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认知共识?
你希望你的孩子更爱读书,还是更爱玩游戏?显然,读书是更好的选择。无论是比尔盖茨、巴菲特、孔子、博尔赫斯,还是乞丐、盗贼、小偷、强奸犯,他们都认为读书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我们处于一个电子游戏比书籍更早出现的时空中,孩子们则是通过游戏来学习的。假设书籍突然出现了,成为了一种时髦的学习方式,一些先锋父母开始使用书籍来教育孩子,那么媒体会如何评价这个新生事物呢?
最近,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大家叫它“阅读”。人们会打开一本冰冷的纸质集合页,然后一动不动地看几个小时。不过,我们需要对这个新风潮保持警惕。
首先,阅读容易让孩子缺乏动手能力。在游戏中,孩子们会调动全部感官,而阅读只是一种静态的行为,只调动了大脑的部分功能。如果孩子习惯于阅读,他们可能会变成空想家,而不是实干家。
其次,阅读容易让孩子变得孤僻。在游戏中,孩子们通常需要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孩子们在游戏中,会养成团队协作的意识,懂得相互配合才能获得真知。但是,阅读是一种非常个人的行为,如果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阅读,他们可能会变得难以相处。
当你读完这篇抨击阅读的时评后,或许会觉得“竟然很有道理”。似乎阅读是危险的教育方法,而玩游戏才是教育的正途。这是因为你的认知被操控了。认知上的共识由认知底色和认知焦点构成。而认知底色是对一件事物最基本的认知,认知焦点则是人们特别关注的部分。在我们的例子中,作者将“游戏是正常的学习方式”设置为认知底色,并把认知焦点选择性地放在了阅读的坏处上。因此,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认知保持警惕,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要以正确的认知为基础,去看待事物。
认知也需要“消化时间”——如何无声无息地改变一群人的观念?
在想要达成共识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并不容易。对于改变人们的观念,我们需要认识一些操作的细节,其中包括:1. 认知也需要消化时间;2. 认知需要解除防备;3. 认知也可以被“拼多多”。
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和民主”的国家。在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很难号召士兵为国家的利益去牺牲个人的利益。对于达成共识,我们应该知道:向士兵强调保卫祖国的重要性并不是有效的做法,而是需要在士兵的认知底色中填充“为祖国献身”的概念。美国政府也很聪明,他们选择了斥巨资拍摄战争宣传电影,并将为祖国献身的士兵渲染成英雄形象。调研机构调查后发现,士兵们看完电影后并没有提起战斗热情,但是9个星期后重新做了一次调研,发现看过电影的士兵比没看过电影的士兵更有战斗热情。时间推移,人们更容易忘记信息来源,而记住信息的内容。改变人们的“认知底色”需要时间,让大脑在遗忘中卸下防备。
认知需要解除防备心——如何让别人顺从你的意图?
在达成共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解除对方的防备心理。男人们常常感慨女孩子心思难猜,但实际上女孩子也会通过隐藏真实的“认知焦点”来卸下男友的防备心理。例如,女友问“刚才有个女孩穿了一件GUCCI的衬衫,我也买一件行吗?”并不是真的想知道男友的看法,而是想确认男友是否偷看了那个女孩。正确的做法是直接回答问题,而不是掩饰自己的“认知焦点”。
本文讲述了一种影响他人的方法:隐藏真实意图。当我们想要说服别人或者宣传某种价值观时,不是通过诉诸利益,而是通过解除对方的防备心理。消除防备最简单的方法是提供两个意图:一个明显的,一个隐藏的。我们可以将对方的认知焦点放在隐藏的意图上。此外,本文还通过《大话西游》的例子,说明了一部电影如何从烂片之王逆袭成为影视经典。
《大话西游》是一部在中国内地爆红的电影,其流行的背后有着网络时代的特殊因素。在1997年,中国人终于可以拨号上网了,当时大家主要的娱乐方式是聊天室和论坛。这些聊天室和论坛都有房间分类,而《大话西游》成为了中国初代网民在聊天室里绕不开的话题。这部电影充满了隐喻、迷思和槽点,给了网民足够的讨论空间,因此成为了聊天室和论坛里的谈资。在网络时代,内容的创造者不仅限于作者和导演,用户主动填充的内容也能得到更大的认可。很多默默走红的内容,都是暗合了这个规律。
最近几年,一些热门剧目如《隐秘的角落》、《阳光之下》和《魔道祖师》也都激发了用户主动填充的欲望。《隐秘的角落》是一个充满暗黑色彩的故事,它把很多“黑化的证据”巧妙地“藏”在了剧情里。观众在主动参与剧情的填充和完善,掀起了一场起底张朝阳、解读剧情细节的热潮。《阳光之下》则通过微妙的调整,暗示了很多辣眼睛的剧情,从而激发了观众的想象力和欲望。《魔道祖师》把耽美拍成了兄弟情,让女粉丝们脑补出很多电视剧之外的羞羞情节。这些剧目用不完整的内容,激发了用户主动填充的欲望,从而得到了更大的共识。
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方宇宙,有时摸清了轮廓,有时只摸到了局部。在一个参差的世界里,共识尤其艰难。当我们抬眼看这个世界时,我们往往像盲人摸象,只摸清了局部,而共识则需要认知底色和认知焦点的共同作用。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