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存
什么是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生存是指在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里,人们运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顺利的进行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所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
数字化生存的内容
数字化生存能力结构就是这些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是所有能力要素的和谐统一体。数字化生存能力结构是一个多维的智慧实体。人们在虚拟空间中的信息传播、交往与交流行为便是数字化生存。它是无数电脑 通过局域网站并以互联的形式,使分散在不同地域的人们链接起来所形成的既独 立又串联,既接收又传输信息的网络生存方式。同时,尼葛洛庞帝指出,“计算 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了我们的生存。”并宣称,信息技术的革命将把受 制于键盘和显示器的计算机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我们能够相互交谈、共同旅行, 能够抚摸甚至能够穿戴的对象。数字化生存是由网络文化所带来的一种全新的生 存方式,每时每刻都与电子计算机为伍。其次,数字化生存是一种社会生存状态。它是有别于传统的思想与行为模式 的人们的存在状态,是应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生存状态。从哲学的视域解读,“数字化”已经打破旧的时空观念,使人类活动不再局限于某时、某地,而 是超越物理时空局限,拓展出人类实践活动的全新领域,是建立在数字化平台上 的新的生存状态。 综合以上观点,数字化生存既是人类应用数字技术进行生产、生活的生存方 式,又是一种应用数字技术交流、共享和利用信息的生存状态。它是现实生存的 延伸与发展,是人类在数字化空间,运用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 互联网络进行信息的交流、共享与利用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
数字化生存的优势
数字化生存是现代社会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生存方式。在数字化生存环境中,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如,生产力要素的数字化渗透、生产关系的数字化重构、经济活动走向全面数字化,使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被打上了浓重的数字化烙印 ,人们通过数字政务、数字商务等活动体现出全新的数字化政治和经济;通过网络学习、网聊、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网络就医等刻画出异样的学习、交往、生活方式。这种方式是对现实生存的模拟,更是对现实生存的延伸与超越。 数字化生存体现一种全新的社会生存状态。当今正在形成的互联网文化,是一种渗透到全球平民生存领域方方面面的文化形态,它将给人们带来另类的生存体验。在互联网另类生存空间中人们可寻找和体验到各种超越现实空间拘囿的生存状态:
- 体验虚拟生存状态:超越现实,实现自我;
- 感受网络人际交流的魅力:实话实说,重在过程;
- 体会虚拟社区的逼真:另类自我,真实呈现;
- 尝试新型的情感交流与体验:摈弃物质属性,重新学会爱人;
- 领略网络语言千姿百态:另类语言表达,另类存在体验。
- 主要优势
1.提供更多的自由和发展的时间。数字、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 它的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效率普遍提高, 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这意味着人们将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从近些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可以看出, 人们正在用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开发着时间资源, 从多方面发展自己。
2.满足自身发展的物质和精神资源的需求。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建立跨地域、跨文化、跨社会制度的新型社会网络空间关系,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将以更快捷、更普遍的方式联系, 各种资源将以更加高效的形式重新配置, 人们将以更低的成本在网络空间获取用于自身全面发展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不仅能更快捷地满足人的基本需要, 还可以丰富人的需要, 并使人产生新的需要。
3.培养人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更新观念。数字化创造了一个虚拟空间, 它将时间转换成人类发展的空间, 形成一种创造性的时空结构。在虚拟时空中人的发展立足于主体自身的现有条件和数字化平台, 立足于全球性的对现实性与虚拟性相互作用认识的深度与广度, 一方面以现实实践为前提和基础依存于现实世界, 另一方面又使虚拟实践与现实实践互动发展, 使人类实践活动不断超越现实社会空间向虚拟空间发展, 这就为人们提供了重新进行自我塑造和多样性发展的空间。同时虚拟空间人的个性、主体性得到张扬, 普通人的地位, 其自我意识、自由意志的表达得到提升。数字化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等特点将推动人们形成新思想和新观念, 而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效率意识、平权意识、全球意识等现代意识。数字化、网络化的多元知识功能则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体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精神, 形成新的伦理精神和道德观念, 有利于培植当代社会所需要的开放、创新、奉献、共享等新意识、新观念。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