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2:从热闹到低调,平台和商家的转变
双12的热闹已经成为去年的回忆,尽管淘宝直播还有李佳琦和薇娅等头部主播,但各大品牌方对于年末最后的大促活动并不抱有太大期望。
今年的双12热度几乎消失殆尽,各大社交平台上的购物攻略和宣传海报都不见踪影。李佳琦的双12预热也迟迟未开始,直到12月8日才发出一条微博。甚至淘宝APP的logo仍然显示着"11.11"的标志。
某品牌电商负责人孟雪表示:“双12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了,很多商家默默退出了决赛圈,大家都回归日常经营节奏了。”
回到2011年,当时双11已经存在了3年,增长势头一直强劲。为了满足卖家的需求,淘宝集市创立了双12。首届双12的交易额为43.8亿元,与双11几乎持平。
到了今年的双12,淘宝和天猫都没有发布相关预热内容。了解到,淘宝、天猫和京东的大促节奏基本一致,从12月8日一直延续到12月12日。在优惠力度上,淘宝满200减30元,天猫满300减40元。京东的优惠力度与天猫相当。
和其他消费者一样,敏敏还没有从双11的购物中恢复过来,她表示:“能买的基本都在双11期间买过了,现在很难再冲动消费了。”
自从双11的周期延长之后,给双12带来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且在近10年来,各大平台不断创造节日,除了双11、618等重要促销节点之外,还有年货节、女王节、818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分流了一部分销售能力,让消费者逐渐感到疲惫。
当焦点转移到直播赛道时,双12唯一的亮点是淘宝再次拉拢的一位大咖。李诞的淘宝直播将于12月10日晚正式开播,目前他的淘宝直播个人账号已经上线,并拥有2.8万粉丝。
然而,过去一个月转战淘宝直播的罗永浩和刘畊宏似乎遇到了困境。罗永浩共直播了53场,近一周的平均观看人数不到300万。刘畊宏太太的账号“ViVi肥油咔咔掉”最后一场直播停留在11月9日,观看人数不超过200万,并且没有更新与双12有关的预热视频。
从某种程度上讲,双12借鉴了双11的光环,其定位是清理双11的库存。到了2015年,双12的舞台被新零售取代。双12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领导提前放假,商家对双12态度淡漠
双12最初的目的是消化双11的余热,同时也能吸引一部分双11表现不佳的中小卖家。然而,随着双12的存在感降低,中小卖家们逐渐不再全力备战。
像李明这样的中小卖家每年下半年都在为电商大促忙碌,而他的忙碌一般持续到双12发完货为止。李明表示:“这两年双11的增长效率都大大不如从前,双12更不用提了。”因此,他选择退出。
孟雪形容整个团队对待双12的态度为“浑水摸鱼”,大多数员工像平常一样正常上下班。
孟雪表示:“双11的日销量是平时的6倍,而双12最多只能达到平时的2.3-2.5倍,还不到双11的一半。”像大多数品牌旗舰店一样,公司把重点放在了双11上。
据孟雪介绍,今年双12,公司只推出经典爆款和库存产品来撑场面,活动规模远远比不上双11。在优惠福利饱和的情况下,双12带来的效果正在减弱。无论怎么计算,大力投入双12都不是一个划算的买卖。
双12预热的第一天,淘宝主播慧慧仍然保持一天4小时的直播时长。一个月前,公司主播还为双11疯狂打鸡血,直播时间至少7个小时。公司内部也默认了一个事实:不再全力以赴搞双12。
由于慧慧直播的品牌知名度较高,按照公司日常的运营节奏,即便不参与双12,每天的交易额也能维持在正常水平。
从头部主播的链接数量,也能看出两个节日的差异。双11预售当天,李佳琦直播间的链接数量达到了292个,而12月9日的直播链接数量不到100个。
另一方面,大促期间也是平台客诉激增的时期。去年,欧莱雅成为风口浪尖上的品牌,而今年则换成了资生堂和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全网最低价、产品质量不达标、先涨价后降价等问题一直是电商大促的顽疾,不断消耗着消费者的信任。
据黑猫大数据中心统计,双11期间黑猫投诉平台的有效投诉量超过46万,环比增长了14.72%,相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36%。其中关于“保价行为是否真实有效”的讨论占比最高,达到28%。
今年双11结束后,阿里和京东都没有公布具体的交易额数据,而是用“交易规模与去年持平”、“创造行业记录”等说辞来替代。各大平台的默契表明了一个事实:双11的高速增长很难再现。而受到双11影响的双12,自然陷入了更为尴尬的境地。
(本文中的受访者为化名)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