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定位:说的没错,做的有错
人群定位的重要性在于将产品或品牌与特定消费群体联系起来,以获得他们的认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在人群定位上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可能过于依赖预设的人群定位,而忽视了实际情况。人群定位的目的是为了规划市场营销行动,而不是落地实施的核心思想。因此,在进行人群定位时需要放宽眼界,扩大范围,扩大人群和传播界限。
传统的人群定位方法可能不再适用于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碎片化、海量化和去中心化特点使得将信息传达给目标人群变得更加困难。尤其是在新媒体传播中,人群定位和实际传播往往错位严重。企业常常希望在新媒体平台上精准传播给特定人群,但最终效果却往往不如预期。这是因为过于强调精准人群定位,反而削弱了战略规划的效果,使本可以成为大事的事情变得微不足道。
在新媒体传播中,人群定位的规划属性是市场人员需要理解的方向,但并不是落地实施的核心思想。如果一直想着精准对接人群,就会陷入收缩的怪圈,最终效果基本上归零。因此,我们不能过于依赖精准人群定位,在新媒体传播中,更应该关注围观效应和人气。只有当人群足够大时,才能吸引到我们想要的精准人群。
综上所述,人群定位在营销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放宽眼界,扩大范围。在新媒体传播中,我们不能过于依赖精准人群定位,而应更加注重围观效应和人气。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群定位发挥更大的作用,使营销策略取得更好的效果。
谁喜欢看广告呢?买VIP会员就是为了避免广告的干扰。在新媒体传播中,精准的人群定位给企业带来了一些困扰。我们可以通过企业的预算和转化率来评判这一结论的准确性。而那些能够吸引大量粉丝的个人账号,他们插入不太明显的品宣广告,即使要求报价高也并不稀奇。他们的成功在于什么呢?他们通过“扩容”和非精准的人群定位取得了胜利。
人群定位对于销售渠道来说并不重要。渠道方首先考虑的是产品的价格和利润,以及产品是否符合渠道规划,然后才考虑人群定位。对于企业来说,面临的情况完全不同。产品供大于求,渠道的话语权远远大于企业,尤其是对于非知名品牌而言。这种情况让企业感到痛苦,而不是渠道是否符合人群定位。渠道选择产品,并不是考虑产品是否符合人群定位,而是考虑是否收取进场费。在这里,人群定位只能起到大致框选的作用。只要是有人流的渠道都是合适的渠道,关键在于渠道是否接受你的产品。无论是特殊渠道还是传统渠道,电商对人群定位的适用程度如何呢?传统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的思维方式是流量思维、搜索思维和推荐思维的混合体。在这里,人群定位的工作是卡位关键词和长尾词,利用人群定位衍生的购物需求词来引导销售线索。事实上,这种线索引导必然会扩大目标人群,例如一个定位为女性中高端护肤品的产品,在传统电商平台上引流时,就要关注皮肤问题、护理功能和产品成分等,面对的是所有女性皮肤护理的普遍问题。在推广上,只有加强大众共性需求词的覆盖率,才能吸引流量。精准人群定位变成了广泛的引流策略。那么,精准的人群定位还有用吗?如果说有用,那么只能说在转化端进行最后的筛选才能将精准人群定位理论归类为正统,毕竟最终成交的可能就是你想要的人。结果没错,但如果没有进行扩容,就没有最后的筛选。
新兴的二类电商平台,如抖音和快手,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思路,精准的人群定位理论在这里彻底失效。正确的操作是先提高账号的热度和粉丝增量,而不是追求精准的粉丝。先吸引人,再筛选人已经成为行业的铁律,不按照这个套路出牌的企业必然会受伤。然而,仍然有一些固执己见的企业,坚持精准的人群定位思维,研究精准的客户获取,进行广告批发,制作专题解说,做产品的大杂烩。问问我愿意看还是你愿意看,当然是愿意看刚需人士的。可惜这类低质量的内容平台不会给予流量,如果想要展示,只能花钱购买广告。在二类电商渠道中,精准的人群定位完全失效,你需要做的只是扩大关注度,再求转化。
在品牌传播领域,精准的人群定位也不适用。同样,在企业战略规划、产品开发和终端应用等更多的营销场景中,如何正确地有限地使用精准的人群定位将是市场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总结来说就是,“说的没错,做的有错”。关于精准的人群定位的得与失、度与量,我们将在公众号张大力频道中分期讲述。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