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考勤制度的变革与挑战
考勤制度的调整对于大厂管理来说,近期成为了一个关键词。对于一个20岁左右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最近,美团公司正式实施了新版考勤制度,将上班时间调整为上午9点,各部门可以根据情况规定具体到岗时间,但最晚不得晚于10点。与此同时,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也开始突然抓考勤,要求员工早上10点之前到公司。此外,工作日下班免费打车的时间也从9点改为了10点。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上午10点的上班时间并不算早,但是对于习惯了加班文化的互联网从业者来说,每日上班时间的规定可能会引起一些震动。
弹性工作制最早是在上世纪60年代由德国经济学家哈勒提出的,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职工上下班交通拥挤的问题。从70年代开始,弹性工作制在欧美得到了稳定发展,并逐渐在日韩等地普及。国内企业在十几年前开始推行弹性工作制。2007年,一位北京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合理调整上下班时间”的议案,认为弹性工作制既有助于改善住家离办公地点较远的员工的睡眠状况,也有助于改善城市交通早晚高峰拥堵的情况。次年,北京在IT行业和科研单位试行了弹性工作制。此后的十多年里,弹性工作制逐渐成为互联网行业考勤制度的主流。2017年夏天,腾讯公司在回应员工因公司福利愿意主动加班的传言时提到,公司提倡弹性工作,绝大多数部门没有打卡上下班时间。一直以来,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氛围被认为是宽松、活泼和自由的。然而,当互联网公司集体进入增长停滞期,建立新的公司秩序时,互联网从业者也需要重新适应新的秩序。
弹性工作和宽松考勤一直是互联网公司招聘启事中的标配。最早实行弹性工作制的是当时最热门的IT企业。据《北京日报》2011年的报道,联想、NEC等一些IT企业在当时已经实现了弹性上班,大多数企业将弹性上班时间控制在两小时的浮动区间内,也有一些企业在满足8小时工作的前提下,给员工更大的弹性。一位曾在多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员工在2018年向《北京晚报》表示,他所在的公司基本都是弹性工作制,不打卡,只规定工作时长。然而,在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博弈中,互联网公司推行的弹性工作和不打卡制度逐渐衍生出新的形态。在互联网行业的上升期,深夜加班成为了弹性工作制的副产品。在互联网行业上升通道的10年代,西二旗百度大厦的楼下常常停靠着等待码农们下班的出租车。一本书《敏捷中国史话》指出,在许多企业中,弹性工作制退化成了加班的代名词。例如,一名华为员工曾在2008年发帖称,整个团队的研发人员被迫选择了所谓的弹性工作制,每周必须有3天晚上加班到9点。在员工这一端,他们常常也会因为前一晚的加班而自发调整第二天的上班时间,许多考勤管理相对宽松的公司对此也持默许态度。宽松的考勤制度也成为雇佣双方劳动仲裁时的争议点和博弈点。例如,2019年3月,腾讯因一位员工经常迟到、早退、长期不在岗等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解除了其劳动合同。根据公司规定,该员工所在部门要求上午9点半到岗,10点参加晨会,但他经常不参加10点的晨会,上岗时间也经常不足8小时。然而,该员工称自己入职时腾讯就是弹性工作制,从来不考勤。腾讯员工在工作日18点以后继续工作是常态,腾讯只拿出10点到18点这个时间段的监控记录,没有任何说服力。该员工先后向深圳市仲裁委提请仲裁,向深圳市南山区法院和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但都没有成功。还有律师提到了一个案例,一位工程师在被裁员后申请劳动仲裁时,发现公司提供的考勤记录可能存在问题,于是借用同事的账号登录,发现了公司修改考勤制度的证据。经过鉴定,企业确实修改了相关原始数据,最终不仅需要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还要支付加班工资。当然,也有一些严格考勤的科技公司,比如华为就是其中的代表。华为的配股要求中专门设置了最低考勤要求:上一年事假(与月末周六加班冲抵后的余额)要少于5天,近两年各类休假(包括各种法定休假和非法定休假)总计不超过60天。
为什么一向奉行宽松考勤制度的互联网公司也开始严格考勤了呢?实际上,一些公司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业务变动和战略变动时,会相应地调整考勤等办公政策。
2017年,大文娱迎来了阿里合伙人和前支付宝总裁樊路远。然而,樊路远发现了一个问题,即大文娱缺乏阿里的工作氛围。他禁止了一些员工调整上班时间以加班的行为,要求他们在开会到12点后的第二天早晨9点准时上班。在2019年,小米也调整了管理制度,要求员工打卡上班。同样地,搜狐在2020年要求员工在9:30前到岗,迟到一次罚款500元,最高可罚款1000元。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提高公司的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投入。考勤管理的严格化趋势也在其他公司出现,比如百度、美团和阿里。这种趋势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提高公司效率,尤其是在互联网公司的业绩增长高峰已过的情况下,提高员工的产出效率是降低成本的一种方式。然而,也有公司采取了与严格考勤相反的方式,比如乐视实行了每周四天半工作制。考勤制度的变化不仅体现了对员工的绩效要求增加,也与公司的管理环境和裁员政策有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员工们变得越来越被动,互联网公司的考勤管理也变得更加严格。
参考资料:
1.《干满8小时随意上下班,部分企业实行弹性工作制》,2011年8月,《北京日报》
2.《深夜十点,北京各大互联网企业的下班高峰才刚开始?》,2018年5月,《北京晚报》
3.《因“每天在岗不足8小时”辞退高级工程师?腾讯回应了》,2020年7月,《南方日报》
4.《小米推动层级化、设立KPI:毕业生入职13级,雷军没有级别》,2019年2月,《财经杂志》
5.《马斯克严查“考勤”:员工每月打卡不足16天或将被炒鱿鱼》,2022年7月,《新智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