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运营的招式、套路和思维
先介绍常用的手段,将这些手段整合到运营模型中,并结合常用的思维方式,逐步形成自己的运营框架。然后学习一些实用的运营知识,将其纳入自己的运营框架,以指导将来的工作。产品运营工作通常包括渠道运营、活动运营和内容运营。可以选择其中一项或几项来应用运营模型。简单来说,运营模型是指导思想,而渠道运营、活动运营和内容运营则是实现手段。根据指导思想的每个步骤,划分实现手段,把握运营的节奏,回顾运营工作,优化流程,并不断循环进行工作。
运营手段常见的有:渠道运营、活动运营、内容运营和用户运营。
-
渠道运营包括渠道、人群和素材三个要素。渠道可以分为主动渠道和被动渠道。主动渠道是指用户主动发起的行为,这类用户较为精准。常见的主动渠道包括搜索引擎渠道(如百度、360、Google等)和专属应用渠道(如ASO等)。被动渠道主要通过圈定用户来推送用户喜欢的内容。常见的被动渠道包括信息流广告(如头条广告、朋友圈广告等)、自媒体(如头条、百家、大鱼等)、论坛和EDM等。人群是决定是否选择投放渠道的主要因素,至少要确保产品与渠道的匹配。例如,最近了解的一个项目,趣练舞,针对的是30-45岁想要塑性和减肥的一二线城市女性。根据这个用户画像,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30-45岁女性分为专职宝妈和职场女性两类人群。根据人群的活跃平台或平台的用户画像,选择适合产品的渠道,以实现产品与渠道的匹配。素材在投放阶段起到决定点击率的作用。根据人群的画像,选定并制作出符合用户关注点和产品独特之处的宣传材料。例如,塑性的用户可能关注腰部赘肉、瘦胳膊和瘦大腿等局部减肥问题;关心减肥的用户可能更关注整体的体重减轻,而产品的独特之处可能是一对六线上私教。根据卖点文案和图片,制作出5个不同角度的素材,进行点击率测试,并选择两组点击率较好的素材作为投放素材。
-
活动运营是利用各种活动手段来提升用户的目标指标,这个指标可以是拉新、留存或付费等。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比较多,例如双十一、双十二、618等。活动是一个费时费力的大项目,一般包含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三个阶段,其中大部分工作是在活动前完成的,而效果则需要在活动后才能看到。活动前需要进行用户调研,撰写方案,投入资源,并控制好各个节点。用户调研是根据目标用户设计活动的主题、流程、奖品设置和传播点埋入等。方案撰写包括背景、目的、时间、地点、对象、主题和流程等。资源投入包括文案撰写、页面设计、功能开发、奖品、预算和投入渠道等。节点把控是确保活动前期准备工作按时完成,避免某项工作无法完成导致整个活动推迟。在投入活动之前,需要进行活动测试,确保整个活动流程顺畅进行。
-
内容运营不仅仅是写文案,它涵盖了互联网上所有的文字、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内容。虽然大多数运营人员接触到的是文字内容运营,但这只是一个片面的看法。内容运营主要依赖于自己的网站或第三方平台,其中包括软文的内容写作技巧。这里主要介绍自媒体平台的写作技巧。
一般文章写作有三种:原创、采集&编辑、翻译。在原创文章中,标题的吸引力是非常重要的,常见的标题类型有数字型、疑问型和负面型。而内容的写作技巧主要包括实用性、创意性和易懂性。内容的写作方式可以是新闻类型、技术分享、经验心得和情感故事等。在进行内容运营时,关键是要注重素材的收集,以及订好内容方向。用户运营则是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举办活动和创造内容来吸引和留住用户。在用户运营中,需要绘制用户画像,搭建用户体系,并设置用户玩法来提升用户活跃度和降低用户流失。运营模型则是将运营手段套入到模型中,常见的模型有漏斗模型和AARRR模型。漏斗模型的理论基础是AIDMA理论,包括关注、兴趣、渴望、记忆和行动五个阶段。而AARRR模型则分别对应了应用生命周期中的五个重要环节:拉新、激活、留存、变现和推荐。
变现可以通过优惠活动来刺激用户,提高他们付费的意愿。内容在这方面起到了辅助作用。
自传播需要让用户感到惊喜,从而产生传播的意愿。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利用互惠原则的活动来促使用户进行传播,比如编程软件提供分享邀请码,用户填写后即可获得VIP。我们每天也能在群里看到有人邀请我们参与砍价,这也是利用了互惠原则。牢记运营模型在运营工作中非常有帮助,即使你认为它对你没有帮助,也会在未来的面试中发挥作用。
运营思维是做好运营工作的关键,常用的思维方式包括目标思维、产品思维和数据思维。
目标思维在一般的运营工作中非常重要。领导会给定一个目标,或者按季度确定运营目标,需要将目标进行拆解,并按照运营的方式拆解渠道目标。要时刻牢记,所有的运营手段都是为了实现目标而采取的。
运营与产品的交互最为频繁,因此需要理解产品的基本逻辑,能够理解产品的PRD文档,并了解产品的常见术语,如MVP和PMF。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抽象能力,例如将常用的提升数据指标的手段进行产品化,以提高运营的整体效率。
数据思维在运营工作中占据很大一部分。需要从数据中分析现有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良好的数据思维,数据只是冷冰冰的数字,无法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总结以上所述的常用招式、套路和思维,从小白的角度整理并熟练掌握这些问题,能够减少踩坑的次数。这里涉及到了一些方法和技巧,只是在思维上做了一些提升。在真正的工作中,招式和套路只能帮助小白快速成长,减少踩坑的次数。在运营工作中,踩过的坑越多,成长的速度就越快!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