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的四个特质和方法论
运营的工作范围广泛,很难给出一个明确定义。本文作者认为,运营的核心任务是为产品提供用户增长、用户活跃和用户留存的支持。一个优秀的运营需要具备以下四个特质。
如何全面理解互联网行业?
对于所有产品来说,它们都可以被概括为一个模型:产品——内容——用户。一旦产品建立完毕,就需要填充内容,并通过内容与用户进行连接。
正如一位前辈所说,这个模型的核心在于产品为用户提供长期价值。对于运营人员来说,他们的职责是协助产品完善用户的长期价值,并为用户提供短期价值。
运营的定义是什么?
运营是一个虚无的概念,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个人认为,运营即为产品实施用户增长、用户活跃和用户留存的过程。
具体而言,拉新是获取新用户的过程,通常通过利用现有产品内容与用户进行低成本接触实现。拉活是指引导新用户使用产品的核心功能。拉沉是让用户长期使用产品的核心功能。
因此,可以将运营理解为广义上的用户运营,所有的运营手段都是为了实现用户运营的目标。
在日常的运营工作中,大部分工作可以被归类为广义的内容运营。产品本身可以被看作是内容,推动产品迭代就是优化内容,而社区和活动都是产品框架内的内容。
因此,无论是狭义的内容运营、活动运营还是新媒体运营等,都可以看作是内容运营的一部分,并占据了运营工作的大部分时间。
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运营人员?
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运营人员,需要一定的方法论。对于某些事情,只有站在较高的高度上进行深入理解,才能确保不会犯太多错误。
1.理解产品
理解产品实际上就是思考两个问题:产品解决的是刚需还是非刚需?产品的频次是高还是低?此外,产品的商业模式取决于产品的业务模式。
通常将刚需/非刚需和高频/低频视为二维坐标轴的X轴和Y轴,每个象限代表一种组合,每种组合都有其固定的商业模式。清楚地理解这一点对于如何运营产品非常有帮助。
-
如果产品是高频刚需,可能采用免费+流量/数据等商业模式,此时运营的重点是如何保持用户的黏性;
-
如果产品是低频非刚需,可能采用直接收费等商业模式,此时运营的重点是如何提高用户的转化率和提高客单价。
2.理解产品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
产品经历启动期、快速发展期、逐渐成熟发展期和衰退期等阶段。
每个阶段的运营工作都是为了实现用户增长、用户活跃和用户留存,但侧重点肯定是不同的。
-
启动期:首先要找到一批忠实用户,根据他们的反馈来完善产品的核心功能,并留住他们。
-
快速发展期:在保证留存率的前提下,大规模复制成功经验,大规模补贴,重点是拉新,关注用户增长。
-
成熟发展期:重点投入拉新效果最好的渠道,固定一些拉新和唤醒沉默用户的动作;关注用户转化问题,建立标签系统,根据用户属性和行为进行精细化运营。
-
衰退期:考虑如何将用户转移到新产品上。
3.理解精细化运营,即对用户进行分阶段、分类和分级的运营
这是我从一位作者那里学到的,我觉得非常有收获:
-
分阶段是指在用户层面上,对新增、留存和转化进行相应的刺激;
-
分类是为用户贴上标签,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制定相应的策略;
-
分级是指每个类别的用户都有差异,例如,连续7天每天打开应用程序和每周有5-7天打开应用程序的活跃用户可以采用不同的运营手段。
优秀的运营人员有哪些特质?
这其实很简单,可以总结为聪明和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但是,具体来说,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类:意识、思维能力、思维习惯以及额外的加分能力或天赋。
1.意识
目标意识和ROI意识:
-
目标意识是指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对于运营人员来说非常重要。无论是设计活动还是发布微博,了解最终目标是什么才能做好工作。
-
ROI意识是指知道自己做某些事情是否值得,要找到最具价值的重点。
2.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结构化思维:
-
逻辑思维非常重要,自己的逻辑能力不太好时,需要不断反省和总结。逻辑思维不通,往往会白费力气。个人经验是多锻炼,多总结,逻辑思维会变得更好。
-
发散思维不仅仅是创新能力,其实做事情就是根据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发散思维强,会带来不同的视角,从而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
结构化思维是将事物融会贯通,发挥最大威力的关键。如果思维能够聚焦和系统化,考虑问题全面,就能少掉很多坑。
3.思维习惯
流程化思维、杠杆化思维和精细化思维:
-
流程化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必要条件,养成这种习惯,可以清晰地思考每个运营动作的目的,知道在某个点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
杠杆化思维类似于ROI意识,找到最有价值的核心,先解决重要的问题,利用杠杆。
-
精细化思维是在运营用户和指标拆解时需要有的意识。
4.加分的能力
同理心换位思考、文案能力和关注热点。
以上就是优秀的运营人员的特质,虽然简略,但可以帮助自我评估和改进,潜意识地培养好习惯,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能力。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