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营销:利与弊
最近,互联网上的舆情很不平静。各种热点事件层出不穷,一些品牌也抓住机会开始了借势营销。有些品牌因此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而有些则遭到了万人唾骂,名誉扫地。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借势营销”这个话题。
为什么品牌如此热衷于借势营销呢?最近,鸿星尔克凭借着驰援河南5000万的豪举,引起了网友们的一致热捧。还有凭借“光速解约”走红的韩束、持续赞助奥运会的可口可乐等等,这些品牌都在借势热点事件展开营销。那么,借势营销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
首先,借势营销门槛比较低,不需要绞尽脑汁思考创意,也不用费尽心思打磨内容,只需要在原有事件的基础上,融入自身品牌特点,便制造出了一种既不会遭到用户排斥,又能满足媒体转载内容需要的创意图文。其次,能够借助热点事件的天然热度,吸引一部分人群的关注,有利于基础流量池的搭建。最后,借势营销有庞大的流量加持,在刷新品牌形象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借势营销易操作、热度高,成功则一本万利,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营销方式。那么,借势营销有哪些经典玩法呢?
首先是借时营销,最常见的就是节日营销,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春节等等都是品牌们的营销狂欢日。卡位节日,玩出新意,营销热度就手到擒来。其次是借事营销,这是借势营销中最有代表性的。互联网时代,大量信息充斥着消费者的视野,消费者往往不能产生深刻印象。品牌想要制造出“热点”,难度很大,但借势热点事件就变得极为简单。最后是借物营销,这里的“物”包括竞品、品牌、人物等等。最常见的代言人营销,实际上就是品牌借势明星的影响力,提高产品销量或者实现自身品牌形象的转变。
总之,借势营销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营销方式,不仅门槛低,而且成功率高。当然,要想做好借势营销,还需要品牌有足够的洞察力和创意,才能在借势营销中脱颖而出。
蒙牛在借势竞品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当时伊利已经是行业龙头,因此蒙牛不可能直接与伊利竞争。因此,他们在雪糕包装上打出了“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口号,看似甘愿居于第二,实际上是想以对手的名气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并麻痹对手。此外,常见的联名营销也属于借势营销的范畴。成功的借势营销玩法多种多样,但如果借助的“势”不对,同样可能会带来损失。最近,康桥集团在河南暴雨中借机抖机灵,却遭到了大众的谴责。
品牌是公众组织,肩负着引导正面舆论风向的社会责任。在选择借势对象时,应该更加谨慎,不能拿低俗当做玩笑,也不能将冷漠视为智慧。例如,利用天灾和他人的痛苦做文章,或侮辱特定群体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茶颜悦色的低俗文案“捡篓子”、益禾堂的“空姐的品质吉祥村的价格”等都是不当的借势营销范例。
在借势营销中,找准合适的方式至关重要。有些品牌盲目地跟风,没有找到合适的借势方式,这会导致失败。虽然灾难营销容易为人所诟病,但如果使用正确的方式,也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比如,鸿星尔克捐赠了5000万元,胖东来的老板亲自前往灾区等。只要有诚意、做实事,即使消费者知道这是营销手段,也会给予热情的回应。有一些联名营销只是简单地将品牌标志相加,推出所谓的联名产品。这种做法毫无新意,难以打动消费者。因此,玩借势营销,一方面要有诚意,用真心换真心;另一方面要有新意,以消费者喜欢的方式进行沟通。只有这两者兼备,才能够为传播出圈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广规模对于借势营销的成功非常重要。虽然热点话题千变万化,但品牌只要认真观察,找到品牌热点之间的强关联属性,并采用有诚意、有创意、有规模的方式进行营销,就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大多数人会跟风称赞,传播相关内容。总之,借势营销虽然有风险,但如果注意以上几个点,就能够成功地吸引消费者,并提高品牌知名度。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