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重刺客”:线下消费场景的“新贵”?
在近期,年轻人被所谓的“称重刺客”刺激的新闻频繁出现在社交媒体上。与“雪糕刺客”和“文具刺客”不同,这些“称重刺客”商家明码标价,而且消费者可以自己决定购买的具体分量。但是,结算的金额往往大大超出消费者的预期。这种由自己一手酿成的消费体验,让大多数年轻人即使被“刺了一刀”,还是选择忍受损失。这种情况的发生,到底是因为年轻人生活常识缺乏,还是商家有意为之呢?
在商业广场或购物中心里,有很多“称重刺客”的店铺,大多数都是用透明的容器装盛着各种散装零食,如话梅类果脯蜜饯和糖果。虽然这些店铺都是明码标价,但这类零食商家对价格单位的标注与大众日常所认知的计价方式有所区别。例如,价格标签均是按照50g(即“一两”)为标准单位标注的单价。此外,有的店铺在价格上暗设玄机。例如,同一店铺、不同商品的价格单位设置并不统一,有些价格较高的蜜饯标价以250g(即“半斤”)为单位,单价65元到80元不等,而价格相对低的则以500g(即“一斤”)为单位,单价60元到70元不等。这种行为导致一些顾客在不仔细查看标签单位的情况下,选择“标注价格”更低但“实际单价”更高的商品,从而使实际消费超出预算范围。
除了“标价陷阱”,有的店铺还疑似存在强买强卖的现象。一些由店员称取商品的门店,在消费者明确说明需要指定价格的商品时,商家会通过超量称取和现场推销的方式让实际金额超出消费者预算,并且不主动提醒消费者,直到扫码支付后消费者才意识到实际消费金额远高于自己的预期。这类情况并非个例,大多数消费者在评论中表示遇见了“刺客”,留下了“不停推销让人招架不住,还特地多倒”“太贵了,一颗糖要二十多元”等评价。
零食品牌店如来伊份、良品铺子相对规范一些,不但均以较为常规的500g为计价单位,且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购买的数量进行称重。整个过程中,消费者能够对自己选购的商品重量有比较直观的感受,做出大致估算。因此,消费者应该对这些“称重刺客”商家提高警惕,仔细核查价格标签,自主选择购买的数量,以免被不必要的消费损失所伤害。
消费者反映,在购买瓜果蔬菜时,有时会出现缺斤少两的情况。小江购买了4个常规大小、单价6元一斤的玉米,现场称量结果显示4个玉米重达5斤,总价30余元。回家后,她使用体重秤进行验证,发现实际重量不到3斤。自那以后,小江每次买菜都会带上便携式电子秤。
“称重刺客”是指销售商品时刻意欺骗消费者的商家。惊蛰研究所了解到,在被称重商品“刺”到的消费者中,年轻人占大多数。当面对超出预算的消费金额时,大多数年轻消费者会选择默默接受然后支付账单。00后小李向惊蛰研究所分享了自己被麻辣香锅店“暗杀”的遭遇。在小李的认知里,街边的普通餐饮门店自然会在价格更加亲民,但一顿“60多元的麻辣烫”刷新了她的认知。小李购买称重式麻辣香锅,店内的标价为素菜6元/50g、荤菜8元/50g。在小李明确说明只需要两颗丸子的情况下,商家足足给她夹了六七颗。来回两次周旋,商家才不情愿地给她减少至三颗,最终四份素菜加两份荤菜,她花了六十多元。年轻消费者对称重计价缺乏认知,也是时代特有的消费现象。特别是成长于电商行业高速发展时期的Z世代,已经习惯通过网络购物,而电商平台为了方便消费者购买,通过固定分量、对应价格的方式将商品高度标准化。因此年轻一代消费者不需要观察商品单价、预估分量和消费金额再进行决策。遇到商品和售后服务的问题时,年轻消费者也是通过网络与客服进行沟通,极大地迎合了年轻人“社恐”体质的实际需求。而线下称重计价的购物场景,从消费决策到沟通,都让习惯线上购物的年轻人“慌了阵脚”。在小李看来,遇见不合理情况,她能够在线上坚持不懈地和商家“对线”、维权到底。但真正面对面沟通时,她往往“大气不敢出”,出于时间成本和面子考虑,她会选择暂时忍让。年轻人可以避免正面冲突、保护自己,然后采用自备秤、拨打市场监督管理局电话等其他方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刺客”一词用来形容那些看上去其貌不扬,实际价格却会让人出乎意料的商品。但价格高并不是“刺客”扰乱消费市场的原罪。意大利顶级巧克力品牌Venchi是一个例子。作为“巧克力中的爱马仕”,该品牌产品选用了最优质的原料制作,且不添加防腐剂。为保证巧克力口味和品质的统一,该品牌所有巧克力均在意大利统一制作后销往全球各地。高质量原料加上优良的制作工艺,让其在原料及人工成本上远高于普通巧克力,因此价格也比普通巧克力高出不少。
商品的价格并不仅仅受到产品本身的影响,而还与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有关。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巧克力只是一种零食,没有特别的功效,不能解决饥饿问题,因此不值得花费大量的金钱购买。但是对于恋人来说,一盒巧克力送给对方则意义重大,这时候巧克力的价格已经不再重要。真正的“刺客”商品,是通过各种手段抬高价格的。例如去年引发热议的天价话梅,品牌名称为“上幺海凤”,仅仅50g就需要160元。虽然该品牌声称采用优质的梅果原料,但实际上其名字原本是“上海么凤”,是香港凉果店“么鳳”的仿版。虽然价格高昂,但是该品牌仍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此外,消费者也早已认识到“称重刺客”的存在,就像之前引起广泛关注的“天价切糕”一样。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称重刺客”现在已经扩展到了更多的线下消费场景中,例如小吃、零食、快餐等。这些商家利用年轻消费者对称重计价方式的认知缺失,谋取更多的利益。在自由市场中,商家追求营收和利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品牌和商家脱离实际的消费场景,通过产品之外的各种手段强行抬升产品售价、挤占市场,使消费者被动接受高价商品。这种奇怪的消费现象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市场。对于“称重计价”的线下消费场景,Z世代对“斤两”概念的认知缺失,并不是商家“暴富”的机会,而是推动行业变革的契机。商家更应该考虑如何让消费者真正认识到产品的价值,不仅仅是用账单上出人意料的价格让年轻消费者感觉到被“刺”。商家需要回归经营本质,提升复购来实现持续、长久的营收。因此,商家需要思考如何打破年轻人们与“称重计价”之间的认知差,否则,没有回头客的“话梅界爱马仕”终究会被年轻消费者抛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