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系统化:让运营摆脱手工作坊的困扰
没有系统化支持,纯靠人工手动,堆人,堆时间,本文作者称之为“手工作坊式”运营。让我们来看看你的公司是否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作为一名互联网运营人员,你或许会遇到以下痛苦的经历:
-
在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做渠道推广,每天需要手动整理用户的电话信息,然后转交给销售人员跟进销售。统计转化率和优化渠道的过程非常麻烦混乱。
-
在一家微信+微店的电商平台做运营,虽然每天有一些交易流水,但无法准确知道哪个渠道的销售转化最高,客单价最高,ROI最高。只能通过电话逐个了解具体情况。
-
在一家设计师社区做用户运营,虽然可以看到每天有多少设计师入驻和发布作品,但无法快速知道哪些设计师的作品数据上涨最快,哪些设计师入驻频次很低。想要进行分级分类和优化,但没有相应的功能。
-
在一家现金贷公司做运营支持,通过微信群让信贷员报告工作进展,手工统计信息和处理流程。想要策划一些活动激励信贷员放款更容易,但工作繁忙没有精力。
-
在一家境外旅游网站的推广团队,每天回答大量用户问题,通过微信进行服务。员工们因此疲惫不堪,无法监控服务质量,经常收到用户的差评和投诉。
以上这些困扰每天都在发生,大部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运营人员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
运营流程、业务流程不畅通;
-
大量重复、统计性工作,缺乏成就感;
-
工作疲于奔命,耗费大量时间;
-
数据化呈现不够快速、直观,无法把控;
-
运营工作无法快速复制、规模化,输出不稳定;
这种运营状态,被称之为“手工作坊式”运营,没有系统化支持,完全依赖人工手动操作,堆积人力和时间。这种运营模式在初创公司、B轮、C轮公司甚至一些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然而,我认为它是产品和公司的毒瘤。特别是在需要快速增长用户和提供优质体验的时候,这种“毒瘤”拖慢了进度,耗费了人力资源,浪费了时间。就好比当你希望产品的运营能够飞速发展时,却无法实现。这种手工作坊式的运营产生的原因是没有重视“运营系统化”。
如果有系统能够帮你完成工作,为什么要自己动手呢?这就是“运营系统化”的核心,它不仅能减少重复劳动,提高人效,还能实时把控成本和节点。举个例子,运营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将用户电话信息与销售跟进完整链路打通,避免繁琐的统计和转送环节。另外,现金贷公司的信贷员可以通过内部系统报告工作进展,避免微信群汇报。系统化的后台审批可以减少邮件遗漏,同时系统也能生成各种数据,如信贷员的放款金额和排名,助力运营支持。
对于渠道投放和市场推广的同学来说,运营系统化更加重要。优秀的运营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各渠道的流量转化率,并计算相应的ROI。
另外,成本控制不仅仅限于广告投放方面。在市场推广中,包括地推活动、线下推广、商家合作分成、分销返利等,都可以通过运营系统化来监控和控制成本。举个例子,我曾经听到一个小说APP运营人员的抱怨,她每周都需要手动结算小说作者的稿费,并以微信红包的形式一个一个发放。这项工作既枯燥又繁琐,而且经常因为结算错误而与作者发生争吵。这样的工作,如果能够使用一个完整的自动结算系统来代替,岂不是省时省力?
然后,系统化可以让运营人员专注于重点工作。运营团队必须明白,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即使能够提升一点点效率,系统化也是有意义的,也值得去做。因为运营工作大多是长期的过程,今天省下一点点时间,长期下来将会有巨大的收益。举个例子,很多社区类APP为了第一时间发现优质用户,都采取了一些系统机制。比如,如果某个用户发帖的速度很快,系统会在后台将其标红显示,方便运营人员查看和推荐;再比如,如果某个用户的帖子被加精,系统会提示用户该帖子是优质内容,请添加工作人员联系方式领取奖励……这些系统机制非常简单,但可以极大地提高运营人员的效率,帮助他们抓住工作的重点,避免大量时间的浏览、筛选、联系,以及无意义的时间浪费。
最后,系统化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体验。这是很多公司、老板和负责人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良好的运营系统化可以给员工带来更好的工作体验,减少员工的离职率,让他们更有职业感。举个例子,如果一家境外旅游公司能够使用一个好用的CRM(客户管理系统)来处理所有用户咨询,让工作有条不紊、井然有序,那么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感和职业感都会大大增强。毕竟,如果你每天都要用微信与客户沟通,应付大量的微信信息,这样的工作肯定不会让你感到愉快。
综上所述,虽然运营系统化有很多优点,但在国内的许多互联网公司中,仍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运营系统化需要公司的CEO或运营团队负责人具备全局思维和视野,能够认识到这套运营体系的真正价值。很多互联网从业者和创业者往往只关注产品的前台功能,却不知道这些功能发挥最大作用还需要一个好的系统化后台的支持。比如,如果为产品开发了一个短视频功能,但运营人员却无法通过系统来运营这个功能,那么这个功能又有什么意义呢?
其次,运营系统化需要公司长期投入一定的技术资源,不断迭代和耕耘。这一点也阻碍了许多创业公司在运营系统化方面的进展,因为创业公司的资源通常都比较紧张,对于这种时间长、见效慢的长期工程并不热衷。
最后,运营系统化也需要基层运营人员具备这样的意识。但很遗憾的是,大部分运营新人,甚至有三四年经验的资深运营人员,对此并没有深入思考。这就导致大家在做手头工作时往往只停留在眼前,不会多想一步,不会进行推演,不会思考如何将其变成系统化、流程化,并推动下去,最终实现减员增效,或者使业务流程更加通畅的目标。可能有人会反驳说,运营系统化应该由产品经理来推动。但我个人认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产品经理,实际上是对运营不负责任的想法。毕竟运营人员每天与一线业务接触,了解自己的痛点、困扰和需求,只有运营人员亲自策划和推进这样的系统,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写到这里,可能有读者觉得我所说的运营系统化并没有太高的价值。但事实是,运营系统化一直都是众多互联网公司竞争中的胜负手。我接下来举两个知名企业的例子来说明:在2016年,某顶级互联网外卖平台决定扩张全国市场,并与其他外卖平台展开激烈的市场份额争夺战。该平台为了快速占领二三线市场,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展业务,并进行大规模的推广、补贴和优惠活动。但很快发现,公司的成本不断增加,但各地的外卖订单量却没有明显增长。后来,为了掌控各地市场的推进进度,提高运营效率,节省成本,该外卖平台推出了全国营销监控系统。各地分站的负责人每天都需要上传各项数据,包括传单、补贴、订单量、客单价、新入驻餐厅等等。在这个营销系统的帮助下,平台对各地市场的进展有了清晰的了解,能够高效调配资源,制定策略,并节省了大量无效的补贴。这样一来,该平台一方面消耗了竞争对手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自身的市场份额。
另一个例子是一家传统企业,我认为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某大型K12教育辅导机构在成立初期一直面临教学质量不稳定、无法标准化、难以招聘和留住优质教师的问题。后来,该机构创始人下定决心,带领核心团队历时多个月开发了一个系统化的奥数课程。他们优化了课程内容,使得只要是普通大学生具备一定素质,在短期培训后就能上台讲课,并保持较高的教学质量。通过这种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该辅导机构成功解决了行业中困扰着许多机构的师资培养、教学质量不稳定、无法标准化等难题,实现了快速规模化扩张,并最终上市。
以上就是我对于运营系统化的观点。尽管有人可能对此持不屑一顾的态度,认为它并没有太高的价值。但事实是,运营系统化一直都是众多互联网公司竞争中的胜负手。通过系统化,可以更好地掌控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增加员工的工作体验,并最终取得业务上的成功。
这样的例子可以仔细探讨,因为很多知名公司都是善于系统化运营的专家。比如顺丰有超过200套物流系统,碧桂园有工程节点监控体系,都展示了系统化运营的核心价值。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你玩《文明6》,你会明白科技的重要性。尽管升级科技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和耗费时间,但你必须在最早的阶段迅速提升科技水平。因为一旦科技升级完成,你的能力将得到巨大提升。我认为系统化运营也是一种“科技”,可以帮助运营摆脱手工操作,建立一个高效的运营体系。因此,作为公司负责人、运营团队负责人,甚至是基层运营人员,都应该培养运用系统化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让产品、团队真正有机会实现高速扩张,并在扩张过程中保持高效运营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