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消费习俗?溜溜梅66中国青梅节成功案例分析
从2009年首个双11电商造节到如今,造节营销玩法已经走过了十年,但热度依旧不减。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在加入或准备加入造节竞争中。在如此庞杂的造节竞争中,“如何抢先占领消费者注意力并建立独特品牌心智”,成为了品牌们的首要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品牌需要快速建立联想,缩短消费者对品牌节日的记忆路径,最大限度地减少记忆难度,让消费者尽快记住品牌,这是品牌造节的第一步。
溜溜梅此次的66中国青梅节,借用了谐音联想和文化传承的双管齐下的策略,快速建立联想,跟消费者“混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6月前后的芒种节气(6月5-6月7之间)有“煮梅”、吃青梅的传统习俗。夏日炎炎,食梅、煮梅可以调理脾胃,净血、整肠、消除疲劳,所以6月吃苦饮酸,“芒种煮梅”据传在夏朝时就已兴起。此次,溜溜梅将66中国青梅节设定在6月6日,借用了溜溜梅品牌与日期66谐音,让消费者一秒绑定品牌与日期,建立6月6日专属溜溜梅的联想。此外,在与中国文化颇有渊源的日本文化中,66梅子节本身就已是一个节日。溜溜梅打造66中国青梅节,可算得上是一次带青梅节回归原产地,传承青梅文化的重要尝试。
要将这种联想推而广之,就需要借助传播实力。溜溜梅采取了双线传播策略,一是线下梯媒投硬广,发布节日魔性快闪视频,二是线上发起百大明星网红带货,玩social,全面吸引注意力。这样的双线传播策略并不少见,但溜溜梅的考虑更加全面。
A. 梯媒广告争夺“路人盘”,魔性快闪视频传达年轻品牌形象
在大型品牌节日活动如双11、618等中,品牌造节广告往往只能在线上平台展示。然而,溜溜梅不按照常规思维,选择在线下梯媒进行投放。这是因为对于一款大众消费品而言,扩大未消费过或低频消费的广泛大众是增量的关键。因此,梯媒广告的投放就是为了吸引更多“路人盘”,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品牌和节日。在广告中,通过魔性、趣味的方式,结合当下年轻人流行的语音大字报形式,呈现了66青梅节的核心信息。这不仅让消费者认识了这个节日和品牌,同时也展现了溜溜梅更活泼、会玩的品牌年轻形象。视频最后还落地到青梅全家桶产品利益点,吸引新老顾客到天猫旗舰店购买产品,达到销售转化的目的。
B. 明星齐上阵扩大粉丝效应,百大网红助力影响力出圈
在线上活动中,溜溜梅邀请了杨幂、陈赫、韩乔生、郎永淳等明星主播在抖音和淘宝直播中轮番带货,并进行“芒种吃梅”科普。这不仅吸引了明星粉丝的关注,也吸引了百名网红主播的加入,持续推高带货热度。溜溜梅青梅全家桶和梅冻也在各式各样的明星、网红的直播间中快速走红,成为当之无愧的爆款零食。溜溜梅的带货玩法不同于一般的带货,如此多的不同领域、互不重叠的明星、网红轮番上场带销量,本身就形成了一个话题事件。这种带货方式不仅撬动了粉丝的购买力,也吸引了更多路人观众,帮助66青梅节走向更多人。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直播素材还被溜溜梅循环利用,通过抖音竞价信息流,对青梅全家桶和梅冻进行种草,收割长尾流量。这种精打细算的玩法为溜溜梅带来了销量高峰,创下淘宝直播零食单日销量top1的佳绩。
进阶抢占认知
溜溜梅造节除了各阶段的巧妙安排,更重要的是培养品牌独有的品类认知,构建一种消费习俗,创造更长远的品牌价值。消费习俗是指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稳定性的长期消费习惯,是群众性的。溜溜梅造节就是在中国大众对“芒种吃梅”的传统文化认同基础上,不断面向更广泛的人群,以节日形式,强化6月6日吃青梅的群体认知,并培养出长期消费习惯。通过率先绑定青梅节的溜溜梅品牌,不断推广青梅食用价值与食用文化,溜溜梅帮助品牌开拓市场,建立起“青梅食品品类=溜溜梅品牌”的认知。
在市场经济中,品牌认知一旦形成,就很难被打破。就像可乐市场上只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一样,品牌已经成为了品类的代名词。因此,对于中国青梅食品第一品牌溜溜梅而言,66青梅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品牌,不能仅仅关注当下的市场需求和销量增长,更应考虑未来的战略布局,这样才能在每一次活动中都有所作为。只有品牌想得更远,才能走得更远。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