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C法则之“算”:传播策略设计中的第三步
本文是关于传播策略设计的第三篇文章,旨在通过重新阐述让大学毕业生能够理解。在之前的两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使用SLTC法则进行传播策略设计的前两步,即“势”和“律”。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第三步,即“算”。
SLTC的第三步,“算”,指的是对传播策略的设计和计划。《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这里的“算”不是指算术或算计,而是指在作战之前,对敌我双方进行综合分析,对战术方法进行谨慎的策划。在采取行动之前,要先“算”到“胜利”,追求“先胜而后战”,而不是先战斗再追求胜利。将这种思维运用到SLTC法则中,就是要将前两步相加:了解品牌所处的“势”,再把握构建认知的“律”,然后对传播进行有充分前提的“算”。
具体来说,“算”的步骤有四个:一算内容、二算形式、三算时机、四算渠道。这四个步骤没有严格的顺序,具体要根据情况来分析。下面我们按照一个常规的顺序来推演。
首先是一算内容。当提到内容时,策略制定者通常会首先考虑“说什么”。但在这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要考虑,那就是明确目标受众。目标受众是谁?你是否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在哪里?有哪些关键特征?是否有具体的用户画像可以定义?此外,你凭什么认为只需要跟“消费者”说,就能实现你的目标呢?要注意,过于追求“精准”传播往往导致传播过于小众,忽视了为更多人提供价值的可能性。因此,作为策略者,你需要熟知那些通过价值普适性来设定受众范围的策略技巧。
接下来是二算形式。构建认知的目的是让受众意识到某种价值,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因此,在问“想说什么”之前,你需要明确要构建的认知是什么。不要纠缠于“老板想说什么”,而是紧紧抓住“要构建的认知是什么”,才能算清楚你要传递的信息。
最后是三算时机和四算渠道。每个传播行为都有它要传达的核心信息。决定传达什么核心信息是很重要的。关于核心信息,首先要注意不要将其与创意表达混淆。创意是如何表达核心信息的方式,而核心信息更接近于要构建的认知本身。此外,决定核心信息时,可以借鉴USP方法(独特销售主张),该方法强调提炼产品独特卖点来作为广告核心信息的重要准则。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我们可以对传播策略进行全面的设计和计划。请记住,这些步骤没有严格的顺序,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从SDi的观点来看,USP理论在今天的传播实践中依然适用,但必须说它已经不是唯一了。在今天,一次传播行为设定怎样的核心信息存在着N种可能性。比如,有的策略会将“我是谁”作为核心信息(如豆瓣——“我们的精神角落”);有的选择功能特性(如某笔记本电脑强调“超薄”),有的选择价格(如一些常见的打折促销信息);有的选择领先性(如某二手车平台——“成交量率先突破100万辆”);有的选择情感(如百度——“每个问题背后,是想做更好的心”),有的选择亚文化(如江小白PK圆桌酒文化),有的选择价值观(如苹果Think Different),有的选择风格(如彩虹糖的无厘头广告)。所以在今天我们几乎可以这样来说:任何能够帮助品牌在用户心智中构建出差异化的元素,都有条件成为核心信息;无论它是一个概念、一种观念、一类情感体验,还是一种风格甚至只是一个数字。那么究竟如何决定核心信息?说到底,就是策略者对建立什么意识,会对消费者的选择产生决定性影响,同时希望这种影响持续多久又涉及多深的思考。它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东西。勉为其难地来说,我们认为核心信息的决定或许大致需要考虑:1. 动机——你希望影响的持续时间。越是追求短期效果,越偏向价格优势、功能特性与领先地位;越是长期,越偏向情感、文化与价值观。
-
对象——你想要对谁说,你的核心信息就必须跟TA有相关性;如果受众面宽而价值点窄,你就要审视这种相关性是不是够强;
-
需求——决定说什么,是你对当前目标受众需求的理解,他们对“解决问题”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需求,哪方面更为迫切?有无机会帮助品牌迎合意识形态需求构建亚文化?
-
优势——你擅长“说什么”,有经验,又有资源说好(可谓“知己”)
-
竞争——竞品说什么,而你又如何思考与其实现差异化(可谓“知彼”)
-
品类特性与生命周期——你的品牌属于什么品类,决定了目标受众对其感知的方向;处于什么阶段,也影响着你要传递的信息。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决定核心信息的因素,大部分来自于本系列2所探讨的“势”,因此可以说,我们对品牌的内部情势、外部形势和整体趋势研究越透彻,我们就越知道要传递什么核心信息。另外别忘了我们在本系列3,“律”这个部分所强调的,无论单次传播设计什么核心信息,都要注意不能与品牌的“价值发现”背离,要持续巩固受众对自己品牌“核心价值”的认知。
算形式算清楚内容,接下来我们来“算”承载内容的“形式”。“内容”和“形式”谁更重要?虽然连广告业的祖师爷奥格威也曾说,真正决定消费者购买的,是你广告的内容而非形式。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包子”和“饺子”都是一张皮裹着一团肉,但就是有人喜欢吃包子,有人喜欢吃饺子。它们两者从解决的问题,针对的场景,到映射在消费者心中的文化意义都截然不同。看来,“形式”与“内容”的重要性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就像物理世界中光的“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有时候“内容”本身就表现为一种“形式”;而有时候“形式”就是“内容”。比如我们前边提到的彩虹糖广告:一个牙买加人在“彩虹”下,一边听着雷鬼音乐一边给长颈鹿“挤奶”,然后发出阵阵怪笑。。。你说它要传递的Key Message是什么?其实很简单,这种“调调”就是它要传递的核心信息,这个“形式”本身就是内容。有人说彩虹糖的广告“不能理解”,感觉很差劲,姑且不评价广告本身,但至少我们搞错了一个前提:广告并不以追求让人理解为第一要务,而是追求让人“感知”。你为什么一定要理解呢?理解只是众多感知方式中针对语言逻辑的那一部分,而广告有很多方式来让人“感知”品牌,据此菲利普·科特勒就曾说过一句深刻而晦涩的话:“没有意义的差异化也是有意义的。”除了特定的风格,在多种信息传递的手段中,现在我们熟悉的传播形式大致有公关、广告、内容营销、事件与活动、赞助以及品牌植入等等。决定采取何种形式,策略者应该考虑:
-
要以目标受众为本,顺“势”而为简单说,人在哪?哪最多?最活跃?我们就应该在哪儿传播。前文我们提到,媒介端的变化,新的信息交互方式的兴起,是策略者最应该敏感的趋势。比如,MINI等品牌率先开设知乎品牌专区,采取问答形式创造数字内容,就容易享受到“顺势”带来的认知红利。
-
要符合传播诉求这条建议看上去比较笼统,但道理很简单,每次传播的诉求不同,形式当然也要区别对待;这里的细节包括:(1)触达率有一次,我问一个儿童手表品牌,你们为什么不继续挑选自媒体大号做投放了?他回答说,没办法通过这种方式做更大规模的触达了,且既有的触达重复率较高。(2)清晰度选择形式,要以能否清晰地传递核心信息为要务。比如,根据策略者对信息清晰度的要求,广告的清晰度最高,公关传播、跨界的Co-Brand行为,因为牵扯到多方对信息的处理,清晰度易受影响;信息所处的场景,顺序也会影响到清晰度。比如,在《大军师司马懿之军事联盟》前播放的一组广告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的清晰度最高,其余则较低。
形式感是影响品牌认知的重要因素。一项研究发现,经常使用社交媒体的人在选择产品品牌时更倾向于没有偏好。虽然这个观点是否成立尚未确定,但需要注意的是,传播形式的形式感对于品牌认知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大型户外广告、体育赛事和娱乐活动中的品牌植入以及朋友圈中的广告,这些传播方式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形式感。相比之下,网络弹窗广告等形式感较低。因此,策略制定者需要记住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即讯息”。
选择形式要充分考虑创意实现的可行性。策略制定者需要既懂策略又懂创意,这是对策略者的更高要求。在选择一种传播形式之前,策略者应该有一些关于创意表现的想法。如果对各种创意形式传递信息的方式了解不多,很可能会选择不够表现力的形式。因此,策略者需要多积累经验,与各类创意主体接触,这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在市场营销领域,保持好奇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
时机是策略制定者需要考虑的第三个方面。策略制定者需要考虑时机,就像开车一样,前方是目标受众,后方是竞争对手。在制定策略时,策略者需要始终关注前方,但也偶尔看一下后视镜。在构思传播时,策略者首先要以用户需求为前提,并提前布局目标受众在不同时间点的重要关切。了解用户什么时候关注什么是依赖于洞察和经验的。传播时机的把握需要深入了解用户的生活场景。此外,基于竞争对手的动态来把握时机也是重要的。策略者需要思考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的差异,根据自身在品类中的地位和实力来选择合适的策略。在时机上,要抓住竞争对手无法跟进或改变的“软肋”,这是非常明智的策略。
渠道是策略制定者需要考虑的另一个方面。策略制定者对内容、形式和时机的构想越成熟,对渠道的考虑也就越容易。在选择渠道时,策略者需要考虑与传播需求的匹配度,研究不同媒体的特征,包括受众群体、典型场景和内容偏好,还要了解竞争对手对媒体的使用情况。在选择媒体时,不仅要考虑其强弱,更要考虑其与传播目标的契合度。在执行传播策略时,与广告投放执行端口的人员多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与内容创意人员沟通可以更好地把握剧情的深层脉络和结构。
初入互联网时,我有幸跟随CEO一同见到了一位他非常熟悉的主编,这位主编负责某门户网站的垂直频道。回来后,CEO告诉我了一些有关在该频道上展示内容的要点。首先,要使用8-15个字的标题,以便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其次,要将该内容放在频道的首屏左侧第三条链接位置,这样更能引起用户的兴趣。最后,最好使用一张悬念十足的剧照作为配图,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用户的眼球。当时我在从事视频网站的工作,所以还告诉我要将该内容放在频道的二屏右侧上方焦点图位置。这个小小的经历让我对于所谓的“跟媒体很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如果你能像了解「掌上观纹」一样了解一个媒体的特点和结构,那么至少可以说,你的策略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了。
本系列探讨的内容属于「发现营销」理论中的「价值植入」模块。请继续关注——SDi传播策略系列- 5
相关阅读:
-
品牌战略与营销策略的区别:如何设计传播策略?
-
SLTC法则之“律”:传播策略设计中需要把握的5个定律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