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二创”引爆广告流行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一些品牌在被网友二次创作后才变得流行起来。为什么"二创"能够引爆流行呢?我们来总结一下因为"二创"而走红的广告,并试图揭示品牌走红的秘密。
流行密码之一:创作方式
在我看来,一支广告走红有四种方式:洗脑、自发、争议、二创。洗脑是通过大量广告投放来不断洗刷用户的意识,最终形成潜移默化的反应。代表案例有柒牌男装的"男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鸿星尔克的"To be No1!"。自发是通过制作引人共鸣的广告,让用户主动传播。代表案例有NB的《致匠心》、B站的《后浪》。争议是指广告引发社会观念冲突,走上黑红路线,通过网友的赞扬和谩骂而成为话题。代表案例有Boss直聘和知乎在世界杯期间的广告。二创是指广告本身并没有引发流量,而是用户对广告进行再创作、再解读,将其玩转成顶流。代表案例有蜜雪冰城和百度APP的广告。
"二创"的魅力
洗脑、自发、争议、二创这四种方式中,只有"二创"是我们能够把握的方法。在过去几年里,除了百度APP和蜜雪冰城,还有小葵花和飘影等广告也因为"二创"而走红。小葵花的正版广告词是:"小葵花妈妈课堂开课了!孩子咳嗽老不好,多半是肺热,快用葵花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而网友改编后的版本是:"小葵花妈妈课堂开课了!孩子咳嗽老不好,多半是装的,打一顿就好了!"这样的恶搞让多年前的电视广告在互联网时代重新引起了关注。飘影清新啫喱水的广告词是:"看前面的帅哥,清爽帅气!看帅哥的发型,清新有型!飘影清新啫喱水,清新自然!有飘影,更自信!"这条广告在2004年播出,但在2017年成为抖音里的热门BGM,被抖音网友演绎。百度APP和蜜雪冰城的走红离不开推广资源,而小葵花和飘影的走红则完全没有花费任何金钱。很显然,"二创"引发流行的关键因素不是KOL推广或有趣的活动,而是内容本身。
"二创"的密码之一:内容模板
蜜雪冰城和百度APP的广告走红背后有一定的推广资源,但小葵花和飘影的广告完全没有花费任何金钱。"二创"引发流行的首要因素是内容本身。蜜雪冰城的广告音乐取材于美国民歌《Oh! Susanna》,百度APP的广告音乐取材于英国儿歌《Old Macdonald had a Farm》。虽然小葵花和飘影的广告没有音乐,但语言的韵律感非常强。最关键的是,不管是这两首耳熟能详的老歌,还是有韵律的话术,它们都是一种 "小单元循环"。"小单元循环"是所有魔性歌曲的特点,比如 "左边跟我一起画个龙,在你右边画一道彩虹","跟我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小单元循环"的好处是更容易被改编。越简单、越单调的旋律越容易改编,而复杂的旋律则更难改编。"小单元循环"式的音乐和话术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内容模板。用户可以在这个模板上展示才华,但又无法脱离模板的框架。因此,"二创"的第一个流行密码就是打造你的 "内容模板"。
"二创"的引导
2020年5月,蜜雪冰城将自己的主题曲制作成广告片。初期,广告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然而,到了2021年6月,蜜雪冰城的广告片突然走红。这一年里,蜜雪冰城全国范围内的门店开始推广自己的广告歌。蜜雪冰城在全国拥有1.5万家门店,约有10万名员工和1万名加盟商。这相当于在中国的大街上投放了1.5万个媒体广告,而且还是全天循环播放的。除了线下媒体,蜜雪冰城还在线上拥有大量的自媒体账号,包括集团官方号、自营门店账号和加盟商账号。蜜雪冰城(金汇环球广场店)的抖音账号粉丝就有31万。经过一年的线上线下广告歌推广,到了2021年5月,蜜雪冰城发现有一条UGC内容的播放量超过了10万,于是团队开始有意识地引导 "二创"。
蜜雪冰城与一些抖音知名网红合作创作,但我对他们的作品并不看好。实际上,真正让蜜雪冰城的主题曲走红的应该是店员们的改编版本,比如这位小姐姐的喊麦版。蜜雪冰城的走红充满了意外。蜜雪冰城曾经举办了很多店铺活动,例如#摇奶茶赢福袋#、#520蜜雪冰城情侣证#,但真正让蜜雪走红的是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活动——“门店唱主题曲免单”。当网友们去蜜雪门店唱主题曲时,店员们感到尴尬。这个“社死现场”被传到了网上,引发了一大批模仿者。因此,蜜雪冰城只能顺应形势,在四分之一的门店安排了这一活动。从蜜雪冰城意外走红的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关键启示:第一,要通过“二次创作”制造流行,需要经历一个“积累期”。蜜雪冰城将广告歌曲在大街上播放了整整一年,小葵花和飘影也成为了深入人心的广告片。这个“积累期”的意义不仅在于获得大范围的曝光,更在于需要积累大量的曝光次数,以在用户心中形成某种“刻板印象”。而“二次创作”的乐趣在于打破了之前的“刻板印象”,对固有观念进行解构和颠覆。先有常态,才有变异。如果没有深入人心的原始广告歌,电音版、喊麦版、鬼畜版还会那么有趣吗?第二,不要试图控制流行,而是要让流行自然涌现。所有有意图的推广都变成了广告;而所有无意识的传播都成了流行。事物的传播路线是无法被“控制”的,它们只能在“失控”中自然蔓延和演变。我们不应设定明确的推广路线,而是要不断营造发酵的环境,增加流行的可能性,让好的结果自发出现。制定内容模板,方便用户自由发挥;不断积累传播影响力,形成“刻板印象”,为用户的创作提供基础;不要控制传播路线,让流行自然涌现。这一切都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了凯文·凯利所说的“失控”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品牌很难通过饱和式的传播来控制用户的思想。我们必须改变思维方式,将品牌的定义权交给用户,成为一个可以被用户自定义的品牌。
在《失控》一书中,凯文·凯利提出了著名的“蜂群理论”。当蜜蜂离开蜂巢时,并没有一只蜜蜂下达命令,整个蜂巢的工蜂都会寻找合适的蜂巢位置。如果一只工蜂认为某个地点合适,它会跳舞来吸引其他工蜂加入。最终,那个能吸引更多蜜蜂的地点将成为蜂巢的安置地。可以说,蜂群是由蜂群自身管理的。当个体数量足够多,变得足够复杂时,群体智慧就会涌现,群体就变成了一个“活”的系统。凯文·凯利提供的证据是:一只蜜蜂的大脑只能记住6天的事情,而蜂巢却能记住3个月。只要给群体设定一些简单的规则,群体就能成为一个自主运转的生命体。举个例子,动画人员绘制了一群蝙蝠,并给它们设定了一些简单的规则,比如不要相互碰撞,跟上旁边的蝙蝠等等。然后,这群蝙蝠就像真实的蝙蝠一样,在屏幕上成群结队地飞行了。这就是“群众智慧”。这种智慧有很多好处,因为没有人发号施令,群体会根据环境自行演化。因此,在当前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它能更快地适应新的规则。然而,它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无法控制结果,只能孵化出惊喜。回想一下蜂群是如何找到蜂巢安置点的:蜂群是在不断尝试、不断优化中找到最合适的地点的。我们只能不断积累小错误,最终达到正确的目标。我们已经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到组织管理上,比如一些顶尖大公司正在推行“分布式管理”。但是这种思维方式同样适用于品牌传播。面对混乱的传播环境,我们可以选择逆势思维,即控制论,通过确定性来对抗混乱;也可以选择顺势思维,即失控论,创造有序的混乱。传统的品牌理论是控制论思维的产物。首先确定一个品牌定位,然后投入足够的传播资源,在用户心中占据这个定位。品牌会塑造确定性的概念,投入确定性的资源,期望确定性的结果。但是,这种效果的实现需要两个前提条件:重复和封闭。为什么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加入传销组织呢?因为传销组织会屏蔽外界的一切信息,让你每天反复听他们的理论,这个人就被洗脑了。在网络媒体中,重复和封闭这两个条件都被削弱了。媒体利用算法推送广告,算法追求高效匹配,不会低效地重复推送;而网络是无限开放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某个蜂群的一只蜜蜂,我们随时可能被不同的“蜂群”所感染。品牌传播必须学会与“失控”共舞,才能真正影响用户的认知。然而,有趣的是,在价值观念如此动荡的环境下,一些圈子却形成了非常“固执”的信念,比如饭圈。饭圈与蜂群非常相似。蜂群由蜂群自身管理,饭圈也是由饭圈自身管理的。饭圈是粉丝自发形成的组织,粉丝和蜂王具有相似的性质,他们并没有指挥饭圈行动。饭圈中的粉丝会自发地为明星投票、应援、宣传......形成一套明确分工、有思想、有准则的组织。饭圈看似没有管理者,是“失控”的,但这种失控的组织却具有“有序的混乱”,更加坚定的追随者。对品牌的启示是,在一个失控的环境中,仅仅通过传播手段来攻击用户的心智是很难获得用户的追随的。真正让用户无条件支持的方法是让用户参与其中,与用户共享品牌。品牌必须拥有一种“开源”的机制和文化,允许用户自定义品牌,才能拥有真正的追随者。
品牌如何能被用户自定义?
品牌需要通过让用户自定义来让用户产生“拥有感”。具体实现方法有两种:
1. 体感升级:从群体沟通到一对一对话
大量品牌都在致力于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体验,比如百度APP推出的“问一问”服务。这项服务通过提供1对1的实时回答,让用户感受到个性化的关怀。与之前的搜索产品相比,用户在“问一问”页面咨询问题时,是由真人答主回答问题,而不是机器。这种一对一的真人问答服务给用户提供了专属感,让用户更加拥有品牌。
此外,个性化的体验不仅限于问答服务,在产品、运营和销售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让用户自定义。品牌应该从群体沟通过渡到一对一的对话,以增强用户的“拥有感”。
2. 权利共享:让消费者成为合伙人
品牌可以通过共创来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的诞生过程中。例如,乐高通过“LEGO Ideas”平台与用户共同创造商品。用户可以在该平台上上传自己的乐高作品,并通过投票来支持自己喜欢的作品。如果一个作品得到10000名用户的支持,乐高团队就会对其进行评审,最终通过评审的作品将成为乐高的新品。通过将商品开发权分享给用户,乐高不仅节省了创意设计成本,还获得了大批拥趸。
除了新品孵化,品牌还可以将部分经营权交给用户。例如,在社群运营方面,品牌可以赋予社群成员权限,让社群成为自运营的组织。这样的做法不仅让社群产生终极价值,也让品牌不仅属于企业,也属于每一位用户。
总结而言,品牌要开放部分经营权限给用户,让用户参与到品牌建设和传播中来,让品牌成为用户自定义的品牌。
结语
在当今失控的时代,品牌不应将用户视为禁脔,而应将其视为细胞。通过让用户参与自定义,品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并赢得用户的忠诚。因此,做一个能被用户自定义的品牌是至关重要的。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