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狂欢,品牌们的借势大招
今年五一假期与以往有所不同,既是复工以来的第一个小长假,也是疫情后的首个旅游回暖的假期,同时,五四青年节也正处于小长假期间。消费者迫不及待地想要“走出去”,品牌们也不会错失这一大好时机。以下是品牌们在这个时节推出的一些活动。
品牌方B站:《后浪》> 我们积攒了几年的积蓄
5月3日晚,B站推出了一支名为《后浪》的演讲视频,献给新一代青年。这支短片不仅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而且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刷屏,成功引起了年轻一代的共鸣。从投放来看,品牌选择了主流电视媒体央视,央视的受众群体正是“上一代”,而这支短片正是以“上一代”的口吻,在对话“下一代”,那些句句正中红心的文案,是说给年轻一代听的,更是说给上一代听的。
从内容来看,视频中,国家一级演员何冰以演讲的方式,用“前浪”拍着“后浪”肩膀的对话形式,热情激昂地激励年轻的一代,“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坚定的长辈口吻,时而热血、时而击中中年群体痛点的文案配词,再配以B站UP主的青春影像混剪,在五四青年节的情绪氛围中,这支短片鼓励年轻的一代,敢于表达自我,积极拥抱世界!
从意义来看,这则广告既向广告主展示了品牌所涵盖的广泛领域和实力,也在五四青年节这个特殊的时间点,通过情绪营销点燃了各个受众群体的热情,成功破圈。虽然有些争议,但B站依然成功刷屏全网。
品牌方聚划算:55吾折天伍佰短片
聚划算在五一期间搞了一场“55吾折天盛典”活动,预热魔性广告由“伍佰”拍摄而成。50多岁的伍佰是实力派歌手,有着众多金曲,自然受到年轻人的关注。而广告的魔性也成功地引起了受众的注意。电商平台自然对年轻受众的喜好有敏锐的触觉,所以聚划算邀请伍佰成为了活动的55大使,这支魔性的土味广告,在各大平台刷屏,为品牌活动的火爆,顺利铺路。
五五购物节是一场极具吸引力的活动,它的受众来自于各种不同的渠道,如B站、虎扑、微博和网易云音乐等平台。品牌早在四月中旬就开始了活动的准备工作,通过聚集者的身份,呼吁受众参与“人气票选大赛”,让他们投票选择想要在“55青春选择之夜”上见到的人。这种追星的方式非常受年轻用户的欢迎,品牌充分利用这一点,抢占了年轻用户的心智。此外,品牌还以低价来吸引年轻用户的注意,将众多大牌潮牌如奈雪、iPhone 11、AJ和肯德基等大幅度降价,成为了年轻用户的首选平台。
五芳斋品牌在五一节期间也借机推出了一支名为“我劳动了快尊重我”的短片。虽然这支短片延续了五芳斋一贯的沙雕风格,但它通过趣味的方式致敬劳动者,展示了每位劳动者的“匠心”。在当今这个追星和shopping的时代,真正劳动的人很难有时间过节,因此这支短片更加值得一看,每一位劳动者都值得尊敬。
“相信未来”义演是由微博、网易云音乐、大麦、虾米音乐和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等五大平台共同发起的在线义演活动,总策划是高晓松。这场义演是中国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的线上义演,超过130组音乐人参加了演出。义演的主基调是“对抗焦虑,回归日常”,这场演出以多种音乐形态的多元呈现,流行、摇滚、民谣、古典等都有涉及。音乐演出行业是这次疫情的重灾区,但是音乐人们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通过这场义演打开了新思路,各平台也通过义演,开展了帮助音乐人的计划。这场义演不仅帮助了音乐人复工,还吸引了更多的关注,促进了平台的发展。
品牌方人民日报:致敬青春!
青春就像一场考试,一张永远做不完的试卷。它就像一条没有终点的长跑路线,需要你挥洒汗水才能到达终点。它也是你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的地方。
青春是清晨时听到琅琅书声的时光,是那件宽大的校服,是一篇篇课文,是解不开的数学题。
它还是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和奔跑在球场上的男孩,是偷偷看望你心仪的人时脸上的微笑。
青春是课堂上哄堂大笑,传递的小纸条,老师出现时的安静,期待下课铃声的时光。
它是叛逆之后的顶撞和争执怄气之后的出走,是拥抱时的灿烂笑容和离别时的泪如雨下。
青春是艰难的试炼,没有方向的旅行,为了梦想义无反顾,哪怕万人阻挡也不曾投降。它也是失败后再来一次的勇气,就算看不到希望也不放弃的坚持。
今天,让我们一起致敬青春!
我们常常觉得青春充满无限可能,但当回首往事时才发现,它其实很短暂。我们必须告别年少轻狂的自己,去面对更为美好却又复杂的世界。每个人都只有一次青春,因此我们不应该成为它的旁观者,而应该用奋斗去书写它,这样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才能自豪地回望曾经的光辉岁月。
今天是第71个五四青年节。人民日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以“青春”为主题,发表了一篇文章。对于品牌来说,五四青年节是一个接近年轻受众的好机会。在一系列的节日海报中,人民日报以“以质取胜、以情夺人”的方式,创作了一组清新文艺的海报。这些海报让受众们回忆起自己从青涩到成熟的成长历程,从课堂到职场,从满怀雄心到迷茫无措,再到重新出发。这些海报不仅仅是青春的缩影,还展现了一个青年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勇往直前,光芒万丈!人民日报这次打出了情感牌,拉近了与年轻群体的距离,向“后浪们”传递了热血与奋斗的价值观,内涵和外在都令人印象深刻。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