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品牌一直做不大?
世界已经进入了小众品牌时代,市场越来越细分,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大品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小众品牌则在巨头的指缝中崛起。以前,我们只能在大卖场购买家具,如今我们可以在电商平台上选择小众家居品牌。同时,巨头们也开始孵化小众品牌和网红品牌,以推动业务增长。举个例子来说,宝洁旗下的Metamucil是一款减肥代餐产品。这就好比品牌世界从“赵本山时代”进入了“TFboy时代”。赵本山代表了一种全民偶像,而TFboy代表了新时代的偶像,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远不如赵本山。小品牌们在崛起后往往面临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一直做不大?例如,为什么有的烧烤店能够快速扩张,而有的却只能在后街经营?为什么完美日记在成立2年后估值达到10亿美元,而其他彩妆品牌却无法推广?做一个小品牌或许只需要一个机会和一点点匠心,但要成为一个大品牌,你需要掌握管理、营销、技术和资本等各种知识,并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为什么你的品牌一直做不大?在我看来,这主要是因为企业没有用成本思维去经营品牌。成本思维不仅仅指财务成本,还包括时间、精力、创新和管理等方面的成本。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限制品牌发展的三个因素:市场形态、竞争关系和自身经营。这些因素都会产生相应的经营成本,从而制约公司的持续发展。市场形态可以理解为机会成本,即市场容量的大小决定了品牌的市场规模。然而,市场容量只是一个基础因素,不能作为衡量品牌发展的唯一标准。除了市场容量,我们还需要考虑市场的体积、速度、时长、频次、分布和湿度等因素。体积问题指的是市场规模的大小和需求是否被充分满足。速度问题是指市场的增速和是否接近饱和。时长问题是指产品是否属于刚需,是否能够持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频次问题是指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频率,高频产品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分布问题是指市场是否被几个巨头垄断,或者是由一群小品牌共同竞争。湿度问题是指市场的活跃程度和用户是否容易聚集在一起。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形态,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经营策略。
为什么你的品牌一直做不大?
市场是每个品牌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对于创业品牌来说,要进入市场领域,就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个代价包括进入市场的成本、赢得市场份额的成本以及持续赢得市场的成本。如果发现品牌一直没有得到扩大,首先要做的是对市场形势进行自检,了解当前市场的情况。比如,如果发现产品所在的市场接近饱和,可能需要开辟新的市场领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大的收益。市场本身是一种客观的制约因素,但品牌一直无法扩大的原因大多来自竞争关系和自身运营。
竞争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做大,那么它一定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竞争。正确看待竞争的观念是,竞争不是简单的追逐和超越,而是要尽力避免和对手在同一个赛道上竞争。近年来成功做大的品牌无一例外符合这个基本的竞争逻辑。以瑞幸咖啡为例,它在18个月内就成功上市,并在中国市场上与巨头星巴克展开竞争。瑞幸和星巴克虽然都是卖咖啡,但它们的商业模式完全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瑞幸的获客方式与星巴克截然不同。传统咖啡店主要依靠线下门店吸引顾客,通过合理选址和吸引周边人流和消费者来转化为顾客。而瑞幸的获客方式主要来自线上流量,例如朋友圈、APP和公众号等的裂变分享。瑞幸的竞争策略避开了星巴克的优势,通过资本快速占领线下市场,吸引用户尝试,获得客源并进行店铺选址和提高运营效率。这种竞争策略降低了瑞幸的竞争成本。
竞争成本不仅仅是价格的竞争,它是多元而复杂的。最简单的划分方式是从产品、渠道、价格和推广四个方面来考虑。在产品方面,最好的竞争策略是从产品层面消除竞争。如果你开发了一个需求量大且没有竞争对手的产品,那就是最理想的情况。但这种产品非常罕见,一般只存在于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品牌定位是一个常见的策略,通过微调产品、添加或升级某些元素,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新型产品。例如,君乐宝推出了一款名为“涨芝士啦”的酸奶产品,在第一年就销售了2亿包,预计今年销量将达到4亿包。这款酸奶产品的竞争成本非常低,因为它与其他口味的酸奶产品不同,没有直接竞争对手。
要想让品牌扩大,竞争关系和自身运营都是需要重视的因素。对竞争关系要有正确的认识,尽量避免与对手在同一个领域竞争。在自身运营方面,要通过创新和差异化来降低竞争成本。
为什么你的品牌一直无法扩大规模?
产品本身是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即使我们和竞争对手销售相同的产品,也应该尽量增加模仿产品的成本。例如,ofo和mobike之间的竞争,ofo倒闭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对用户而言,ofo的致命问题在于产品质量。许多人的使用经验和我一样,当街边有mobike时,几乎不会选择ofo,因为ofo的车辆中有七辆中有七辆是坏的,剩下的三辆好的也可能被人私锁。从产品角度来看,mobike的优势仅仅是更结实,但这一优势成了mobike除了资本之外的致命武器,使其在竞争中取得了优势。
渠道是将产品交给谁销售、在哪里销售的问题。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多年来,渠道的覆盖范围往往决定了产品的销量。如果产品是皇帝,那么渠道就是产品的“江山”。加多宝在饮料行业、达利在食品行业、牛栏山在白酒行业、伊利和蒙牛在乳制品行业……许多中国企业以渠道实力闻名,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品牌,而是因为渠道力。娃哈哈集团曾经每个月推出一款新产品,第二个月这款产品就能在全国各大超市、小店乃至报刊亭的货架上出现。因此,在营销的四个因素中,渠道是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如果你想在任何行业中取得成功,都应该争取成为电商品牌、微商品牌、新零售品牌或社区品牌。绕过渠道战争,将打江山的成本降到最低。
定价不仅仅是为了利润,而是企业营销模式的最终体现。如果只是为了“薄利多销”而低价定价吗?当宝洁和联合利华进入中国市场时,他们的飘柔、潘婷等洗发水品牌定价极低,中国消费者看到明星代言的国外大牌比国内品牌还便宜,自然会选择国外品牌。如今,国产洗护品牌市场正被宝洁和联合利华压缩。这种定价策略是先以低价占领市场,形成垄断效应,然后再提高价格或开发其他高利润产品。这种定价策略带来的竞争成本是高还是低?加多宝和红牛在饮料行业为什么定价高?高价可以带来更多利润,高价还可以定位高消费人群,但高价的意义不仅如此。这种高价带来的高利润可以支持他们每年巨额的广告投入,他们可以通过广告压制其他竞争对手,即使对手在市场上有价格优势,品牌实力永远弱于自己。因此,这种高价也降低了竞争成本。
推广是品牌必须面对的流量竞争,然而,流量成本并不是越低越好。无论你是哪一种类型的创业品牌,都必须通过流量获得客户,通过流量占据消费者心智,巩固品牌定位。但好的流量往往很昂贵。哪个品牌不想赞助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但你有几亿的广告费吗?前几年,许多APP品牌开始进行线下推广,因为他们发现线下拉客比购买线上流量更便宜。现在,私域流量非常热门,利用微信社群等互联网基础设施,尽可能接触和留住用户,以确保持续的业务。在这个时代创业,品牌早期应该努力创造流量,而不是购买流量。如何创造流量?把用户、员工、产品和渠道商都视为媒体,将购买流量的成本转嫁给他们,让他们帮助品牌分享和传播。这样的案例很多,小米、拼多多、完美日记等品牌都是通过用户运营迅速崛起的高手。然而,许多品牌之所以无法扩大规模,是因为被这种成功模式限制住,他们固守着流量的投资回报率,不愿增加流量成本投入。通过用户运营获取用户成本更低、质量更好,但这种方法本质上依赖于社交关系的传播,而社交关系链条也存在流量上限。成功的企业往往受到"路径依赖"的影响,他们在低成本获客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不愿为企业的未来做出高成本投入。在这方面,一些微商企业,如麦吉丽,更具远见。麦吉丽最初是微商品牌,但为了扩大规模,他们必须进入主流市场,进入公众视野。因此,近年来,麦吉丽大量进行内容冠名,努力转型为有品牌实力的企业。
为什么品牌难以做大?
一个企业要实现规模化发展,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竞争。竞争就像一场战争,关键不仅在于能否取胜,还在于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支持战争的进行。
自身运营:你思考过企业的“复制成本”吗?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如果你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很可能是因为过去的经营模式不再有效。乐纯酸奶就是一个例子。乐纯是一家以用户为导向的公司,他们的组织架构是围绕用户的运营和体验设计的。他们每周会进行用户访谈,收集产品建议,然后传达给研发部门。乐纯的榴莲口味酸奶就是根据用户需求而推出的。乐纯早期主要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内容营销,通过互动故事营销、公开配方等手法吸引了一批忠实粉丝。乐纯注重产品体验和社群运营,可以说是未来营销模式的典范。
但当乐纯想要进入大众市场时,问题就出现了。他们没有自己的生产线,导致产能不足。为了扩大销量,乐纯将配送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但这也带来了冷链物流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乐纯花费了大量资金来建设冷链体系。由于冷链体系占用了大量资金,乐纯无法投入更多的渠道经营费用和市场推广费用。乐纯的各种新产品虽然好吃,但无法大规模量产。乐纯早期的营销模式虽然有效,但无法突破圈子。幸运的是,乐纯在2018年获得了可口可乐的亿元融资,这为他们在成为大品牌的道路上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时间。
如果一个企业每次获取新客户的方法都可以复制,那么边际成本将会降低。边际成本指的是每获得一个新客户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企业经营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降低边际成本。不同行业的边际成本各不相同。例如咨询行业的边际成本非常高,因为每个客户都是不同的,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另外,咨询行业以人的智力成果为产品,品控方面也存在挑战。咨询行业很难做大,几乎没有上市的咨询公司。然而,在咨询行业中,那些能够做到顶尖的公司,都是将边际成本降到最低的公司,比如麦肯锡。他们在公司内部发明并推广了一系列知识工具,例如近金字塔原理,让员工能更快地上手,降低了公司培养新员工的成本和为新客户提供服务的智力成本。
总结一下,为什么品牌难以做大?你可能有很多答案,但无论你的答案是什么,都可以用“成本思维”再次思考一下:1. 你的市场机会成本是否过高?2. 你的竞争成本是否太高?3. 你的企业是否具备低复制成本的能力?
在影视作品中,商业英雄常常被描绘为敢于冒险的人。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成功的商业英雄往往是那些注重成本的保守派。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