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蚂蚁大战:猎奇心理和故事营销的成功
抖音真的是一个各种人才都有的平台。
在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散文《童趣》中,他描述了自己童年时期的观察力和好奇心。这句话也被用来描述抖音账号“蚂蚁大战”,这个账号在短短16天内就积累了300万粉丝。账号的特点是将蚂蚁搬到专业的养蚂蚁沙盘,并给沙盘划分了领域,称之为“蚂蚁王国”。通过拍摄有趣的事情,给每个部落增加了故事情节,并对每个出现的物种进行人化。这种营销方式非常高级和有趣,通常用于明星、网红人物和网红宠物,但在蚂蚁这样小的物种上使用,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方式类似于虚拟IP,人物的形象由运营者控制。因此,我认为可以尝试将花草也打造成虚拟形象,记录花的生活并给它们赋予人性。
故事营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是一项困难的任务,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情况下。人们没有太多理由关注你的产品,但他们愿意听你为他们打造的品牌故事。只有故事才能深入人心。一个好的故事价值千万,可以战胜千军万马。例如,褚时健种橙的故事比柳传志和潘石屹代言水果的故事更有吸引力。褚时健曾经将红塔山办成全国最大的烟草企业,但在人生巅峰时被判入狱。保外就医后,他在哀牢山种橙,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十年后,他将橙子带到北京销售,并传达了“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的宣传口号。与之相比,柳传志和潘石屹代言的水果缺乏像褚时健那样跌宕起伏的故事。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全世界。故事营销是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有效方式,特别是在如今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好的故事可以深入人心,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为品牌打造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是非常重要的。
在抖音时代,一个出格的故事瞬间成就了一个出位的网红。回到“蚂蚁大战”,通过对蚂蚁等小动物的长时间跟踪,将拍到的内容“故事化”,里面的每个蚂蚁都是“智者”,也是“军事家”;又是搬石头堵住洞口,又是召唤自己部落一起去“杀敌”,打斗场面堪称“大片”,每集开篇都有上集内容回顾,介绍上期“战况”,并给观众介绍“大局情况”,配合siri魔性的语调,创作者就像是一个迷你王国的布局者,每次有物种湮灭,他都会增加刷新玩家入局,网友都评论“不去做游戏可惜了”。我们都以为自己了解蚂蚁,但蚂蚁王国的蚂蚁让人出乎意料,我们对蚂蚁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可以蚂蚁可以举起大自身几十倍到甚至百倍的重物,甚至可以绊倒大象,但很少真正这么近距离的观察它们,也不知道它们究竟有怎样的特别之处。而创作者展示的恰恰是我们正常情况下无法得知的真实情况:原来蚂蚁这么厉害,为了地盘、为了生存可以与超过自己几百倍战斗力的蝎子战斗,即使明知不敌也要坚持到底,这也是为什么可以吸粉百万的因素之一。近半年以来,我们都经历了长期无情的疫情洗礼,这使得我们每个人都感到很无助,甚至对生活失去希望,工厂倒闭、公司裁员,在这个特殊时期,每个人都感到很累;而“蚂蚁大战”的出现给了人信心,蚂蚁是多么藐小,它们都在为了生活努力奋斗,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努力?从第一篇内容就开始将数字化记录植入内容,这种玩法类似“减肥记录”的效果,让你真正看到我在减肥,并且由胖到瘦的过程全部可以看到,没有虚假,这种真实的过程给人一种“见证奇迹”的视觉感受,流连忘返,粘性超强。仅仅十六天的记录就突破粉丝300万的大关,这从侧面说明了“稀缺”且小众类型的内容还有红利期。虽然“蚂蚁大战”成功了,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由于内容是超级多的蚂蚁画面,这使得密集恐惧症患者不适合观看,甚至有些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小孩沉迷进而去举报创作者。目前账号已接商业广告,但广告产品与内容关系不大,效果显然无法满足广告主的需求,这是创作者日后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除此之外,“动物启示录”还找到了新的内容赛道,内容模式类似于《动物管理局》,不同的是,这里没有明星,没有搞笑的情节,没有感人的爱情;有的只是个很现实的世界,与我们的生活的世界息息相关。每篇一个故事,都将动物身上的特性用人性来表达,是它们最大的特点;比如:“蚂蟥、吸血、剧情”就以一个居家啃老的年轻人为主角,为了还高利贷,不顾母亲劝阻将房本拿去抵押高利贷,并在结尾被黑衣人用“照妖镜”现出原形收服,结尾配上这种动物的介绍提醒观众。而剧中的演员也给人一种很像这个动物的感觉,以至于有粉丝在下方评论问“都是哪里找来的演员,都和角色好像”。这里我想发表下我的看法:在这个剧里,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来表达人性的特点,通过演员的“夸张”表演将动物角色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在每个时期开头与标题里都会标示这集讲哪种动物,给人一种心理暗示,在观看过程中很自然就会与剧情中的人物结合起来,当然,妆容与搭配也是重要的一环。这个赛道是团队原创,而且做的细节很到位,给人代入感很强。大环境使然,因为疫情,很多不玩抖音的人也开始刷抖音,而网上的新剧也很少有创新,就像“乘风破浪的姐姐”也是因为很真实而走红。同样,“蚂蚁大战”的剧情里也有“真实”的基因,新一代年轻人喜欢看真实的情节,“一集一集看过去,比狗血车祸失忆富家女失踪霸道总裁剧有趣”是网友的原话。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抖音近年来PGC内容逐渐增多,但同质化严重,几乎都是偶像剧类型,网友也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辣眼,变得更聪明了,一旦有新“偶像剧”出现,就会有网友在下面评论“又要在抖音追剧了”“又有一个营销号诞生”。故而真实类内容将会逐渐“变香”,尽管有拟人化操作,但这并不影响年轻人的喜好。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账号的内容都均在2分20秒,大家都在谈论的长视频终于还是开始呈现出爆发的趋势,从短视频到长视频,走过了4年时间,尽管抖音最初的定位是短视频,但长视频的趋势已经显现。在碎片化学习的时代,能够坚持一个内容原创,并坚持长视频的制作,显然已经成为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内容的赛道选择决定了未来的道路能走多远。当然,任何时候也阻挡不了风口的热浪。面对全国摆摊的热度,账号“摆摊小天才”乘势推出,幽默反转的对白、精致的服装与地摊形成强烈的反差,加上浮夸的服务态度,让人一下就感觉戳中心窝,这不就是自己去就餐时遇到的情况吗?据悉,账号已孵化出“砍价小能手”和“迈瑞,刘桂香”两个账号,目前走势良好,均已获得几十万粉。垂直内容赛道的细分化,年轻人的审美在发生变化,不论是“蚂蚁大战”、“摆货小天才”,还是当红的“多余和毛毛姐”;我们发现,年轻人的审美在在发生改变,似乎没有当年80后,90后那么挑剔,没有那么的毒辣,对网红的长相身材似乎不在那么地看重;在“迈瑞刘桂香”里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个像超级模特一样的美女,而是一个身材有些肥胖的女士;
抖音已进入新时代:博主须具备综合能力
最近抖音上那些身材火辣的博主的粉丝数量似乎没有再以爆发式增长,这一现象引发了一些思考。或许这意味着抖音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过去,那些凭借颜值取胜的博主是否没有才艺和表演能力可以继续走得更远呢?在观众审美疲劳的状态下,是否"综合型人才"可以找到一条新的商业之路呢?根据目前的情况分析,我们认为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最终的总结:商业的起点是消费者的获益。我们必须深入理解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和偏好,才能知道如何让用户受益,以及如何影响他们。我们需要找到“理解用户”背后的商业逻辑,通过实践来培养自己的商业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但是,我们必须准确洞察用户的本质,看到问题的基本逻辑。只有具体清晰地思考,才能深入思考;只有还原问题的本质,才能看清真相。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