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喜欢在小群讨论而不在大群交流
社群中的群体活跃度与群体规模并不成正比
社群运营人员对于这句话应该有一定的共鸣。虽然社群的成员数量不断增加,但活跃度却在下降。
对于商业化社群来说,公司通常希望群体的规模越大越好,因为群体规模代表了业务活动的宣传范围。然而,很多时候在追求人数的同时,社群运营者忽视了成员的质量和内部生态。
由于新成员与原有成员的价值观可能不同,或者彼此不熟悉,导致成员在群内发言变得越来越谨慎。无法确定自己的信息会被哪些人看到,或者自己的内容是否被他人认同,这使得群成员在群内发言变得谨慎。
我们常常看到一个有500人的群,除了广告之外,真正进行讨论的人并不多。你会认为这个群里都是机器人吗?实际上,这些人都是你一个一个拉进来的。
然而,这些在群内不说话的人可能在另一个小群里进行热烈的讨论。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只喜欢在小群中交流,而不愿在大群中交流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参考:
熟悉和信任
小群一般是成员在一个大群中通过之前的交流找到一些兴趣相投或其他相同属性的人,自发组建起来的。这对大群来说是很伤害的,因为它带走了群内活跃的用户,减少了大群内的交流。
因为大家找到了共同点,有共同的话题,小群的人数也不多,大家对彼此相对了解,减少了破冰的门槛。
此外,许多人在微信上也有一些朋友群或亲戚群等,这些群的人数通常不多,每天却能产生数百条消息。因为大家都很熟悉,对讨论话题没有限制,也不担心自己的内容会被冷漠对待。即使话题没有得到别人的回应,也不会感到尴尬。
同时,由于大家都很熟悉,基于社交心理,小群成员通常会在看到新奇的新闻或话题时分享到群里,以便大家及时查看。
相互链接
很多人加入一个群的决定因素之一是希望通过社群获得更多资源,包括公司业务或个人社交圈。
在大群中,由于人数众多,很难进行点对点的相互联系,也无法迅速找到匹配的资源渠道。
但在小群中,可以找到共同的领域,群体规模小,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了解彼此从事的行业和业务,快速匹配到自己想要对接的资源。
同时,在小群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是地域相关的群体,大家可以进行线下聚会交流,促进更深入的联系和聚焦。
许多业务合作往往是通过线上相识、线下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确认来实现的互利,我认为这才是社群发挥最重要功能的地方。
内容更聚焦
对于行业社群来说,建立小群的目的通常是更好地进行交流和讨论,降低沟通成本。
然而,在大群中,每个人都在各自发表观点,有时候会出现多个话题同时出现。虽然如果可以同时讨论多个话题,对于群体活跃度会有所提高,但却无法保证社群的内容结果。
但在小群中,基于大家在某个点上的共同频率,话题可以更聚焦,围绕这个点展开讨论。对于问题提出者来说,可以更快地得出答案;对于交流者来说,可以更好地吸收和验证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这也是许多人喜欢在小群中讨论的原因之一,因为可以更好地围绕共同的交流点展开讨论,产生更有价值的内容。
存在感强
为什么许多新人进入群聊后不说话?这很常见的一个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打破冰,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大群中,人数众多,如果一开始就不活跃,很难让其他人记住你,自己会觉得存在感很低,越来越不愿意说话,担心自己的发言会被忽视而尴尬。
事实上,我们会发现在群内,活跃的人仍然活跃,不说话的人一直不会说话。
但在小群中会有所不同,因为人数不多,记住一个人也不难,每个人的发言都能引起关注,通过讨论让发言者找到归属感。
一旦群成员在社群中找到自我认同,对于这个群就不会感到陌生,后续也会活跃于社群。
当然,也会有一些不同的观点,认为人数越多,总会有人发言带动其他不活跃的人。不同的观点都有不同的依据,只是我们如何看待它们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