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入门的招式和必备工具
入门的技巧对于新媒体运营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文案的写作是通过大量阅读和训练来提高的唯一途径。
如果有一本名为《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的书存在的话,它一定会成为新媒体界的畅销书籍,并成为每位新媒体运营必读的睡前读物。
然而,在实践中,《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必须是一项实际的工作,它几乎包含了快速写作、营销策划、客服、线下活动、商务对接以及SEM、SEO、PS、Pr、AI、播音主持等等。
从更大的层面来看,你可以将其看作是内容、活动和用户运营的三位一体。但无论是哪个方面,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就像学习武术一样,总有一些入门的技巧。
入门的技巧
在庞杂的新媒体运营体系中,文案是每个新媒体运营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因为对文本的编码和解读是一切传播的起点。通过将碎片化的文字组合成不同的故事,它们以140字的微博或1000字的微信文章的形式传播,最终触及每个受众的内心。
作为入门的技巧,文案的写作可以分为"意"和"形"两个方面。
例如,对于一则卖糖的广告,你可能会从糖的产地、成分、营养价值等方面进行华丽的包装。然而,在强调"简洁、平易近人"的新媒体传播中,这样的文案显然不够有感染力。相反,你可以这样写:"这块糖,甜过初恋!" 这样的表达更直接、更有感染力。新媒体传播更注重直白的价值传递,而不是冗长的描述。
北宋哲学家邵雍曾说,炼辞得奇句,炼意得余味。这个观点在新媒体的文案撰写中同样适用。
当然,除了"意"的层面,文案的"形"也非常重要,这源于广泛的阅读和写作训练,锻炼了词句的运用能力。
例如,对于一个简单的故事场景的描述,你可以写成"废弃的出租房,我们找到了十二瓶啤酒",也可以写成"我们从废弃的出租房找到了12瓶啤酒"。同样的意思,不同的文字排列可以带来不同的效果。在新媒体文案中,使用"我们"这样的主观表达可以更具代入感,而对数字的描述使用"12"比"十二"更易读。
传播学中有一个经典的公式,即"受众的选择度=受众对内容的熟悉程度/内容获取的易得性"。易得性可以通过特定的新媒体传播渠道解决,而受众对内容的熟悉程度只能从内容上进行优化,也就是在"意"和"形"的层面上进行优化,其中"形"更为直观。
因此,入门的技巧对于是否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新媒体运营人员起着直接决定作用,而文案的提升只能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来实现,别无他法。
运营的工具
除了优秀的文案写作,新媒体运营与互联网公司的其他职位(设计、开发等)一样,有着特定的职业工具,并且在职业地位上应该是平等的。
这些工具可以分为两类:内容制作类和内容编辑类。
内容制作类包括基础的word以及Photoshop(PS)、Premiere(PR)、illustrator(AI)、After Effects(AE)等。对于新媒体运营来说,熟练掌握这些工具非常重要,因为可能需要进行字体设计、海报设计以及抠图、合成等特殊需求。在新媒体运营的线上活动中,快速制图的能力至关重要,而懂插画并熟练使用手绘板的运营人员则更具竞争力。此外,在热门的短视频内容上,精通PR(视频剪辑软件)也会让你脱颖而出。
内容编辑类一般不包括网页编辑软件如Dreamweaver(DW),而是集中在微信后台、H5以及新闻客户端后台编辑等方面。这需要新媒体运营具备整体的审美眼光和耐心,因为每个内容的产出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它不亚于解决一个bug或完成一张草图。
除了工具,新媒体运营还需要具备解构能力。
解构能力
除了入门的技巧和必备的工具,新媒体运营实际上是通过创意实现价值的工作。解构能力是正确使用新媒体运营所需的能力,它需要将公司的需求进行反向解构,而所有的需求都围绕着以下两点展开:
-
品牌曝光
-
下载转化(与电商相关的是销量)
要解构这些需求,需要找到问题的前端、中端和后端。也就是说,要确定在哪里进行品牌曝光(前端),通过什么内容进行曝光(中端),以及对谁进行品牌曝光(后端),才能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
例如,对于一款校园社交APP,它可能选择在线上平台(微博、微信、贴吧、豆瓣、QQ空间等)进行品牌曝光,选择与学生相关的广告软植作为曝光内容,并将曝光对象定位为在校大学生。进一步分解,可以确定具体的媒介渠道,如大学生关注的博主、目标学校的学生朋友圈以及大学生年龄段的QQ空间广告位。在内容选择上,与学生生活相关且与学生的兴趣和偶像密切相关的内容是更好的选择。
解构能力的本质是快速找到问题的线索,并制定相关的解决策略,这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从我接触到的国外平台(如Facebook、Twitter)的运营团队来看,他们更加重视解构能力,因为国外的KPI更注重真实用户的增长,而不是数量庞大的粉丝。
总而言之,新媒体运营是一项实际的工作,它可能代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但是,正确的态度和务实的角度对待运营是每个新媒体运营人员应该做的事情。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