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地图
民生地图(Map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什么是民生地图
民生地图是政府或个人为了更好的反映当前的社会民生以及为方便城市居民的生活而制作的地图。它反映了当前的社会民生,在发达国家,民生地图已经非常普遍而且覆盖面非常的大,但在中国却是寥寥无几。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些建筑的墙壁上也会看到民生地图的影子,如地铁建筑中的地铁乘行,图片会显示街道的位置,公厕,以及大型机构的所在地等。
民生地图的覆盖领域
本世纪初,“民生地图”通过电脑制图软件迅速在欧美普及,且随着网络、电子地图等新生事物的推广,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各级政府、学术单位和民间机构,都会编制这类“民生地图”,其覆盖领域相当广阔,涉及内容五花八门,有统计教育状况的“教育地图”,统计收入分布状况的“收入地图”,甚至有些欧洲城市制作出某个地区学校密度的“学校地图”,无障碍设施分布情况的“残疾人服务地图”,厕所密度的“厕所地图”等。
民生地图的意义
这些“民生地图”的真正意义,在于以地图之小小方寸,承载政府、社会等对民生的关注,是化繁为简、实实在在的惠民措施。
“民生地图”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各领域推广应用,体现的不仅仅是民生关怀,也不单单是增添了实用的便民服务,还有更深刻的意义。现代社会的一大标志,就是社会、民众对政府有关服务机构,对民生政策的监督和参与。“民生地图”的出现,辅以互联网和其他新科技手段的普及,使得这种监督和参与变得更易操作和收到实效。
从“蚊虫叮咬地图”到“红叶地图”,从“办税服务地图”到“空气质量地图”,经过持续不断的创新探索,今天的“北京12345服务导图”已经涵盖了24大类138个图层。“民生地图”不断扩容的背后,是服务态度和治理能力的不断升级。
地图是工具,是技术手段,“民生地图”不断扩容的背后,是服务态度和治理能力的不断升级。就拿12345服务导图来说,图上的8.4万余个点位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大而化之,而是市民热线服务中心仔细梳理网友高频诉求后,主动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创制而成。数据化、可视化、动态化,实现了以鲜活的民生诉求实时更新地图,使资源统合分配精细高效,在公共服务开展之始即实现了“未诉先办”。一张张“民生地图”广受好评也充分说明,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城市管理者就能当好“产品经理”,让政务服务产品对接群众诉求,服务百姓生活。[1]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