%。从时代背景来看,Costco的成功案例对于中国的零售企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因为Costco在80年代的时代机遇正在中国出现:同样的经济寒冬,人们开始紧缩消费,更加关注价格和质量,而且中国有1.09亿的中产阶级群体,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如何快速扩张?
Costco在突围成功后开始思考如何更多更快地扩张,因为不攻城略地就会被其他竞争对手吞噬。作为一家线下零售企业,Costco的扩张形式是增加线下门店。然而,线下门店在扩张过程中会遇到两个瓶颈: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资金成本包括土地成本和装修费用,如果成本过高,将限制扩张数量。而时间成本则包括装修和员工培训的时间,如果时间成本过高,将限制单个门店的建立速度。那么,Costco是如何降低这两个成本,实现快速扩张的呢?
-
降低时间成本,提高单店建立速度:Costco的门店采用仓储式装修风格,商品开架陈列,没有过多的装饰品。这种标准化和简洁的装修风格大大降低了装修的时间成本。此外,Costco的商品SKU数量约为3700个。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可以与7-Eleven便利店相比较,后者在100平方米的店面内销售约3000个SKU,而Costco在13000平方米的店面内仅销售约3700个SKU(换算一下,每1000平方米只有280个SKU)。此外,Costco的商品都是以大包装销售,这大大降低了员工管理商品的成本,从而缩短了新员工的入职熟悉时间。
-
降低资金成本,实现规模化扩张:Costco选择在偏远地区进行选址,极大地降低了土地成本。再加上门店的简约装修,减少了装修费用。相比之下,竞争对手山姆会员店则选择在人流量集中的地区开设门店,比如中国的山姆会员店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并强调门店的交通便利性。尽管山姆会员店的单店面积与Costco相当,都在12000平方米左右,但地价却是Costco的数倍。正因为Costco的单店成本较低,可以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扩张中,因此Costco能够在35年的时间里开设了762家门店,基本上每个月都要新开2-3家门店。
如何建立利润壁垒?
一般而言,建立壁垒需要长期投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如果可以在短期内建立壁垒,那么很容易被其他人模仿。当一个生意崛起后,会有很多跟随者模仿,如果没有壁垒,就会陷入价格战,最终导致利润不断减少甚至没有利润。以Costco为例,他能够在35年内保持高速增长并成为全球零售销售TOP 5,必然是建立了自己的壁垒。那么他的壁垒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Costco的利润来源,从中一探究竟。
Costco的2018财年净利润为31.42亿美元,会员费收入为31.34亿美元。会员费收入几乎等于净利润,这意味着Costco不依靠销售商品赚取利润,而是靠会员费收入。因为会员费收入等于会员量乘以会员费,所以Costco除了提高会员费,还要不断增加会员量。那么,Costco是如何吸引用户成为会员的呢?答案是极致的性价比,Costco能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同等质量的商品。举个例子,国内销售的两个新秀丽品牌的箱子大约要卖9000人民币,而Costco只要150美元(约合1050元人民币)。
一般的分析可能会认为Costco的成功在于提供极致的性价比。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知道Costco能够提供如此低的价格的原因,这才是他的核心能力。因为Costco做到了两点:主动降低毛利率和拥有对供应商高的议价权。首先说降低毛利率,Costco规定所有商品的毛利率不能超过14%,这导致Costco的平均毛利率只有7%(一般超市的毛利率在15%-25%)。关于降低毛利率,网上已经有很多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重点要说的是Costco的议价能力,因为降低毛利率并不难,但要控制上游供货成本则不是一般跟随者能轻易模仿的。
讲一个真实的案例,发生在2009年,某全球饮料巨头在Costco销售,Costco表示价格太高,必须降价。饮料巨头一想,我是大佬,凭什么降价呢?于是拒绝了降价要求。结果,Costco将该品牌下架了。一个月后,饮料巨头意识到不行,损失太大,于是决定降价。一个月后,该品牌又回到了Costco。所以,Costco具有极高的议价权,而支撑议价权的是庞大的会员量。
通过Costco的商业闭环,我们可以看出会员量是Costco的利润壁垒。这个壁垒符合长期投入并不断增长的特点,而且线下且付费的会员不太容易被跟随者抢走。
那么通过Costco的案例,我们可以借鉴什么呢?
第一,闭环战术体系才是稳定且持续的商业模式。Costco通过庞大的会员量和消费量获得更高的议价权,而更高的议价权又帮助Costco获得更多会员,形成良性循环。类似的闭环体系也应用于其他领域,比如今日头条的信息推荐、电商平台的双11招商、支付宝的支付场景等等。因此,我们应该思考企业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是否有一个闭环体系来稳固和提升这个优势。
第二,欲索取先给予,聚焦能留住用户的核心能力。现在会员制备受追捧,认为会员制能帮助企业商业化变现、提升销售量等等。但是,会员制背后的关键是用户为什么要成为你的会员,你创造的价值是否能让用户觉得物超所值。比如,Costco的用户价值是极致性价比,让用户觉得商品的优惠力度能够赚回会员费。不同行业的用户价值也不同,如视频行业的用户价值是丰富的视频资源,酒店行业的用户价值是连锁分店和入住折扣。因此,如果想拥有自己的会员或通过会员费赚取利润,我们应该思考自己的用户价值是什么,能否让用户获得的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
以上就是对Costco案例的分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借鉴。下期将介绍另一个比较特别的会员制零售企业,敬请期待。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