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热点的正确姿势
作为一个运营人员,每天都要追踪热点,那么追踪热点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呢?
追踪热点并不容易今年奥斯卡的出错和尴尬时刻是一个史诗级的事件。颁奖嘉宾宣布错误的得奖者,而真正的获奖者则被请下台。这一事件让很多自媒体感到尴尬和痛心,因为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发布了公众号推文。但是一旦发布后就无法修改或撤回,而且每天只能发布一次。对于在一线奋斗的自媒体来说,追踪一个热点是不容易的。借此热点,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如何追踪热点。
理解追踪热点的意义追踪热点被称为借势营销,是营销者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特别是对于新媒体运营来说。追踪热点可以分为可预测的热点(例如节日、电影、大型活动等)、不可预测的热点(例如新闻、政策、明星等)以及定期出现的情感需求热点(例如压力释放、权利追求、怀旧等)。然而,并不是所有热点都能被追踪到。我有一个朋友叫小萍,她在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负责微信和微博运营。公司领导让她随时盯着网络,一旦有热点就立即去追踪,写段子、写稿件、做设计、录小视频等各种形式。小萍刚刚大学毕业,是一个很听话的女孩,按照老板的要求努力工作。然而,在试用期还没有结束时,她被开除了,因为老板认为她的工作速度太慢,形式不够新颖。当小萍告诉我这件事时,我能感受到她的委屈和无奈。我们追踪热点,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为什么要追踪热点?人类受利益驱动,追踪热点也是为了获得利益。### 1、增强品牌的影响力好的品牌可以通过追踪热点来积累品牌势能。我很佩服华为手机去年追踪iPhone7热点的做法。当全世界都在追踪这个超级热点时,竞争对手华为手机也勇敢地追踪,而且做得非常出色。一句“欢迎苹果加入双摄家族”传达了华为技术比苹果领先的暗示,从而增加了华为手机品牌的势能。
2、增加流量和销量在当今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和时间变得越来越宝贵。而热点本身具有很高的关注度,能够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在面对大量信息时,要么创造自己的热点,要么追随热点,显然前者的成本和投入都比后者高。因此,大家都想追踪热点,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流量。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品牌能像杜蕾斯那样强大,在接近200万粉丝的支持下,每次出现一个热点,大家都会专门去他们那里了解如何追踪这个热点。
追踪热点的具体操作### 1、提前做好准备我个人习惯在做事之前就做好可能发生情况的准备。追踪热点这件事情更需要提前准备,因为谁都不知道下一秒钟哪个热点突然出现。 (1)梳理品牌或产品的核心价值和卖点每个品牌、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和卖点。提前梳理好品牌核心价值和产品核心卖点,在热点出现时思考是否能利用这些卖点。如果你的品牌主打商务手机,那你就不应该追踪王宝强离婚这样的热点,因为与你的核心价值不符。 (2)梳理产品的其他相关价值和卖点除了核心价值之外,有些产品还有多个卖点。提前列出这些卖点,一旦热点出现,就可以对照看看是否与这些卖点相关。
梳理热点类型
常见的热点可以分为可预估和不可预估两类。可预估的热点包括节日、电影、大型活动等;不可预估的热点则包括新闻、政策、明星等。此外,还有一类每隔一段时间会出现的情感需求热点,如压力释放、权利追求、怀旧等。梳理出热点类型后,我们可以思考哪些类型的热点适合追求。可预估的热点容易提前准备,而不可预估的和情感需求热点就相对较难。不过,我们仍然可以对它们进行分类,比如明星表白、明星结婚、明星家暴、明星离婚、明星劈腿等。
确定不能追求的热点
有些热点对于很多品牌来说并不值得追求,比如与自身品牌核心价值不符的热点、政治类热点、负面热点、有争议的热点等。不要为错过这些热点而感到遗憾,因为如果我们不能根据自身价值观盲目追求,那将是在浪费金钱。
确定热点的核心和相关点
当一个热点出现时,我们需要提炼出它的核心和为什么会引起关注。有些热点可能有多个信息量和角度,比如每年的苹果发布会,最新的苹果手机都会有多个亮点。其中一些亮点是有用且能引起关注的,而另一些则可能是无关紧要的。我们需要具备从信息量庞大的热点事件中筛选出无效信息、抓住核心关键点的能力。
思考热点核心与品牌、产品核心是否契合
前面提到了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这里就需要品牌自己评估品牌和产品是否有一个突出的核心价值、卖点与提炼出来的热点核心可以相结合。比如前段时间出现了Uber打车安全问题的热点,神州专车就能够巧妙地利用这一点,宣传自身的安全属性。
确定追热点的目的与目标
在构思创意之前,我们需要确定自己的追热点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是为了提高知名度还是希望通过追热点来销售产品。目的不同,产生的方向和方案也会有所不同。切记,不要为了追热点而盲目追热点。
开始创意的呈现方式
当上述一切都考虑妥当后,我们可以开始构思有创意的呈现方式了。
要成功追热点的品牌需具备以下三种条件之一
追热点成功的品牌要么拥有大量的粉丝基础,要么投入推广费用将追热点的创意推送到用户眼前,要么具备真正有意思的创意能力。
小结
追热点时,尽量选择预料之中的热点,借助几个重点热点,并投入相匹配的资源进行推广。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