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高客单价产品的社群运营
前几天,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问题:社群适合哪些产品?以及哪些产品适合做社群,哪些不适合?这个问题引发了我对于社群的进一步思考。我在朋友圈分享了一些市场上的产品分类以及适合做社群的具体垂直领域产品。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什么样的产品适合做社群,以及为什么这些行业需要做社群以及如何去做。
首先,我们可以将市场上的产品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
高频高客单价产品
-
低频高客单价产品
-
高频低客单价产品
-
低频低客单价产品
在这四个类别中,我们先来讲一讲高频高客单价产品。
所谓高频高客单价产品,指的是用户需要多次使用并且具有较高平均单价的产品,比如高端教育、知名服装品牌、银行等。
那么为什么这些产品需要做社群呢?以银行产品为例:
对于银行来说,与其他产品不同的是,银行并不缺少客户,尤其是老牌银行,他们在线下积累了大量客户,数量已经超过了百万甚至千万。然而,这些客户并不是银行的私有客户,他们只是曾经购买过产品或办理过储蓄卡等。
同时,银行也存在竞争对手,也就是其他银行。由于品牌和行业特殊性,传统银行主要通过线下网点和销售人员的推广来接触用户。
即使在线上,银行也仅仅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手机银行等渠道向用户提供一些权益和功能体验。这两种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端,就是企业只能单向触达客户,不能与用户进行互动和沟通。
这导致一个重要问题,银行想通过策划活动来拉近与用户的距离,但通过单方面的一次性触达,无法保证活动触达到所有人。即使通过标题或海报设计让大部分人看到活动,也无法保证参与活动的人数。
另外,像银行这类高客单产品,涉及的专业知识和信任背书要求较高。如果不能经常与用户进行互动,无法及时解答用户的问题,用户可能会流失到其他平台。
而搭建私域社群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与客户进行及时互动和问题解答,同时在活动时能够触达每一位用户,促使更多用户参与活动,提升活动的整体数据。
举个例子,当你需要了解某个银行产品的服务介绍和优惠福利时,在微信社群中看到相关的信息解答,你会进一步了解和咨询,最终产生转化的可能性。
当然,这个过程是一个漏斗模型,最终转化肯定是最底端的,但如果前面的口子越大,最后转化的用户数量也会相应增加。
那么如何进行这类社群运营呢?对于高客单产品来说,社群运营的重点应该是如何提升用户对产品服务的体验,同时在群内提供更多权益和服务。
以银行产品为例,如果在社群中能够提供与客户咨询和大众生活相关福利等方面的服务,用户通过长期的线上互动,对产品的信任会进一步提升,从而进行复购。
另外,及时性也是关键。这类产品的专业性较高,如果在群内能够持续提供相关的专业知识,当客户需要产品并在社群中看到相关内容时,他们就有可能咨询并最终转化。
当然,做社群时,明确建群的核心目的非常重要。如果目的是增加客户数量,那么所有的群运营活动都应围绕拉新展开,比如通过小礼品、优惠活动等吸引用户拉人进群,然后通过后续的转化活动实现转化。
对于高客单高频次的产品来说,社群运营更应该关注如何提升现有用户的复购率,让他们持续进行复购。
因此,我们应该围绕如何增加社群互动和活跃,让用户与销售人员进行多次交流,销售人员在一对一交流中推荐产品,实现复购转化。
需要注意的是,像这类产品大多数都需要进行一对一销售,因为客单价较高,用户的决策成本也会增加,一对一的形式更符合用户的购买行为。
因此,用户在私域社群中的路径应该是先与销售人员进行咨询,然后再进行转化,而不是像一些低客单产品一样直接在群内进行批量转化,那样可能适得其反。
具体的活动策划可以包括社群签到、红包互动、有奖答题等营销活动,吸引用户参与互动。
此外,与一对一不同的是,社群是针对多个人的平台,因此在推广活动之前,需要先营造良好的群活动氛围,以确保更多群内用户的参与。
总的来说,对于这类产品来说,社群应该是拉近与用户距离的一个联系,从而产生更多的咨询和转化。这也是大多数高客单产品选择做私域社群的路径。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