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及市场角度看《吐槽大会》的7点思考
2021年延续到第5季,成为年轻人喜爱的节目之一;吐槽大会这么火,表层上看离不开IP李诞操盘,离不开腾讯视频幕后顶流推荐,离不开喜剧形式适应当代年轻人喜好。从产品和市场角度看《吐槽大会》以及改版,我认为以下7点些值得思考和借鉴。
不同圈层流量聚合效应各行各业流量顶层代表,标签分明,汇聚不同人群,在预算范围内将流量聚合效应拉到最大。
吐槽大会吸引了各个圈子的代表性人物作为嘉宾,如《南方周末》主笔易立竞、《十三邀》主创许知远、说唱Rapper弹壳等。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吸引不同属性的用户群体,让他们聚集在一起,实现流量的最大化效果。
赛马机制让选手自运转
前4季的吐槽大会中,选手嘉宾都是确定的,按照时间线进行排列。而第5季改变了游戏规则,从已知固定的安排变为未知分组和淘汰制度。这样的赛马机制有以下好处:
-
调动了嘉宾的求胜欲望,激发他们全力以赴。
-
增加了用户的未知感和猎奇心理,让他们更加关注和参与节目。
-
增加了嘉宾的沉没成本,让他们更珍惜自己的投入。
-
增加了用户观众的替换成本,减少被其他节目替代的可能性。
冲突和未知调动用户猎奇心话题
吐槽大会通过创造话题和制造冲突,调动用户的猎奇心理。比如炒作cp和谐音梗,成员们在节目中组cp,不管有没有cp感,都是为了制造话题。此外,新增的淘汰环节也增加了冲突和未知的因素,使游戏体验更加丰富多样。
运用白熊效应心理法则
吐槽大会中的王建国总是不断爆梗,引发其他嘉宾的跟风。这符合白熊效应心理法则,即越想忘记某件事,越难忘记。这对于产品传播也是很好的借鉴,克制和控制信息的发布可以增加传播和记忆力。
顺应马斯洛需求原理
娱乐消费市场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人们在满足基础物质需求后,更加倾向于满足精神需求。吐槽大会通过提供娱乐和娱乐的方式,满足了人们对精神需求的追求。
以上是我对《吐槽大会》从产品及市场角度的思考和借鉴。
一个观点是关于消费时间类产品的两种类型。一种是用于消遣时间的产品,可以打发无聊的时光,希望时间过得更快一些;另一种是用于陪伴时间的产品,可以对抗焦虑,希望时间过得更慢一些。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五大需求理论,人们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物质需求相对饱和、精神需求相对匮乏的时代,吐槽大会这个产品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处于五大需求中间阶层的人群。正如产品定位所描述的那样,“吐槽是年轻人沟通的方式”。这款消遣时间的产品不仅能让用户笑一笑,还能治愈心灵。通过明确用户群体和清晰的产品定位,使产品更容易引起共鸣。
顺应时代潮流,满足年轻人的喜好
选择三个能代表当代年轻人心理的标签:自嘲、凡尔赛和丧。自嘲是指通过开玩笑的方式放低身段,或用谦逊的话语谴责、低估自己的行为。在自嘲和共鸣中,可以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未曾体验过的温暖和快乐。年轻人更喜欢使用自我否定的方式来弥补内心的失落和压抑。习惯自嘲的人通常心理健康水平更高。以前人们常将自嘲与负面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联系在一起,但最新研究发现,自嘲实际上是一种有效应对抑郁和焦虑的机制。通过开玩笑的方式转移了负面情绪,并帮助人们承认和接受自己的缺点。
凡尔赛是网络热词,指以轻描淡写的语气和言辞,看似漫不经心地谈论某个话题或故意流露出某个细节,来展现自己的特点和优点。看似在诉苦,实际上是在炫耀。装逼者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贵族式的烦恼,看似抱怨,实则炫耀。凡尔赛之所以在吐槽中流行,有两个原因:一是满足了用户炫耀的心理需求;二是符合传播学中的冲突理念。营销的本质是洞察需求,而需求往往来自消费者的冲突。先抑后扬正是冲突的体现。
丧文化指的是年轻人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用充满颓废和哀伤的表情包、图片、视频、文字来表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绝望的状态。对于丧,《人间不值得》的李诞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在李诞看来,只有自洽的生活方式才是正当的,累了的时候给自己喘息的机会,不需要每时每刻都打鸡血式的“加油”!丧文化表面上看似无趣和放弃,实质上是那些默默行动的人能够做的事情。一个表面上看似丧的人往往能够清楚地选择自己努力的方向,在不太重要的事情上懈怠一些、懒惰一些,这反而是一种智慧和取舍。在这个信息过剩的年代,毒鸡汤的传播效果比鸡汤要好得多。以前的鸡汤已经麻木了,而现在的毒鸡汤可以让我们真实地面对自己,认清自己是谁,无人能用伤害的言语来打击你。丧文化让我们不再成为言语的巨人,活得更真实。
产品矩阵巧妙应用长尾效应
除了《吐槽大会》,还有《脱口秀大会》、《笑场》和《吐槽吐槽大会》等产品,它们的幕后都是李诞。你可能会注意到,这些产品有点类似于新媒体矩阵。吐槽大会的用户结构非常清晰,符合28分布定律。其中,20%的用户是顶级用户,如主要嘉宾,而80%的用户是笑果文化的当红小生,为产品提供支持。脱口秀大会就是物色选手的地方,顶级选手往往在吐槽大会中崭露头角。吐槽吐槽大会更加独特,就像是笑果文化的员工聚会,同时也能起到长尾传播的效果。这才是真正的低成本传播。第四期吐槽大会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达到了1.2亿次;而一个公司的员工聚会《吐槽吐槽大会》在腾讯视频也能获得300万+的播放量,这是多么美妙啊。这让我不禁想到,这不就是长尾效应吗?长尾产品成本低廉,默默传播并创造价值。爆款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流量密码,单一的款式早已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也无法带来长期的品牌价值。通过构建产品矩阵并应用长尾效应,可以填补用户需求的空缺,实现流量和商业的最大化。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