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业CEO的共性问题与规划思考
给企业做咨询顾问,我经常接触到许多中小型公司的CEO。这些公司涵盖各行各业,收入规模从几千万到几十亿不等。虽然我为他们提供帮助,但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比如,这些CEO对用户需求的理解非常精准,经常能提供令人惊喜的服务。他们对于当下所谓的红利已经消逝并不太在意,因为他们已经在存量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此外,他们非常勤奋,每天都要参加多个小时的会议和调研,让我感到非常辛苦。然而,在与这些CEO的交流中,我也发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他们不擅长制定规划。这个问题有几个原因:第一,行业变化太快,而且公司规模不大,制定规划不仅浪费时间,还束缚了大家的手脚;第二,他们对眼前的事情有很清晰的想法,但一年后的情况却模糊不清,或者他们没有精力去研究;第三,虽然有规划存在,但从上至下没有真正相信它们,缺乏共同的信念,导致规划只是存在名义上。在这个问题上,大家默认规划就是死板的计划。我想谈一下我自己的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
规划不同于计划,是对业务的思考
规划是对公司业务的认识和思考,而计划是具体的执行项目,是我们开会后列出的任务清单。对于规划,我们需要回答一些问题,比如,本质上说这是什么事,我们如何定义它;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之前设定的目标是什么,这些目标是否依然有效;我们目前处于什么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围绕这个问题,解决方法是什么,我们应该先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作为CEO,对业务的看法将决定不同的战略方向和所做的事情。以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张一鸣为例,他从本质上认为今日头条是一个内容产品,而不仅仅是一个新闻客户端。这个不同的定位带来了内容源、分发模式、商业模式和组织架构的差异,最终改变了国内新闻客户端的发展趋势。我们常常分析今日头条和其他新闻客户端的优劣之处以及区别所在,但这些只是具体措施,甚至只是从结果倒推出来的。关键是作为创始人,张一鸣是如何看待这个产品的,它本质上是什么,应该如何定义。这个案例与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思考和认知判断是规划的第一步,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制定规划需要CEO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思考,而不是盲目地投入具体的战斗中。同时,思考之后也需要付诸实施,形成规划和计划,从思考到实施才能形成闭环。
规划只是一个方向,需要不断修正和迭代
CEO对公司业务的规划是基于当前的认知。随着业务的发展,认知也会提升,因此规划必然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正常的,不必担心其他高管和员工会认为CEO频繁更改方向。许多公司的文化都强调"拥抱变化",原因就在于此,必须适应竞争,才能生存下去。举个例子,物美集团的创始人张文中每天都会召开晨会,在其中他可能会突然调整架构,而不提前进行沟通。这可能让人感到突然,但这是需要接受的。我们应该关注自己能发挥什么价值,而不是自己的职位、向谁汇报、有多高的官职。像物美这样的传统零售企业都在追求效率和变革,其他行业更应该学习。既然变化是必然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做规划呢?因为企业在前进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指引方向,具体的行动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进行拆解。经营企业就像打仗一样,一边观察形势,一边应对,一边调整队伍。所有的元素都在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不可能希望在条件确定的前提下做出决策和行动,这是不可能的。因此,规划的过程也是一样的,一边制定,一边执行,一边修正和迭代。
规划要着眼长远,计划要关注眼前
我们常说规划需要思考,思考什么呢?我给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思考业务的终局是什么?或者说,一年后这个业务会变成什么样。作为CEO,务必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这个问题,只有找到答案,才能指导眼下的具体计划方案,决策该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思考清楚这个问题后,再将其拆解到执行层面,就可以制定战略规划。但仅仅有规划而没有具体的计划,公司将飘荡在空中,各个业务互相竞争、侵占市场份额、浪费资源。那么如何制定计划呢?我有两点经验。
-
缩短计划周期,通常在1-3个月之间。对于拥有上万人的公司,考虑到执行成本,可以接受2-3个月的工作计划。比如字节跳动过去几年一直采用双月OKR,即每两个月为一个周期,最近刚改为3个月,都在正常范围内。因为公司规模大,且外部环境变化不像几年前那样迅速。而对于几十人或几百人的公司,可以尝试将计划缩短到1-2个月。特别是初创公司,业务上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前进,这周做的事情可能会指导下周的计划,需要高频率地进行调整。再加上员工规模不大,组织结构不复杂,制定和执行计划的成本也不会太高。
-
重视复盘,甚至将其看作比制定计划更重要的事情。我们绝大部分的执行行为都是同质化的,甚至是周期性的,比如每个月一次大促销活动。因此,复盘的价值会呈指数级增长。团队在不断地踩坑中不断优化,只要流程得到梳理,员工变动不大,通过做好复盘,事情一定会越做越好,公司也会积累方法论和知识结构,这是巨大的财富。
复盘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CEO,复盘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只有高度重视复盘,公司才能进一步投入更多的资源去实施各项措施。比如,各级负责人会组织会议,数据部门的同事会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产研部门会进行思考总结。复盘不仅是公司的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而且需要从高层到底层全面推动。具体的复盘方法相对容易,难点在于推动复盘的落实。
打胜仗与员工士气
在每个阶段都有高速发展的公司中,比如十几年前的BAT,以及后来的TMD,我们会发现这些公司都在不断地打胜仗,并不断吸引顶尖人才加入,员工士气也非常高涨。这种胜利→优秀人才加入→员工士气高涨→公司高速发展→胜利的正向循环是我们期望看到的结果。相反,负向循环则意味着公司的发展不佳。我在参观不同公司时,发现只需要在工作区转一圈,就能感受到公司是正向循环还是负向循环。这种感受与公司的现状是相匹配的。因此,作为CEO,我们必须带领公司和员工打胜仗,推动这种正向循环的发展。
打胜仗是否困难?毫无疑问,是非常困难的。但作为CEO,我们在这个游戏中有着优势,因为我们可以制定游戏规则。比如,我们可以确定要打哪一仗,如何评判胜负,如何管理过程,以及如何奖惩结果。在我创业公司的时候,我制定了一场类似的“战役”。在执行前,我们可以确定只要持续努力一个月,就一定会取得好的结果,赢得这场胜利。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细致的管理,团队之间频繁交流,互相鼓励,每周进行总结和复盘,并最终给予团队满意的奖励。完成这场“战役”后,团队更加凝聚,对公司、业务和领导更加有信心。
保护员工的信心和积极性
在保护员工的信心和积极性方面,也有理论支持。在《福格行为模型》一书中,核心观点是B=MAP。然而,在这个观点背后,作者B.J.福格反复强调主观积极性的重要性。例如,不要认为自己能力不行,而是思考方法是否正确;要降低工作门槛,将任务拆分为更小的步骤等等,这些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积极性。因为只有保持信心和积极性,才能确保事情能够顺利完成。
以上是我在日常咨询工作中的一些感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