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消费行业风口与前景总结
即将结束的2022年,那些曾被视为风口的消费行业,如今过得如何?今年,消费行业遭遇了一系列挑战,包括裁员、闭店、亏损等问题。同时,一些行业如户外经济和直播红利则受到了关注。在消费赛道的投融资方面,食品、酒类、餐饮、宠物、时尚、护肤等行业获得了过亿元的融资。消费行为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那么2022年哪些行业值得关注?而即将进入2023年,这些行业的前景如何?
咖啡: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2022年,咖啡行业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头。不仅有新老选手的竞争,还涌现了许多跨界选手。连锁化成为了咖啡行业的主要趋势,尤其是瑞幸咖啡凭借门店优势取得了领先地位,并实现了全面盈利。除了瑞幸咖啡,还有一些企业选择进入咖啡市场,如中国邮政的“邮局咖啡”和李宁等跨界品牌。这些企业主要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第三空间和身份表达的需求。然而,咖啡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直播带货的兴起。一些品牌通过直播带货取得了短暂的成功,但要想真正继续发展,还需要核心竞争力的支撑。未来,咖啡行业下一个热点将会出现在哪里呢?
新茶饮:寻求新的增长点
与咖啡相比,2022年对于新茶饮行业来说相对较为平淡。一些知名品牌如喜茶和奈雪的茶在年初进行了降价,向下沉市场进军。与此同时,新茶饮品牌在配料选择上也进行了调整,不再追求小众水果,更多地关注冲击线上直播的流量红利。各大品牌纷纷进入线上战场,通过直播来推广产品。然而,在增量有限、存量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新茶饮品牌更加关注降本增效和寻找新增长曲线。一些品牌如喜茶和奈雪的茶在投资方面也进行了布局,希望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新的增量。未来,新茶饮品牌需要思考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破解同质化竞争,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美妆上市潮:新的转折点
2022年,尽管整个美妆零售市场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但国货美妆却迎来了上市融资潮。许多国货美妆企业计划上市,其中包括医美和护肤两个细分领域。在医美方面,创尔生物、爱美客、敷尔佳和巨子生物等企业都有上市计划或已经成功上市。这些上市行动表明国货美妆行业的发展潜力。尽管整个美妆行业面临了一些挑战,但品牌们依然寻求新的增长点。未来,品牌需要思考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打破同质化竞争,才能在市场上取得更长远的成功。
毛利高企,利润可观,让不少医美企业变得非常有价值。目前,“医美茅”爱美客的市值已经超过千亿元,巨子生物的市值也超过了300亿元。在护肤方面,拥有韩束、一叶子、红色小象品牌的上美集团在今年1月和10月两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目前已经通过了聆讯;6月,以水润护肤著称的蜜思肤正式进入北交所上市辅导期;11月,中草药护肤品牌相宜本草与中金公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启动了A股IPO进程。除了品牌企业,在今年计划上市的国货美妆相关企业中,拥有联合利华、韩国谜尚、丸美股份、拉芳家化等多个大客户的美妆代工企业芭薇股份,也在今年3月进入了北交所上市辅导期。今年出现频繁的“上市潮”,反映了美妆行业环境的新变化。去年12月,《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正式生效,进一步遏制了行业乱象,加强了行业规范。业内普遍认为,该规范的出台,将逐渐淘汰部分不合规的中小企业,并给予符合“功效评价”规则的企业新的机遇。另一方面,在今年美妆零售成绩普遍下降的大背景下,上市融资成为创新转型的一种方式,是韬光养晦、养精蓄锐的举措。然而,一旦上市,美妆企业仍需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寻求第二曲线的发展。
餐饮行业也出现了上市潮,但实际进展并不顺利。从2022年开始,已经有10家餐饮企业提交了招股书,准备上市。这些企业类型多样,包括初代网红餐厅绿茶、外卖披萨之王达美乐、国内第四大火锅品牌捞王、麻辣烫之王杨国福,以及乡村基、老乡鸡和老娘舅等中式快餐连锁品牌。这些餐企之所以纷纷上市,是因为它们都在千亿规模的细分品类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与此同时,这些餐企都具有知名度高、发展历史长、门店网络规模化和经营品类标准化的特点。为什么餐企都纷纷上市呢?原因很明显。近年来,线下餐饮客流受限,加上不断上涨的人工和原材料成本,餐企的经营一直承受着压力;而当行业开始加速变革时,大型餐企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逆势扩张成为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上市募集资金成为餐企突围的快速途径。尽管对资本市场的期望很高,但目前看来,餐企上市潮只能算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快进入IPO进程的达美乐原定于12月23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但却在此之前宣布延迟全球发售。其他餐企基本上还处于披露招股书或招股书失效状态,上市前景并不明朗。餐饮消费环境的低迷固然是导致上市进度受阻的外部因素,但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餐企的业绩存在瑕疵。近三年来,上述餐企的营收增长主要依赖于门店规模扩张,利润增长有限,而作为重要的业绩指标之一,餐企的翻台率基本上处于停滞甚至下滑的状态。更重要的问题是,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上述餐企的规模和知名度虽然有一定优势,但无法带来足够的想象力。绿茶餐厅成立了14年,至今仍然以面包诱惑这一菜品为主要卖点;捞王的猪肚鸡白汤火锅,在竞争激烈的火锅市场早已不再新鲜;而号称麻辣烫之王的杨国福,在扩张加盟模式的同时,仍然无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餐企的上市潮背后,中国餐饮行业已经到达了拐点。当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时,拥抱资本、扩张门店网络和加强供应链,将成为大型餐企在变局中取得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在追求稳定和扩大规模的同时,如何持续为喜新厌旧的消费者提供新鲜感,将成为餐企在这个阶段必须面对的挑战。
户外经济也进入了大众视野,但行业亟需规范。在2022年,没有一片空地可以独善其身。你很难找到一片没有人玩飞盘的足球场,也很难找到一个没有人露营的郊外荒地,更不用说一条没有人骑行的绿道了。人们开始将休闲娱乐的目光转向城市内部。低门槛、强社交的飞盘运动成为新兴的热门运动;近郊露营活动成为人们逃离喧嚣的选择;骑行让人们通过车轮感受城市的魅力。因此,露营产业迅速发展,飞盘社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骑行装备开始受到热捧。4月,户外装备品牌挪客Naturehike完成了近亿元的融资,同月,青山资本独家投资了户外生活方式品牌ABC CampingCountry;电商平台上的冲锋衣、帐篷、户外桌椅等装备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50%;小红书上与“飞盘”相关的搜索量连续数月出现爆发性增长;随着骑行热度的上升,热门自行车型号变得“一车难求”。然而,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乱象。目前,露营地运营方的背景参差不齐,很多运营方在户外生存知识方面还有所欠缺;同时,飞盘俱乐部的水平参差不齐,让专业人士感到困扰。随着户外经济的升温,关于露营地和飞盘社群体验不佳的批评也逐渐增加,如今,消费者也开始更理性地对待这些问题。乱象的背后,是户外经济业态的“先天不足”:露营和飞盘本来就是小众运动,只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在短时间内迅速走向大众。然而,当尝鲜者众多,而行业的底蕴和相关人才培养还没有跟上时,就会出现目前这种鱼龙混杂、行业秩序尚未建立的伪繁荣状态。随着冬天的到来,户外经济进入了淡季,行业的拐点也随之而来。对从业者来说,这是经营调整的关键时期。经过一年的孵化,2023年,户外经济仍将保持热度,但发展状态将发生变化。从粗放增长转向规范化运营,将成为户外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精酿啤酒:小资情怀下的新风口
精酿啤酒是一种正在吸引年轻人的新兴产品。根据天眼查APP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2月,2022年新注册的精酿啤酒公司超过1500家,比去年增长了22.0%。目前全国共有约4400家精酿啤酒公司。根据啤酒行业数据,预计到2025年,国内精酿啤酒市场规模将达到875亿元,渗透率为11%。精酿啤酒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投入。据酒讯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数十亿元的融资涌入精酿圈,其中备受青睐的多为成立不久的新兴品牌。尽管融资不断,但精酿啤酒在盈利方面遇到了瓶颈,特别是小酒馆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2022中国精酿酒吧白皮书》显示,仅有2.5%的精酿酒吧有可观的利润,77%的精酿酒吧勉强维持,20%的精酿酒吧还在贴钱,8%的人打算关店或减少规模。一些老牌企业则利用之前的积累走向个性化、定制化、高端化发展。
NFT数字藏品:元宇宙的赢家
NFT数字藏品在2022年因为元宇宙的大热而备受关注,成为众多消费品牌赚钱的利器。耐克成为今年NFT的领头羊。他们在4月发布了虚拟运动鞋NFT系列,并与CLONE X合作推出联名系列NFT。耐克通过直接销售NFT获得了9310万美元的收入,并通过NFT在用户之间的换手交易获得了9217万美元的特许权使用费(创作者版税)。国内品牌方面,特步、李宁、361°等都推出了数字藏品。就连餐饮品牌奈雪的茶也在去年12月发售了NFT盲盒。潮人明星周杰伦、林俊杰也参与其中。然而,随着NFT市场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周杰伦价值300万人民币的无聊猿NFT被黑客盗走,还有消费者遭遇藏品被盗卖、平台圈钱跑路等问题。随着监管的加强,NFT数字藏品将进入有规则的发展阶段。
仓储会员店:新鲜感过后的挑战
仓储会员店成为了零售行业的讨论焦点。由于线下零售行业已经饱和,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各商超卖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仓储会员店:线下零售热门业态
仓储会员店成为线下零售领域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业态,特别是在今年。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仓储会员超市行业同比增长12.3%,市场规模达到304.3亿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接近4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超过10家零售企业已经布局仓储会员店,新开店数量超过100家。各大零售超市品牌一度对此非常自信。Costco和山姆等品牌已经率先布局中国市场,而盒马鲜生推出了盒马X会员店,并大力打造中国人的会员店。家乐福也计划在3年内将200家传统大卖场改造为100家会员店。然而,在现阶段给仓储会员店下定义是否是大卖场的出路还为时过早。会员店模式在短期内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消费体验和购物选择,但如何在新鲜感消失后保持经营现状,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各大零售超市品牌如何持续为消费者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又如何在面对供应链、商品选择、人群定位等核心实力方面更具话语权,仍然是一大挑战。
宠物经济:规模不是一切
随着养宠人群的规模不断增长,宠物衣食住行的市场需求仍在持续上升。数据显示,今年11月,魔镜数据对天猫“双十一”预售情况进行统计,大部分行业的预售额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宠物相关市场的预售额却增长了44%。京东发布的《2022年中国宠物行业趋势洞察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养宠家庭达到了9147万户,预计2022年将超过1亿户。在宠物市场的热度和机遇中,宠物赛道正在加速与资本接轨。2022年年底,天元宠物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这意味着中国A股已有6家宠物上市公司。随着竞争的加剧,宠物市场正向智能化发展转变。小米、美的、海尔等新兴和传统家电科技品牌纷纷进入市场,国产宠物品牌多尼斯则专注海外市场并在美国上市取得了成功。然而,没有任何一门生意是轻松好做的。目前宠物经济看似是一个蓝海,但实际上面临着多方制约,竞争压力也显而易见。例如,贴牌代工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宠物食品市场上,国内品牌为海外品牌提供代工服务的现象屡见不鲜,最终导致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此外,大多数国内宠物食品企业始终处于低端领域,价格带难以提高,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核心竞争实力不足。长远来看,验证宠物经济赛道的价值不仅仅是规模问题,行业未来依然面临着很多挑战。
预制菜:机会留给长期主义者
预制菜是指在工厂内配制好并经过冷冻或真空包装保存的菜肴,它在短短一年内经历了快速的洗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预制菜的主要市场一直在B端。然而,随着餐饮企业标准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当代年轻人宅文化和单人用餐需求的增加,预制菜在2022年初迅速走红,并成为年夜饭消费的热门选择。各方的关注导致了预制菜相关企业股价的飙升,泛餐饮企业也纷纷推出预制菜产品。这使得预制菜行业成为众多投资者追逐的热门领域。今年初,陆正耀推出了名为“舌尖英雄”的预制菜新项目,通过加盟商模式拓展市场,并计划在5个月内开设3000家门店,然而这一计划在引发广泛争议后不了了之。9月份,舌尖英雄的第一批加盟商纷纷关闭门店退出市场。预制菜仍然值得期待,但如果只是想快速赚钱而缺乏长期发展的深耕精神,将难以为继。随着行业泡沫的消退,预制菜行业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在预制菜领域中,产品研发和渠道等各个环节的企业将展开实力竞争。无论是在水产食品还是速冻食品领域拥有多年技术积累的国联水产和安井食品,还是具备强大渠道和市场洞察力的线上线下渠道商盒马鲜生、叮咚买菜和沃尔玛,以及具备强大产品研发能力的各大知名餐饮企业,都已在预制菜领域内取得了持续稳定的销售业绩。随着新一轮年夜饭的即将到来,这个行业将迎来更加成熟的发展,准备更充分的预制菜企业们也将面临新的考验。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