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算命行业中找到目标人群并激活需求
注:本文纯属虚构,里面的有些套路已经过时甚至不再有作用,因此,采用了算命先生这种比较荒诞的行业为出发点,为了把事说有清楚,有些情节进行了夸张与放大。比如一个算命先生,怎么可能总遇到提意见还八九不离十的人呢?
有一个算命先生,在天桥上摆摊算命,卦摊写:正宗算命,每次收费20元。然而,尽管天桥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却没有人停下来付费算命。算命先生担心生意不好,于是他询问一位路人为什么没有人来算命。路人看了他一眼,嘲讽地说道:就你这水平还算命呢,你知道这是哪吗?这可是城区2环啊!周边要么是高知人群,要么是上班族,最差也是国企退休员工,谁会相信你这个算命先生呢?算命先生听后深思熟虑,意识到自己的目标人群与市场定位不匹配。他决定寻找老年人多的地方,因为老年人有子女和退休金,他们是有需求、有预算、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体,正好符合他的目标客户群体。于是,算命先生转移到了一处城乡结合部的天桥上。然而,尽管人流依然很大,偶尔也有人咨询,生意依然不太好。
运营者说:很多基于技术驱动的创业,很可能由于一开始选错了目标客户群体,导致项目进展极其困难。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考虑与目标客户群体的匹配度,并确定目标客户群体的位置,以避免在错误的领域进行错误的拓展。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依然有很多人掉入这个陷阱。举个例子,某个面向商业用户的产品主打高效性(让操作者/员工更加方便,效率更高),虽然该产品确实能够实现这样的功能,但可能效果不佳。而突然有一天,发现原来主打购买者对数据的把控效率更高一些(让老板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查看项目、进程、数据、考勤、财务等)。又比如,如果你的产品线下的边际成本特别高(比如现在流行的智能家居整体改造等),虽然最终受众是大众消费者,但直接面向个人消费者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相反,你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面向企业的市场,比如发展经销商、城市合作伙伴、渠道商等,然后由这些合作伙伴去开发面向个人消费者的市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策略。
引导需求,形成规模的懵懂期
算命先生回到家里一脸愁容,他已经连续三天没有生意了,与之前的预期相去甚远。正巧,邻居的小李看到了他的困惑,于是上前询问情况。小李说道:大哥,虽然咱们从事的是不同的行业,但我觉得你的问题可能是这样的!首先,虽然我对算命一窍不通,但20块钱足够买好几斤鸡蛋了,大家第一次难免不会相信你;你可不可以提供第一次免费的服务,如果真的准确的话,他们以后肯定会再来,到时候再收费也是可以的吧?(瑞幸咖啡就是这么做的)其次,你敢不敢给出一些承诺,比如说不准确就不用付钱。你看人家卖西瓜的大妈,天天这么大声喊叫。对于没有风险的事情,大家肯定都愿意试一试。(微商经常采用这种策略)另外,你可以引入一些客户见证,即使请一些托也可以。比如你可以找一些与你关系不错的邻居王妈妈,支付她一天50元的报酬,让她多来几次,肯定会有效果的。如果王妈妈能够说一些多亏了你给算命,躲过多少血光之灾之类的话,那效果就更好了。(网红餐厅常常雇人排队,美团、淘宝、大众点评刷订单、刷评论)算命先生听后眼前一亮,发现互联网真是太先进了,一个毛头小伙都能够言之凿凿地说出这些策略。他开始尝试这些方法!于是,算命先生把招牌改成了以下内容:每次算命收费20元,第一次免费,不准确当场退款!此外,他还请来王妈妈经常光顾,以假装客户。他还会对路人说:上个月,我听先生的话待在家里没出门,结果避免了血光之灾。然而,那天我不听先生的话出门,结果摔了个大跟头,把胳膊擦破了!哎呀,先生的预测真是太准了!你觉得这个套路很荒谬,不过你可以看看淘宝上的用户评论,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运营者说:找到市场,并不意味着你的产品一定能够与消费者匹配,更有可能的是,消费者的需求是弱需求或隐性需求,还没有被激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激活消费者的需求,就成为了运营的关键。然而,由于这个体系实在是太庞大了,所以我只列举了一些常用的招数!举个例子,人们可能会喝速溶咖啡,这表明人们有喝咖啡的隐性需求,但人们并不经常去星巴克喝咖啡,因为门槛太高(有时候,过于高档的装修会让消费者感到恐惧)。那么,如何降低消费门槛呢?可以先免费送给大家一杯咖啡(瑞幸咖啡和连咖啡采用的策略),当大家发现原来咖啡也可以这么喝的时候,就会形成持续消费。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引导需求和培育市场通常需要巨大的金钱或时间成本。阳澄湖大闸蟹历经近30年时间才成功培养出中秋节不送月饼而送螃蟹的市场需求。当然,金钱换时间的方法也是可行的,比如打车大战、咖啡大战以及红包大战!这些都是典型的金钱换时间的市场培育和用户需求培养策略。所以,别再抱怨互联网烧钱了。实际上,并不是互联网在烧钱,而是想要在短时间内培育市场,无论用什么方式,都需要烧钱!
混沌期:吸引流量,但转化率不高
在这个阶段,算命先生发现虽然有更多的人围观他的卦摊,但实际付费的人并没有增加。他开始感到沮丧,觉得自己还不如去工地搬砖挣钱,不值得费这么多闲功夫。于是,他拦住一个老头,希望能够说服他算一卦。老头表示担心被骗,但算命先生通过引导他去吃饭来解除了他的疑虑。老头告诉算命先生,他年轻时做生意时,通常只需要15秒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个印象可能决定了别人是否愿意和你做生意。主要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相貌、沟通和装备。相貌方面,老中医要有白胡子才更可信;厨师要看起来像个专业的厨师;美容整形行业的从业者要长得漂亮,皮肤白。沟通方面,谈吐可以显示一个人的修养;所以在算命这行,太接地气是不行的,必须说一些模棱两可、看似高深的话来唬人。装备方面,房地产老板谈生意都要开豪车,你开小车去谁会相信你呢?算命先生听了老头的话,深感受益匪浅。他认为人生处处都有学问,每个人都能成为他的老师。然而,老头突然打了他一下,让他不要只说不做。
包装外形
算命先生决定改变自己的包装外形,以吸引更多的顾客。他决定购买一个假胡子、假白头发的套装,只需要39元,而且包邮。他还买了一套29.9元的道士服装,这样就能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他还师从龙虎山天师道的第XX代传人,这样更能增加他的信誉。他的形象如下图所示:
谈吐包装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专业,算命先生决定回家认真学习《周易》《八卦》等古籍,以便在与人交谈时能够用古风成章的白话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还注意到,有人经过卦摊时会说一些特定的话,并配合适当的表情,比如:“唉,此人有难!”、“大福之人!”、“好一个天纵奇才!”、“这先生相貌不凡,可惜可惜……”
装备包装
为了增加卦摊的神秘感,算命先生购买了一些装备,如器具、符录和古籍。这些装备看起来古旧,并且使用繁体字和篆体字,而不使用简体字和宋体字。他通过淘宝购买了以下物品:
果然,围观的人开始转化为顾客,生意变得非常好。每天晚上结帐时,算命先生都会开心地笑出声来。
运营者说:当用户开始围观你的时候,你就要考虑如何变现了!这几乎是所有互联网行业的必然逻辑!即使是免费的产品,如360和微信,也要考虑增值服务;滴滴也在思考如何盈利;微博、头条和朋友圈也在努力寻找变现的方法。仅仅被人围观而没有收入,短期内可以糊弄投资人,但长期来看,没有盈利能力的企业迟早会暴露问题。最近许多大公司都开始裁员,这实际上是因为它们的盈利能力不足,而投资人也开始变得谨慎。在考虑如何变现时,运营者需要具备两种能力。首先是实实在在的硬实力,即如何提高转化率。这需要通过调整运营策略、产品策略和营收策略来实现。其次是一种相对虚的能力,可能需要涉及到理论范畴。比如,有人在一个群里说:“不要试图把用户变成客户,当有人在围观的时候,他就已经在产生价值。”这是一个相对客观的说法,否则如果将围观的人归类为垃圾流量或用户,只为了达到付费的KPI,那么最终结果就难以预料了。例如,肯德基和麦当劳从不把蹭网和享受空调的顾客赶出门。这是一种哲学思考,虽然有些抽象,但并非重点讨论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讨论红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三个话题。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