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金融
什么是电商金融
电商金融是一个新型的研究领域,是电子商务与金融业由于各自发展需要而相结合的产物。从广义上讲,电商金融是指通过运用各种金融产品基于电子商务运营全过程而开展的金融服务,在整个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和调剂货币资金,以达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统一,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向客户提供结算、融资、保险等金融服务;从狭义上讲,由于融资业务是金融服务中最核心的业务,电商金融又可称为电商融资,指银行与电商企业合作基于电商平台向客户提供的金融增值服务。
电商金融的形成背景[1]
电商金融在近几年发展迅速,这与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模式和消费模式,使商品交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3.4万亿,同比增长31.4%;其中,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2.82万亿元,同比增长49.7%。电子商务繁荣的背后是商家和消费者对于资金的需求。对商家而言,目前从事电子商务的商家以中小微企业甚至个体为主,普遍存在规模小、制度不健全、融资渠道匮乏等问题,长期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相反,在电商平台上通过对企业交易数据的分析使得资金的供需方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大降低,资金供需双方可以直接对接,减少了交易成本。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提前消费。结合消费者以往的消费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电商平台便可为消费者提供一定的信贷服务,使得消费者在信用额度内自由购买物品。这种做法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扩大了电商平台的营业额。因此,电商金融在解决商家和消费者的融资问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销售业绩。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为电商平台处理积累的海量交易数据提供了可能性,因此电商企业进入金融行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我国的电商金融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已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从2007年阿里巴巴推出阿里小贷以来,多家电商平台陆续跟进,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花呗、京东的供应链贷款、京东白条等,其他电商企业也正在准备加入或已经加入这一领域。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上半年,仅阿里小贷累计发放贷款突破2000亿,服务的小微企业达到80万家。从电商金融的发展模式来看,包括直接放贷和间接放贷两种。直接放贷是通过电商旗下的独立子公司进行直接放贷。目前阿里巴巴、苏宁、唯品会已拿到了开展独立贷款业务的牌照,采用的就是通过旗下的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放贷。这一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控制力强、可直接跟踪用户的信用及行为数据、形式灵活,劣势则在于资金压力较大、承担的市场风险较大等。更多的电商企业如京东、慧聪等电商企业则采用与银行合作的方式,即通过电商平台积累的数据转化为银行认可的信用额度,银行据此完成独立审批、发放贷款。这种模式对电商企业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市场风险,缓解资金压力。由银行出面,也能方便地提供更高额度、更长授信。但缺点是容易受制于银行,在操作流程上、审批过程中不够灵活。
电商金融的基本特征
电商金融作为一种新型服务模式,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相比,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征。
(1)资源配置高效,降低了服务成本
电商金融提供网络化的金融服务,不具有实体网点,能大大降低服务成本。同时在信贷审批时,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电商平台中的交易信息、信用记录等数据进行系统自动分析,提高了审批效率,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阿里金融数据显示,由于阿里小贷不涉及网点建设,贷款申请及放款完全在线化操作,无需信贷人员实地调查及干预,且可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系统自动授信及审批放款,极大降低了信贷成本,其单笔信贷成本较低;而传统信贷业务流程环节繁多,不仅涉及前台部门的受理、调查,还涉及后台部门的审查、审议和审批,加之网点建设成本、信息获取成本、信贷人员成本等,导致传统信贷业务成本很高,其单笔信贷成本较高。
(2)数据信息共享,减小了信用风险
传统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难以获取中小企业完整、准确的信息数据,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信用风险较大。而电商金融背景下,很容易从电商平台中获取交易双方的各类信息,而且还能将参与交易双方的资金流置于监控之下,极大减小了信用风险的发生。(3)交易方便快捷,提升了用户体验
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相比,电商金融服务提供的平台可以帮助用户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提高了服务效率。同时,移动智能终端大范围普及,以及不断提升的云感知应用和高体验特性,使得电商金融服务充分体现了不同于传统金融服务的个性化优势,提升了用户体验。
电商金融的风险[1]
电商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要面临和传统金融行业一样的共性风险如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外,更需应对一些特殊的风险如技术风险、法律风险等,因此正确地认识风险的种类、了解风险的成因是电商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进一步进行风险防范的基础。目前电商金融面临的风险有以下几种类型: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是几乎所有金融方式都会面临的风险。对于电商金融来说,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商家或消费者)因种种原因,没有能力或不愿履行合同规定的条件构成违约,从而使贷款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电商金融在进行放贷前,通过自身建立的信用评价系统对借款人的交易金额、交易类型、财务数据、社会关系等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出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作为放款的依据。例如阿里小贷对商家的考察主要通过商品交易量、真实性、商铺活跃度、用户满意度、库存、现金流量甚至该商家店铺的水电气缴纳等数据作为信用评价的依据,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商家的信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电商金融服务通过网络在交易双方发生联系,借款人、贷款人双方互不见面,具有虚拟性,加大了验证交易者的身份、交易的真实性的难度,也增加了交易者之间在身份确认、信用评价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客户违约风险较大。除了事前风险识别不完善外,事后往往也因线上贷款形式的局限,缺乏有效的追款措施,加之电商金融大都为信用贷款,缺少抵押物、担保人等,更增加了追款的难度。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因市场上的利率、汇率、商品价格等发生变动给贷款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对于电商企业而言,主要是市场上的利率变动引起的,因此市场风险在电商金融中主要体现为利率风险。对贷款人而言,以固定利率借出资金,如果未来市场利率上升,则贷款人需承担利率提高带来的损失。目前,电商企业在进行贷款时,多以13利率计息,且期限通常在一年以内,因此,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电商金融的市场风险较小,但在市场利率变动较大的情况下,还是应当警惕市场利率的变动给电商企业造成的损失。
3.操作风险
电商金融的操作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系统本身设计的问题所导致的风险,例如在账户授权使用方面、风险管理系统方面存在一些系统设计的漏洞,从而导致电商金融的操作风险;二是员工由于对操作流程的不熟悉,或者主观上有意违反电商金融业务的操作规范和要求而导致的损失。
4.技术风险
电商金融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因此,一旦计算机网络系统出现了问题,其潜在的技术风险显而易见。首先是计算机病毒带来的风险,计算机病毒可通过互联网快速扩散,具有影响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如果某个程序被病毒感染,则整台计算机甚至整个交易互联网都会受到该病毒的威胁。在电商金融业务中,技术风险甚至会导致整个体系的崩溃。其次是数据安全风险,电商平台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这也是其拥有的最核心的资源,而网络通讯系统具有开放性,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极易造成信息的泄露、损失、丢失等。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包括电商企业在内的数据泄露的情况呵以说是层出不穷,2014年5月,美国零售网站eBay发生数据泄露事件,要求近1.28亿活跃用户全部重新设置密码。京东、当当也在小范围内发生过数据泄露的事件,给客户造成了或多或少的损失。这些事件从侧面反映出互联网技术在为电商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为电商企业在数据管理安全方面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
5.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来自因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要求,导致双方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所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为法律风险。造成法律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借款人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一点和传统金融的法律风险并无差别;二是目前我国在电商金融这一领域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有关金融的法律法规的规制对象主要是传统金融领域,如《商业银行法》、《票据法》、《证券法》、《保险法》等,目前对互联网金融特别是电商金融运作方式的合法性、交易者的身份认证等方面,尚无详细明确的法律规范,这使得借款人的违约成本低,电商金融企业也暴露于法律盲区和监管漏洞之问,容易陷入法律盲区的纠纷中,影响电商金融的健康发展。
电商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1]
根据上述电商金融风险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建立更加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
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是防范信用风险最有效的手段,能够最大程度减少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而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要靠电商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从电商企业角度来看,应当借鉴海外成功的信用评价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对商家和客户分别建立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加强事前控制。此外为了克服电商金融服务虚拟性带来的缺陷,可以适当引入第三方进行实地考察,加强信息的真实性。从社会角度来看,应当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在现有的征信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司法、行政执法等部门已经建立的信息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也为电商金融的信用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从而作出更加真实、客观的评价。
2.建立适应市场的利率风险管理系统
如上文所述,电商企业的放贷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间接放贷,即通过和银行合作进行发放贷款,这类模式可以将市场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转移到银行,由银行来承担,另一种是直接放贷,即通过自建的小额贷款公司进行贷款发放,这一类贷款模式的利率风险较高,因此,应该建立适应市场的利率风险管理系统,事先量化测算利率风险,对市场上的利率进行实时监控,并做出及时反应,从而减少利率变化给电商企业造成的损失。
3.加强员工素质培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针对电商金融中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应做到“防患于未然”,在电商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对员工进行业务操作方面的培训,使员工在短时间内能够熟悉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等;与此同时,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在岗位设置和职能分工上进行恰当的安排;其次,要健全授权授信审批机制,强化对权利的约束和制约;最后,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做到事前有防范、事中有控制、事后有监督。
4.重视信息安全,采取主动防御措施
互联网技术是电商金融的载体,因此,电商企业应当注意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在技术系统的完善、数据的处理、信息的保密性上进行加强,防止病毒、黑客侵入系统;与此同时,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关键技术参数制定统一的标准等,促进行业技术规范,保护电商平台及客户的利益。
5.加快相关法律的制定,填补法律空白
现有的法律在对互联网金融特别是电商金融的:约束在很多方面还是空白,不能够保障参与人的利益,因此加快相关法律的制定,从法律上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是当下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要确定电商平台开展金融业务的资质、性质及合法边界;对电商平台选择的金融合作伙伴提出观范要求,明确双方责任承担;规范引导相关用户与支付机陶的权利义务;对借款人的信息使用等作出明确规定。从而为解决电商金融纠纷,维护各方利益提供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