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内容改版频繁,对作者的影响和未来发展如何?
微信近期频繁改版,对于内容写作者来说,带来了喜忧参半的心情。这些改版的内容更新,也将继续进行下去。内容改版的目的是为了挽回作者的信心和流量。以下是几个值得关注的改版内容:
-
图文标签:作者可以为发布的文章添加相关的阅读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会展示在文章末尾,读者点击标签关键词后,会进入一个相关内容的推荐集合页。这个功能的好处是,用户可以更精准地通过搜一搜找到相关文章,并且能够得到更多推荐内容。
-
分享、点赞、再看三连:微信增加了让用户表达观后感的行动点,即分享、点赞和再看。这显示了微信对公众号内容的重视。希望通过这些操作,让作者的内容获得更多曝光机会。
-
内容合集:现在不论是阅读文章还是观看视频,都有内容的集合页,这让作者某一类型的内容有更多曝光的机会。微信希望用户能够进行连续阅读,花更长的时间留在公众号内。
-
乱序推荐:现在订阅号消息列表中的文章并不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这可能是根据兴趣推荐或者根据关注列表中的文章热度和常读账号进行的算法推荐。这样的推荐方式有利于文章获得二次三次曝光,但也可能影响到过去定时发布文章的效果。
-
发现公众号:在订阅号消息栏里测试了发现公众号的功能,用户可以直接看到推荐账号的名称、关注人数、最新文章等。这个功能能让优秀的创作者账号获得更多曝光的机会。
-
相关阅读:在部分文章的留言末尾,会有相关文章的阅读推荐。这个功能类似于图文关键词的功能,可以帮助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一个问题或事件。优质创作者的文章会获得更多流量,甚至是半年前的内容也有机会再次被推荐。
-
付费阅读:公众号支持单篇文章设置付费阅读模式,但目前没有太多创作者使用。微信希望通过这个功能,让更多的内容创作者有机会增加变现机会。但实际上,付费阅读功能和赞赏功能类似,大部分账号的赞赏数都不多,更别说付费了。
-
视频号:微信今年着重推出了视频号,从无到有,再到现在的升级版。视频号的推出补充了微信在短视频内容方面的不足。视频号拥有关注、朋友在看、热门、分享、关键词标签、城市标签等功能。微信近期改版的目的是为了对抗字节跳动旗下的内容APP,如今字节跳动已成为绝大多数用户在内容方面的首选。
微信频繁改版的原因是微信也着急追赶潮流。尽管公众号的流量并没有减少,反而在增长,但从内容创作的热度和普遍性来看,公众号的声音已经不如头条、快手、抖音等平台。许多人会劝告内容创作者不要在微信上创作,而是转向其他平台。微信对于这种情况也感到头疼,因为字节跳动一直在不断蚕食微信的内容阅读时间。微信虽然在社交方面是老大,但在内容方面,字节跳动依然是大多数用户的首选。现在一些明星、企业的声明也越来越多地首发在微头条上。
总结来说,微信频繁改版的目的是为了挽回作者的流量和信心,同时也是为了与字节跳动等竞争对手抗衡。微信在内容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内容创作者和用户留在平台上。
在过去的一两年里,除了快手,知名的KOL和网红主要集中在头条和抖音平台上。这些博主的类型也非常多元化,比如头条上有农民创造者、生活创作者和美食创作者,比如小六搞野、巧妇9妹等。他们不仅在头条上创作了丰富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惊人的带货能力。因此,字节逐渐切断了与外部电商的合作,转而主推头条和抖音小店。这样的举措正好符合微信一直渴望的电商模式。虽然我们不能确定字节是否抢走了微信的流量,但字节旗下的产品的用户使用量和使用时间的增加是事实。
对于微信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提供一个聊天工具,而是让用户在微信上花费更多时间。面对这样的挑战,微信的迭代步伐不会停止。有人认为,微信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像头条。基于内容方面的考虑,我也进行了一些大胆的猜测。微信想要吸引更多创作者,获得更多的内容,我认为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完善:
-
提供更多流量曝光的机会:目前,微信的文章、视频、热搜和视频号的内容都是独立的,没有进行分类和聚合。我认为微信可以考虑在「看一看」功能中添加分类,包括视频号的内容。此外,在订阅号消息栏中是否可以添加一个独立的推荐频道,推荐单独的账号、文章或朋友关注的内容。
-
提供更多变现机会:对于普通的创作者来说,在公众号上实现变现是相当困难的,即使像我这样写了100篇文章的小白也没赚到几个广告费。其中一个原因是流量较少,更重要的是变现的功能不够完善。我希望微信能够开通微信号直播功能,让短视频博主能够直播并接受粉丝的打赏或进行商品销售。此外,视频号是否有可能插入小程序广告或参与广点通的广告分成?另外,对于大多数内容博主来说,电商是一个比较好的变现形式。但过去的公众号博主在做大之后,要么自己开发小程序,要么使用第三方平台如微店、有赞来实现交易。这种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并不是所有博主都懂得开发小程序。我希望微信能够推出公众号/视频号的小店,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交易。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猜测,微信的功能都是限量开放和内测,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是,微信没有退路。面对竞争,微信仍然会继续探索内容,迭代产品。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