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商家被迫二选一,如何选择?
拼多多:请承担责任,停止侵权行为!
4月2日,红人店主“小刘小粒赵大喜”发表了一条长微博,引发了近日的“二选一”讨论。无辜的平台商家被卷入了这场斗争,他们只能在天猫和拼多多两大平台之间选择一家开店,一些商家甚至被直接点名处罚。商家们感到焦虑不安,面临着离开还是留下的抉择。在存量市场下,平台商家面临着重要的决策。
流量争夺战的背后
多年来,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从天猫到京东,再到拼多多和淘集集,“二选一”已经成为中国电商界的常态。在过去,这种竞争主要局限在大型促销节上,但现在,电商平台之间资源的争夺已经成为日常现象。对于商家来说,他们深陷争斗的旋涡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除了被迫选择一家平台外,还有一些商家明确站队,有些是出于立场鲜明,有些则是别无选择。
平台抉择的困境
在市场的高端和中端已经被分割完的情况下,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和抢占新兴的下沉市场,出现了“二选一”的现象,这是市场垄断资源需求的必然结果。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哲哥是一名优秀的裁缝,初来乍到的他想把自己制作的衣服交给集市上的服装店销售。但两家服装店都拒绝了他,因为他没有名气,也没有能力自己开一家店。于是,哲哥只能与其中一家店签订独家销售合同。这样做的结果是,如果对门的果果以更便宜的价格合作,就会出现第二个哲哥,星星的努力将白费,自己也会失去利润。
1. 争夺流量的决策
事实上,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在缺乏政府管控的环境下,市场自由竞争导致了资源的争夺。因此,电商巨头们逼迫商家“二选一”,本质上是为了争夺头部资源,吸引用户流量。对于零售行业来说,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平台需要从细节入手,通过追求头部资源来形成差异化优势。在电商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资源是吸引用户流量的关键。而最顶尖的头部资源则是平台差异化的主要表现,商家独有的产品只能通过入驻某个电商平台来满足用户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努比亚Z17选择在京东首发会引发争议的原因。
还有一些不太好的资源,虽然它们的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但销量却很好。用户通常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品牌购买,因此这些商家拥有自己的用户流量,成为平台争夺的焦点。这种资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可能轻易放出去。
电商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市场开放和政府监管力度较低。电商通过野蛮生长的势头冲击了传统的零售行业。在市场逐渐转为存量竞争后,电商巨头们为了利润无法将传统的线下零售巨头排挤出局。纯电商的生存环境受到挤压,被迫在知名品牌商的夹缝中求生存。然而,大型零售品牌商家的主要销售渠道仍然是线下,约占其所有销售渠道的75%。对于这些巨头来说,在这场游戏中是否要进行“二选一”并不会对他们的生存造成特别大的影响。他们已经习惯了“站队”,只要选择一方平台,稳定地获得流量就可以了。然而,电商平台上更多的是基于电商行业而诞生的原生中小型商家,他们缺乏传统的线下零售市场,也没有建立和开拓线下市场的能力。他们的生存与否完全取决于线上平台所带来的流量,极度依赖第三方平台的存在。甚至有些商家的50%以上的销售额都来自平台的促销活动,这种强烈的平台依赖性使得商家难以摆脱平台的束缚。对于这些无名小辈来说,想要获得更多的流量和曝光度,必须选择更多的平台来广泛散播。这些平台最初的流量主要来自传统的线下零售巨头和早期的纯电商。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后,这些商家聚集形成的大流量成为平台束缚中小商家的借口。一家平台前几名的商家汇聚起来的力量和呼声非常大,他们的离开足以让整个平台动摇。如果一个平台失去了核心品牌的支持,其流量和调性都会大打折扣。然而,对于已经成为头部品牌的巨头来说,“二选一”并不会危及到他们的生存,只不过是换一个平台继续引流,总会有人购买他们的产品。作为“巨人”,他们只会守着自己的盘子,自然不会为了小商家而发声。作为中小电商,他们分布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牢牢守住自己的地盘,难以团结起来,更别说在平台上发声说“不”了。
实际上,此次“二选一”事件的目的不是逼迫商家站队,而是电商平台巨头们想在下沉市场竞争中分一杯羹。拼多多、云集、贝店等电商平台起源于下沉市场,通过收割流量,分食下沉市场中的利益。在城市化和移动互联网增长的趋势下,下沉市场成为了消费升级的中坚力量,也成为了资本争夺的对象。这也是电商平台巨头们要求中小电商进行“二选一”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小电商注定卷入“二选一”的漩涡中。电商巨头们玩弄的“二选一”策略加大了中小电商的生存难度,迫使他们不得不依附于更大的平台。
要摆脱这个“旋涡”,商家需要提升产品质量,加速流量转化。一些商家过于追求数据,冲击平台的排行榜,增加销量。这种心态没有错,但盲目追求排名会让商家更加依赖平台。原本为商家引流而举办的促销活动最终变成了商家不得不做的例行公事。然而,如果能够精准引流,提高转化率,建立品牌信任度,就能减弱对平台的依赖性。关键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身和营销策略上。精准定位用户市场,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优化产品,开发新品,不断创新,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同时,要着力打造爆款,吸引核心客户。爆款虽然火热,但也会过时。因此,在打造爆款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普通产品,尤其是利用爆款的人气,通过关联销售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
商家最直接的选择是依靠流量大、销量高的平台,只选择一家平台。因为出货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商家选择站队发声的原因。虽然电商平台巨头的格局已经奠定,但没有哪个王朝是永远不倒的。作为夹缝中生存的商家,还是要关注市场和政策的动向,抓住能够最大化利益的大平台。
毕竟,相对于商家而言,平台才是真正的强者。妥协于一个强者并不可耻,因为对商人来说,利益才是永恒的真理。然而,妥协于销量高、销售额大的平台可能会招惹其他平台的不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应对呢?如今,传统线下渠道的流量逐渐减少,成本却不断上涨。而电商平台也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流量变得越来越昂贵。对大多数小商家来说,购买流量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在这种情况下,依靠拥有大量流量的社交电商平台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传统渠道一直以销售产品为主,以产品为中心,需要不断进行各种活动和广告宣传。而如今的电商平台主要依靠购买流量,但这种流量只能一次性使用,无法储存,因此需要不断购买新的流量。而像抖音、快手这样的社交电商平台则以人为中心,先聚集用户再进行销售。他们通过内容、社群等方式将粉丝聚集在一起,建立深层次的关系,然后顺便推销产品,而用户也乐于购买。这也是近年来社交电商如此火爆的原因。
反过来主导,利用法律手段自我保护——为什么"二选一"成为潜规则?因为这种行为是不光彩的,是违法的。淘宝和拼多多之间的"二选一"事件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引起关注?因为新《电商法》的实施,将"二选一"的行为从道德谴责提升到了法律规制的高度。随着新法律的实施,平台巨头们自然要"试水"一下,看看新法规的执行力度如何。如果商家们被平台逼得无路可走,他们应该收集证据,进行举报。或许明年的"315"晚会上,我们就能看到你的举报对象"中奖"了。法治的进步需要每个基层个体的推动。如果电商平台非要让你陷入"二选一"的老式战争,那就拿出证据来反击吧!
参考文献:
-
千千 亿邦动力,《阿里拼多多再陷二选一僵局网红店“自曝”求生?》亿邦动力网
-
刘志刚 互联网江湖,《“二选一”成电商节标配:马云的“新零售”怎么就失灵了?》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