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种果树?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本名为《游戏化实战》的书,其中有一幅简单而有力的图形向我们阐述了为什么人们对游戏如此热衷。虽然我们明知道游戏有毒,但我们仍然忍不住上瘾,就像罂粟花一样,美丽的外表下包裹着中毒的内核。这也是游戏如此吸引人的原因所在。
如今,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推出种植果树的游戏,让我们回忆起小时候偷菜、玩QQ飞车的时光。但是为什么只有拼多多的果园这么受人追捧呢?
为什么明知道天猫叠叠猫只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我们还是忍不住想要和朋友一起组队战斗?为什么工具类的产品总是想要与社交结合?
接下来,我将结合《游戏化实战》这本书与大家分享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工具产品开始推出种植果树的游戏。
在此之前,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沉迷于玩游戏?游戏中的世界是完全独立的,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世界,自己完全掌控游戏世界。这种精神力量驱使着用户不断在虚拟世界中打怪升级,创造属于自己更好的世界。
这也是游戏化实战的核心要素之一:使命。
使命是一种内在驱动力,不需要外界的推动,用户自己认为自己需要去完成某个使命。这也是为什么蚂蚁森林、多多果园如此成功的原因。在这些游戏中,你不仅仅是种树,更是在帮助干旱地区种树,帮助农民消耗滞销的水果。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使命可能有些庞大。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使命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种好果树,获得真实的水果。
而这种内在驱动力会刺激用户产生行动,在多多果园中,多样的奖励(水滴、肥料、惊喜宝箱、实物水果等)会激励用户持续投入,产生持续的行为。
同时,及时给予用户正向反馈,让用户感受到进步和成就感,在游戏化产品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进步和成就感会进一步增强用户的内在驱动力,从而更好地产生下一步行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游戏中,即使一直未通关,也会给每个行动做出反馈,让每一步行动都有意义。
在多多果园中,用户的每一步行动都能得到完美的指引。完成每一个动作之后,都会有正向反馈来让用户觉得自己的每一步都有价值,每一步都有进步。看着进度条一直前进,参加浇水竞赛,养分值不断上升,每一个行动背后都让用户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
进度条、任务列表、排行榜(浇水竞赛)、固定行为奖励、状态(树苗状态)等都是让用户感受到进度和成就感的外在表现。通过这些外在表现,用户感觉自己的每一个行为和动作都得到了积极的反馈,从而更好地促使用户上瘾,产生持续的行为动作。
而这些行为在上瘾模型中被称为多变的奖励。不确定性的奖励能更好地刺激用户产生下一步的行动。
而所有这些外在表现形式都与人性、与马斯洛需求理论有关。
根据《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书中苏杰老师的提醒,用户的需求可以分为四种层次:
-
用户需求场景:即用户表现出来的需求。
-
用户需求背后的动机和目标:是需求的进阶版,用户喜欢种果树的原因是能够获得真正的水果。
-
产品功能,即解决方案:因此推出了模拟种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每一步都有具体的操作和指引。
-
人性,即需求的本质:这涉及到马斯洛需求理论或者说人性的七宗罪。用户想要真正的水果,实际上是在满足自己的贪欲。
如果想要免费获得水果,就需要付出一些时间。时间和金钱通常是对立的,因此出现了时间换金钱的机制,让人们可以免费获得水果。而在贪婪背后,是社交上的攀比,是比拼谁能更快地获得水果。
这也是多多果园与其他种树产品的不同之处。拼多多天生具有社交基因,用户进入拼多多时,拼多多就拥有了用户的社交关系链,通过这些社交关系链,游戏化手段可以很好地被激发起来。
用户的一切行为都带有社交因素,在社交舞台上,攀比、虚荣、炫耀、分享等情绪可以得到很好的激发。
最后我们发现,游戏的世界实际上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竞技场,比拼的是在游戏世界中的速度和激情。
游戏世界是真实世界的映射,真实世界无法满足的东西,在游戏世界中都可以得到满足,甚至超越期望,达到超满足的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多多果园如此受欢迎的原因,简单的果园展现了真实世界的简单乐趣。
在多多果园中,有水滴可以加速果树生长,有肥料可以让果树长得更快。至于水滴的获取,就像是一场不断升级打怪的游戏,完成指定的动作,参加水滴消耗比赛,答题娱乐等方式都让水滴的获取不再单一,变得更加有趣。
水滴就像王者荣耀的荣耀卡一样,有了它,就能一步步打怪升级,最终达到目标。
总的来说,种植果树的游戏具有各种外在表现形式,如进度条、任务列表、排行榜(浇水竞赛)、固定行为奖励、状态(树苗状态)等,这些形式让用户感受到进度和成就感。通过这些外在表现,用户感觉自己的每一个行为和动作都得到了肯定,从而更好地促使用户上瘾,持续产生行为。
而这些行为与人性、马斯洛需求理论有密切关系。
最后,种植果树的游戏不仅满足了用户需求,还满足了用户背后的动机和目标,同时也满足了人性中的贪欲。这些因素共同促使多多果园等种植果树的产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