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传导
什么是价格传导
目前,学术界对价格传导还未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不同学者对其定义的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价格传导,是指在产品和部门内在关联基础上,发生价格之间的相互传递和相互影响,其既包括垂直价格传导,也包括以市场整合为基础的空间价格传导。其中,Peter Andrbs Popovics认为,价格传导是一个复杂的价格效应,初始价格通过产品或部门(市场)间确定的关系,实现产品或部门(市场)价格间的相互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为,价格传导是由动态协整(comovement and completeness)、调整力度和速度(dynamics and speedof adjustment)、非对称反应(asymmetric response)等部分组成,并认为市场整合(Market integration)也是价格传导的表现,是贸易惯性或不连续性所带来的固有的动态市场关系。
国内对价格传导目前并无准确的定义,他们普遍将价格传导描述为,上游、游价格之间的传导。与此同时,国内有些学者也进行市场整合的相关研究,他们主要研究不同地区间市场价格的相互关系,对价格传导的理论体系研究较少涉及。
价格传导的影响因素
在短期内影响价格传导的因素包括:企业的设备利用率。该利用率越低,需求上升导致价格上涨的程度就越低,反之亦然。进口渗透率。该率越高,需求上升越容易通过进口的扩大来满足,价格越不易上涨,反之亦然。行业集中度。行业越分散,竞争程度越高,需求扩张越不容易导致价格上升,行业集中度高,少数几家大企业对价格的控制能力要强得多。产品的可替代性。一种商品越容易被其他商品替代,成本上升转变为价格上涨的难度就越大,从而价格不易传导。如粮价与食品价关系。企业家预期。如果预期成本上升或需求扩张是长期性变化,就会通过提价来应对,否则企业家可能会容忍毛利水平或库存的变动来应付,这是因提价本身有一定的成本。
我国当前价格传导的特点[1]
- (一)上下游价格之间发生了传导程度不一
表1显示2007年前的价格传导率都小于1,说明上游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向卜游生活资料价格传导的过程中发生了递减。在价格传导的时滞方面,原材料燃料购进价格指数每变动1%,2个月后会使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动2.88%,4个月后将会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反方向变动1.13%、这种传导幅度是衰减的。2006年我国PPI涨幅3.0个百分点,高于同年CPI的1.5个百分点;2007年CPI才开始上涨4.8个百分点。这其中有时滞原因,当然也有一部分是由于当年猪蓝耳病导致猪肉供给不足等短期因素的影响。按照前几年的规律,PPI的变动应大于CPI,但在2008年前两个月,PPI普遍比CPI低一个百分点。这是由于受去年CPI上涨所引发的通胀压力,政府为了保障民生,出台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通过压低价格来控制PPI和CPI。
- (二)多年间上游价格变动并未完全传导到下游价格
2007年前的总指数价格传导率小于1,表明发生了萎缩性传导,其原因在于:当两个市场的价值处于同一形态时,上游市场产品价格涨落能够比较顺畅地导向卜游市场、一般来看上卜游市场的特征是:上游市场生产技术条件相对落后,市场投入产出率比较低,供给小于需求,卖方处于垄断地位,买方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价格处于上涨的态势;卜游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条件相对先进,市场投入产出率比较高,供给大于需求,卖方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价格处于卜降的趋势,同时,卜游市场有较高的投入产出率,又反过来减少了对上游产品的需求,当然,其中还有国际因素和物流成木因素。当一个国家的上游原材料流量大,对物流需求程度高,那么它自身的物流效益差就对此有着很大的影响、
- (三)总指数传导率与分类指数传导率存在异化现象
生产资料在PPI的统计内容中占绝对比重,因此分类价格指数的变化同总体价格指数变化一致,所有年份的分类价格指数传导率绝对值都大于1,表明国内生活资料的价格受出厂价格指数PPI变动的极大影响、从理论上来分析上游行业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受总量制约,供求弹性不强,供给的变动引不起价格的变化,而生活资料大部分属于供求弹性大的产品,价格对成木及需求的变化很灵敏,下游市场销售商必须不断采取新的方法来以低于生产商涨价的幅度进行销售。因此,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的变动远比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动程度大,体现为绝大多数年份的分类价格传导率绝对值大于1。因此,在价格传导过程中就会出现总指数传导率与分类指数传导率异化的现象、
- (四)国际原材料等价格的变动对我国国内经济有着很大的影响
从国际市场看,近年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的当属石油和粮食。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研究,按照国际石油价格每上涨20%计算,相应引起国内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4%,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I%,与此同时,我国国内生产资料等基木原料又大量进口,对国际依赖程度逐年上升。
石油、铁矿石、粮食等都属于上游原材料市场,近几年来,国际油价及粮食价格持续大幅度上升,这对我国国内产生了不小的通货膨胀压力。目前,我国的成品油价格尚未能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尽管从2008年6月20日起政府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但仍有数据分析显示,当前我国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最低价相比仍有47.3%的差距、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如何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但又要防止几国内价格上升过快,以抑制通货膨胀就成为一个两难问题。
参考文献
- ↑ 董小麟,奥嫒.当前我国价格传导特点的实证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09)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