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个人的运营知识体系
今天终于要来讲运营知识了。虽然写这个的时候有点不喜欢,因为感觉从知识付费的兴起开始,很多人都出现了知识缺乏的现象,好像做任何工作,尤其是互联网工作,如果没有系统的知识框架和逻辑思维,就会很吃亏。甚至在运营领域,也演变出了两个核心要素:运营知识和运营技巧。如果不懂运营知识,好像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运营人员;如果没有运营技巧,简直就令人抓狂。这种情况真是奇怪啊!然而,我自己也在做着类似运营知识分享的事情,所以今天我们的内容就围绕着“我眼中的运营知识以及如何构建自己的运营知识”展开。
知道运营知识是一种学问
运营知识,无论如何都可以算作一种学问。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个视频,马云老师在一个会议上说:他不太喜欢现在教育中对待布置作业的态度。明明上课已经教了6个小时,还要布置3个小时的作业,这让他有些不确定其中的因果关系。
从这个思路出发,我们现在希望了解甚至构建运营知识的人,大多数都是运营工作者,都希望通过获取运营知识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成果。然而,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运营工作,基本上要超过9个小时,难道我们不能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转化为知识吗?为什么还要额外去学习?到底运营是有多难、多复杂?实际上,对于知识获取的行为,很早就已经开始了。九年的义务教育就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而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制度。应试教育强调考试成绩、背诵和解题,与素质教育不是相对的两个概念。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从教育所包含的模式可以看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对应的,而从教育中反推出的学习知识类型应该同时包含了应试和素质两方面。
1. 应试运营知识
应试运营知识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的知识,也就是为了能够取得一定结果而学习的知识。这类知识大多经过验证可行,就像加减乘除的方法,也像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各种运营概念。应试运营知识可以让所有的运营人员都能学习到基础知识,从而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2. 素质运营知识
素质教育更加注重人的能力,表明了能力的本质是创造性能力和自学能力。素质运营知识更偏向于思维逻辑,它不仅告诉你基础知识,还引导你如何不断独立获取新知识并加以运用。因此,运营知识并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对于知识也需要进行划分,明确自己所处的层级和需要的类型,才能快速找到对应的信息。
构建应试运营知识
1. 运营的基础知识
应试运营知识包含了基础知识,例如一些简单的定义、展开的子项等。比如:
-
运营是什么
-
运营的发展
-
运营的工作内容
2. 构建运营知识系统
以上一系列知识都属于运营的基础知识,那么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运营知识呢?其实有一个有趣的方法,就是把它看作一个“产品”。将所谓的运营知识具象化,通过不断的升级迭代和与其他具象化的产品进行对比修订,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产品,甚至是自己的知识系统。我比较推荐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具象化。这是我在2017年7月做的一张思维导图,经过多次修订,现在再看也觉得还不够充分。首先,不管目前这个导图是否完整或者完美,至少它是清晰的。而且要强调的是,思维导图只是一个工具,它不是让你去做这张图。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通过表现主题之间的关系,建立记忆链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其次,我理解的是:只有将自己获取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通过二次表达输出将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分类和关联,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那么如何开始构建呢?首先,我们需要进行初步学习。初步学习的关键是建立在被验证过的基础知识上。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前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了。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打好基础。我建议从阅读一些书籍开始,比如《从零开始做运营》张亮著、《运营攻略:移动互联网产品运营提升笔记》陈辉著等等。这些书籍的作者都是运营行业的前辈,他们的运营知识系统已经被验证过,并且已经被印刷出版,说明它们的内容比较完整,不像网络上那些碎片化的知识。接下来是写作业的步骤,其实很简单,就是将阅读过的书籍中的相关知识节点制作成思维导图。然后,我们需要进行修正,包括自己的修正和他人的修正。自己的修正是指根据自己目前的工作内容进行调整,比如我一开始从事内容运营,所以我主要关注内容运营方面的知识点。而他人的修正则是指同一知识点的其他人的表达方式,了解他们的观点以及是否有需要补充的内容。通过这样的修正,我们基本上可以构建出应试所需的运营知识体系:1. 应试的运营知识是基于被验证过的基础知识;2. 将运营知识看作一个产品,逐渐优化;3. 从学习前辈的经验开始复制,结合自己的修正,再对比其他人的完善。对于这种基础知识,我更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了解完这些信息,我们就能大致了解运营的概念以及它能够带来的效果,无需深究理论。## 创建素质运营知识创建素质运营知识应该是最重要的一步,但我觉得前面花了比较多的篇幅来讲一些基础知识,现在感觉这一部分可以涉及的内容不是很多。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提到运营入门的标准是会自定KPI。同样地,素质运营知识的掌握也有一个标准:能够做有数据支持的事情。关于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先暂且放一放,先回到如何创建素质运营知识的问题。实际上,只需要两个关键点就可以搞定:运营目的和运营手段。让我们来复习一下:### 1. 运营目的与手段运营目的有五个:拉新、促活、留存、转化、传播。
运营手段可以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类。
好的,如何通过这两点来创建素质运营知识?我们可以采用双维度和EXCEL的方法。
以用户运营为例,将自己已知且实践过的运营手段写出来:1. 用户拉新的运营手段:发放红包以吸引好友;
-
用户促活的运营手段:每天发送活动报告;
-
用户留存的运营手段:定期抽奖活动;
-
用户转化的运营手段:公司电商产品优先进行团购;
-
用户传播的运营手段:赠送公司专属定制周边产品。请问,你能够填满上面的空白吗?(希望你可以试一试)这样设置的原因很简单:* 关于运营手段,不论是大的运营形式还是具体的操作手法,都有很多种。但你曾经尝试过对其进行分类吗?
-
运营始终要服务于目的,通过将各种手段二维度进行分类整理,你将更清楚地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知识。### 2. 做有数据支持的事情
通过记录过去的实操数据,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各种手段的效果。如果现在需要拉新,你会选择哪个运营手段?如果现在复盘用户运营,你将学习哪个方面的知识?当你的数据变得清晰明了,你所做的每一个运营活动都是有数据支持的,你也不再需要担心自定KPI。所以,创建素质运营知识的关键在于创新能力,通过对已知知识的创新,我们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已知知识可以通过运营目的和手段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并通过数据的支持,将运营知识变成有数据支持的武器,最终实现自定KPI。最后,回到最初的问题——如何构建自己的运营知识?知识固然重要,但行识比知识更为重要,知行合一就是这样的过程。
1. 知识也有层次之分,应试所需的知识更为基础,而素质运营知识则更看重创新能力; -
将应试所需的运营知识看作一个产品,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逐渐丰富;
-
将素质运营知识制作成一个表格,以运营目的和手段为维度进行分类,再结合数据,最终实现自定KPI。无论是应试还是素质,都是内功和外功的结合。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