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运营最底层的3个能力与3个核心思维
从用研转做运营已经3年多了,也经历过大大小小的业务项目,回顾这3年,总结一句话就是:如果你不掌握运营的底层能力,看再多的方法论,也只是别人的。最初做运营,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怎么感觉运营就一直在打杂,也没有人带……看了那么多课程、书籍上的方法论,可是总不会用… …运营的分类那么多,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社群运营、策略运营、产品运营… ,我到底要怎么选,怎么锻炼自己。简单来说,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工种是非常不标准的,各家公司对岗位的职责定位也有较大差异。如果初次接触运营,没有结合自己的行业特征去系统化地思考,那么,你做的运营就只能是表层的,能带来的价值也有限。这篇文章,就和大家来聊聊,做运营最底层的3个能力,以及3个核心思维。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互联网公司的运营究竟做什么?我理解的运营是,通过在各类场景下和用户产生持续互动,帮助用户提供某种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需求,甚至让用户持续买单。比如知乎,在你针对某类问题进行搜索时,可以给到你一些高质量的回答,从而满足你对问题的解决诉求,后续你持续在知乎上搜索,甚至购买一些付费课程。在这个场景下,高质量的回答、付费课程,是运营需要做的,因为这里涉及到知乎平台的流量获取、KOL运营、用户运营、业务转化策略等工作。从业务底层逻辑来看,运营最终的目的都是获取用户、维系用户、获得收入,其他的无论是活动、内容,还是社群等等,都是手段。(来自三节课老黄)所以,从获取用户上来说,你会看到不同的公司,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拆分出了很多获客的运营岗位,比如增长运营、内容运营、流量运营等。从维系用户和获得收入上,你会看到比如活动运营、社群运营、用户运营、会员运营、产品运营等岗位。像知乎、豆瓣这类社区产品,其价值取决于用户的使用频次、使用时长,所以,运营就应该侧重用户维系。像链家、婚礼纪、出国英语培训这类低频产品,大部分人一生可能就只发生一次,所以,运营就应该侧重转化,使业务快速获得收入。既然不同的公司,对运营的职责定位都非常不标准,那么,运营人最基本能力及思维模型又该如何修炼?# 运营人的3个底层能力在这几年里,对于用户的获取、维系、转化三个环节,我都有经历。虽然每个环节做的事会有差异,但是,有3个底层能力,我认为做运营的人都应该具备:1. 好奇心
-
市场和用户洞察
-
协调沟通## 1. 好奇心做运营,一定要让自己时刻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这里是说,你的心态要开放,可以不了解,但不要缺乏好奇心。能捕捉到新的商机或者友商的新玩法,然后思考这些新鲜事物对自己的业务是否有帮助,以及如何落地提升自己运营的效率。我举个例子。2020年7月,由于公司业务的调整,原本负责内容运营的我,被调去负责老客户续费加保团队的业务策略制定。经过对关键角色的访谈,诊断了续费加保业务现状问题。从3种不同的流量来源、7种不同的撞单成交场景(多个顾问跟进1名客户)去划分客户归属和业绩归属。在经过一个半月的时间,迭代了3版流量分配策略,相比之前,顾问之间很少出现因为业绩归属而吵架的事情,并且后续也沿用了这类分配策略。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在个人微信切换成企业微信的环境下,留下了一大批个人微信上的客户需要去维系和转移,再加上顾问离职,需要将这批客户资源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团队,去提升客户体验和业务转化。但是,你是否能想象到,这个策略是没做过代理人、没用过企业微信的运营人制定出来的?当时为了做这块业务策略,我个人研究过国内外主流的四种孤儿保单分配模式,也私下请教了几个老保险人,自己也注册成为了保险代理人。可想而知,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快速学习能力,是可以帮助你提升运营效率的,这次的项目也为我后续做保险行业的运营打下了铺垫。## 2. 市场和用户洞察2020年疫情后,各大公司都逐渐开始使用企业微信。去饭店点菜,服务员都会把你引流到门店的企业微信,告诉你,每天参与群内的抽奖,可以获得免费吃一道菜的机会。这是很典型的私域案例,利用抽奖把到店的自然流量转化到自己的企业微信,方便后续持续触达客户,让客户经常到店消费。2021年8月,我负责的业务是保险代理人的运营,简单来说,就是维系保险代理人与平台的关系,进而促进次年在平台续费。最初接手这块业务时,我发现平台付费的保险代理人,只有不到5%的人和我们运营人员建立了微信好友关系,而且还是运营主动回访过去添加微信,这对平台和代理人的触达维系影响很大。
在综合多个竞品调研、代理人访谈以及个人近两年的展业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仅对代理人付费成功后的推送消息进行了微小的修改。通过提供代理人线上展业资料包、MDRT名师课堂和日常答疑等展业利益点,我们成功地促使代理人加入企微的主动性从不到5%提升到近40%,并持续保持在这一水平上。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由于疫情影响,代理人的线下展业受到了影响,因此通过借助线上视频号展业热点,促使代理人加入企微以获得福利,从而帮助他们展业。过去,我们在进行用户研究时,通常将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转化有价值信息作为整个研究流程的核心。而现在,作为一名运营人员,我理解的洞察就是尽可能地将自己沉浸在真实的用户场景中,成为一个典型的真实用户,然后快速得出阶段性的小结论,并通过优化策略快速验证这些结论。
在运营过程中,协调沟通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经常需要与产品经理、BI、研发等岗位进行交流。为了让对方能够快速理解自己的意思,运营人员需要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为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好地合作,建议对不同的沟通对象进行个性化的沟通:对于同级别的沟通,要快速与对方对齐背景、问题和解决方案,甚至彼此的KPI,以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否则,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什么要优先考虑你的需求呢?对于上级的沟通,要按照时间和进展的节点进行汇报,先说明结论,再展开论点,并告知下一步计划以及所需资源。对于下级的沟通,要明确目标,抓住过程,强调结果和复盘。
除了基本的能力外,运营人员还需要具备三种核心思维:流程化思维、精细化思维和规模化思维。流程化思维是指在面对问题时,不陷入问题细节去寻找解决方案,而是还原真实的流程场景。以我之前从事的汽车融资租赁业务为例,当时客户对平台购车的不满意很多,为了提升汽车消费者的购车满意度,我们需要梳理消费者在平台上的购车全流程,包括线上看车、线上咨询、线下交易、等待提车和用车等五个流程,并找到可以优化的点。精细化思维是在流程化思维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用户进行分群,为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个性化的运营策略,从而显著提高运营效率。以会员续费活动为例,通过将会员划分为不同的续费节点,给予不同文案和利益点的刺激,我们成功提升了续费转化率。规模化思维是指在找到一个可行的业务闭环后,快速扩大规模。例如,在公众号投放项目中,我们先探索了一个高投入产出比的业务闭环,然后进行了大规模投放,以占领更多的引流机会。
运营是一个不太标准的工种,即使使用相同的方法论,结果可能因时间、环境和人力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然而,一些底层能力和思维是共通的。以上是我在转行运营三年后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与从事运营工作的各位一起交流讨论。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