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赚平台项目优化方案
"董,你对这个项目的了解应该很清楚。我有两个要求:首先,我们投入的几千万资金不能白白浪费。其次,新的产品模式不能过于偏离我们目前的业务。"
听到XXX公司董事长的要求,我感到很沮丧。之前我准备了一些消费金融产品和个性化定制产品,但现在看来只能在给定的框架内发挥了。目前这个项目已经陷入了困境,四个月前开始出现了急剧下滑,公司规模也从300多人缩减到了30多人。我必须想办法挽救这个项目,但最困难的是如何在现有框架内进行优化,以打动这位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董事长。
这个项目是一个手赚平台,通过真实的物品和现金奖励与虚拟货币运营。曾经一度非常成功,积累了上百万的会员。但几个月前开始出现了急剧下滑。我在2017年初接受了朋友的介绍,开始对这个项目进行优化。
项目产品诊断
产品的现状
产品的资源
1)平台产品
-
电商板块,允许虚拟货币和实体货币的兑换。
-
平台活动,包括摇奖、抽奖、砸金蛋等,参与虚拟货币。
-
手赚类产品,包括答题、看广告、注册下载等,获得实物、虚拟货币和实体金币。
2)用户积累
-
B端客户,包括实物兑换和广告投放客户。
-
C端客户,拥有超过百万的会员数据。
3)团队
- 20多人的技术团队和个位数的运营团队。
可利用的资源及特点
-
超过百万的注册会员,特点是喜欢小利益,喜欢玩游戏,熟悉互联网,上网时间充足。
-
广告主资源,他们缺少C端客户,希望用实物抵扣广告费用,希望广告投放能带来效果而不是僵尸客户。
-
虚拟货币资源,建立了完善的虚拟货币运营模式和平台,目前还有数十万会员拥有平台虚拟货币。
-
平台产品相对完善,包括实物兑换、电商、互动活动和营销传播。
创新型产品:手赚+游戏运营产品
基于现有产品模式、资源和B端&C端用户特点进行有效延展的创新型产品:手赚+游戏运营产品
产品优化的特点及要解决的问题
1. 横向延展的游戏运营平台产品
1)在原有手赚类产品的基础上,引入游戏运营平台产品:
a. 目标用户相似,都是固定周期在线的网民,平台已经积累了百万用户,可以作为游戏厂商合作的基础。
b. 互联网平台吸引用户的基础是“要么好玩,要么有利可图”。手赚产品解决的是有利可图的问题,而游戏运营产品解决的是好玩的问题,将二者结合将能快速吸引用户注册。
c. 盈利模式多样化:游戏充值的分成比例相对可观,植入游戏运营产品将能促进平台的盈利。
d. 改变平台用户构成:平台游戏产品将原先的水军和贪小便宜的僵尸用户转变为高价值、年轻且购买力较强的游戏用户。这降低了广告主投放互动类广告的风险,并为广告主引入高净值的活跃用户赢得认可。
2. 虚拟兑换产品植入游戏
虚拟货币是平台原有产品,虚拟货币兑换商品和奖励也是原有产品,添加兑换券产品的研发周期和成本很低。
兑换券可以用于兑换实物和平台虚拟货币:
a. 实物券可以由广告主/平台投放,满足一部分广告主希望用实物抵扣广告费用的需求。兑换需在平台进行,这样能将用户留在平台上,而平台的电商板块已经具备开发成本和周期较低的优势。
b. 虚拟币兑换券由平台提供,玩家通过玩游戏获取虚拟货币兑换券,并用虚拟货币兑换平台商品。现有的虚拟货币兑换商品产品已经存在,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将兑换券产品与合作游戏的关卡或元素结合,当玩家在游戏中获得实物兑换奖励时,能有效提升游戏产品的粘性和竞争力。
3. 虚拟货币+现金充值产品
-
虚拟货币作为游戏充值现金产品的补充,能降低游戏玩家的成本。
-
虚拟货币可以通过平台任务获取,也可以通过玩游戏通关获取兑换券,既延续了手赚平台产品的模式,又能有效提升游戏和平台的粘性。
2. 纵向延展的游戏广告运营平台产品
1)游戏产品中植入广告
-
增加合作机会:游戏开发者在资本热潮时追逐游戏市场,现在需要资金流来保证游戏的发展。通过广告植入,可以为游戏开发者(非顶级开发者)提供更多盈利渠道和能力。
-
高价值广告投放媒体:游戏用户真实可靠,具有较高的价值。与传统媒体不同,游戏广告植入效果更佳,吸引力更大。
-
平台拥有丰富的广告主资源,优势明显,将能快速吸引广告主回流并产生价值。
-
游戏运营平台将吸引大量游戏开发者,除了获取充值分成收益,还可以为其提供用户导流,从而二次开发流量价值,有效提升平台的盈利渠道和能力。
2)实物兑换券广告植入模式
-
有效提升游戏对玩家的粘性。
-
满足一些广告主使用实物作为广告费用的需求,更易产生合作共鸣。
-
从“单一”广告投放模式转变为“组合”广告投放模式:平台的兑换券与CPM投放结合,玩家在游戏中获得/争抢兑换券,激发参与热情和互动,同时加深对品牌和广告内容的记忆。
以上是针对一个濒临死亡的手赚类项目进行产品创新优化的实例。这个优化方案得到了该纳斯达克某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充分认可。
我从2011年开始做产品经理,设计过广告联盟平台等很多商业模式和产品。希望与有兴趣和不同意见的朋友一起交流和成长。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