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内容包装和发现路径提高服装电商销售
现代时尚电商销售衣服的方式是怎样的呢?通过更多的内容包装和发现路径,让用户产生购买欲望。男性购买衣服注重结果,而女性购买衣服除了结果,也注重逛街本身带来的乐趣。因此,对于“线下虚拟试衣”和“免费寄送到家试衣”这些产品功能和服务模式,女性用户往往并不感兴趣。然而,对于女性用户来说,逛街带来的乐趣与时间的消耗成正比,因此提供更多的内容包装和发现路径,让用户花更多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策略在电商行业非常常见。
在服装订阅平台中,“盲盒”模式的产品市场适应度非常高。这种模式让用户通过缴纳会员费,定期收到根据自己身材和爱好搭配的衣服,然后选择喜欢的保留,不喜欢的退回。那么,什么样的用户会选择购买这种服务呢?主要是那些没有时间逛街、不懂穿衣服、注重外貌的人。其中,“没有时间”并不是指工作繁忙,而是不愿意花时间琢磨如何穿得得体好看;“不懂穿衣服”是指根据自我认知和他人评价形成的定位;而“注重外貌”是最关键的因素,只有关注外貌的人才会感受到痛点。因此,懒惰、有痛点并且能充分感知到痛点的用户,会被“盲盒”模式唤起恐惧感,而将这种恐惧感转化为满足感的过程的命中效率,是“盲盒”模式的关键。此外,通过一对一沟通、定制搭配方案并定期送货上门,让用户每次收到衣盒时都有一种拆礼物的感觉,营造出被宠爱的感觉。这种模式完全颠覆了“逛”的概念,给用户带来了最大限度的心理满足。类似地,女性要求男性陪逛其实也是一种寻求宠爱的需求。
在产品的最初阶段,不要过分依赖“最低可行产品(MVP)”来掩盖产品市场适应度的困惑。作为卖衣服的产品,我们创造的场景是购买。通过激发用户的情绪,让用户以正常购买的心态去体验产品。然而,用户可能会觉得虚拟形象不像自己,衣服上身效果奇怪,选5件衣服组成一个试衣盒子很困难,即使是免费送到家。为了改变用户的默认情绪,我们不断尝试调整产品形态和包装,例如将虚拟形象放在次要位置,优先展示商品图片,弱化“先试后买”,传递多试少买的理念,深入挖掘搭配场景,解决特定用户的痛点。这些调整都是正确的,但也让我想起中国足协要求球员无条件服从裁判判罚的一段话,即使裁判判罚不正确,球员也应该无条件服从。有些事情是无法从逻辑上反驳的。然而,在开发“最低可行产品(MVP)”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产品市场适应度破局点。
当用户感知不到产品的价值时,除了产品本身价值感不强外,也有可能是产品价值和用户情绪不匹配。也许,虚拟试衣并不是为了理性筛选,而是为了让用户能够虚拟试穿自己,并从“参考”变成“好玩”,这样用户更容易接受。也许,一个盒子里有5件衣服不仅仅是一项标准服务,而是一个“便宜”的包装,这样用户就不会觉得选5件衣服很麻烦了。最可怕的不是问题没有解决,而是当出现问题后产生了自我怀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过于关注解决方案,而是回过头来看问题本身是否出了问题。这种思考方式值得我们参考。既然在正常购买的场景下,我们依赖的优势并不算优势,而短板却被无限放大,那么问题就不是如何迎合购买场景,而是如何创造一个新的场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避免劣势,并让购买成为场景的自然结果。
李哲,微信公众号:SecondThought。擅长项目管理,热衷产品设计。目前已跳出纯线上服务的圈子,希望在实体行业中获得成功。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