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设计赋予产品人格?
产品和品牌都需要拥有人格,因为冰冷的机器无法与用户建立情感共鸣。为了实现这一点,产品需要进行情感化设计,也就是赋予产品人格。在商业世界中,我们利用人类自我倾向机制来实现品牌人格化。这包括品牌logo、slogan、产品包装、形象代言人、吉祥物形象等,所有这些都一致的为自家品牌传达出一个富有个性的正面人格形象并存在于用户心中。这样,当用户看到产品或品牌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将其拟人化,从而建立情感联系。产品同样需要人格,因为人类需求已经进入马斯洛需求第二层级:情感需求。人机交互需要建立情感交流,而冰冷机器无法提供这种体验。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情感化设计产品,赋予其人格,让用户与其建立情感共鸣。
微信是一个非常得力的个人助理,成熟稳重、办事高效,每天处理我的访客和信息事务,非常值得信赖和依靠。它的成熟稳重体现在整体视觉风格,与QQ的跳跃活力形成鲜明对比。微信的定位和品牌战略都是为了体现成熟稳重值得信赖的人格。办事高效则体现在微信的交互体系,让用户使用起来十分顺畅。
淘宝则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店小二,每个人进门都主动热情推荐起来:“欢迎光临!老板来看看这个新到的,便宜又实惠!再看看那个喜欢么?”这种热闹气氛和各种促销活动吸引了很多用户,使他们不仅仅是来看看,最终还是会被各种促销引诱下手。
天猫则是一个气质美女,高级洋气,又自带“猫”的小资调性,一颦一笑国际范儿,她可能不用说太多,一个眼神就已经把你征服。这种高贵典雅和小资情调吸引了很多用户,使他们愿意在天猫购物。
本文讨论了如何通过人格化设计来提升产品的情感化。在人格化产品之前,需要根据产品战略、市场定位,以及使用场景和受众人群来分析,得出一系列信息,并从中发散提炼出产品应该具备并展现的人格词汇。本文以一款企业福利产品为例,通过分析得出一些信息:这是一款集结企业福利健康关怀和协同办公的功能聚合型产品,供企业员工使用,大部分使用场景在公司并且工作过程或间隙时使用。通过这些信息提炼出相关人格词汇:多职能,高效,关怀,专业,靠谱。
确定人格特征以后,以此为核心赋予产品人格化设计,也就是情感化设计,用设计手段从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面将人格特征映射到产品上。本能层即产品的外观,用户接触产品时的第一印象。好看的产品会给用户带来正面情绪,因此商家会把产品外观设计成符合用户内心需要的那种好看的形象。对于企业福利产品设计,本能层也就是视觉风格,体现在颜色,页面质感,元素形态,配图风格,字体等等。每一个视觉元素都有自己的情感,不同元素的组合搭配也会传达出不同的情感。
行为层即产品的效用和交互体验。行为层设计之于产品,如同椅子要坐的舒服,剃须刀要刮的快速干净,雨伞要轻便坚固等。当然这些显性功能需求容易完善,难的是挖掘并满足用户隐性需求,这方面做的最好的莫过于苹果产品,iPhone能做到当今全球影响力,主要靠的不是产品外观,而是iOS系统带来的完美体验,彻底告别功能机时代,也因为行为层的超凡表现直接影响了品牌在反思层的影响力。
可见创新体验对产品的影响非常重要。然而,创新并不容易,更多的时候是进行改进。设计师需要善于观察用户行为,发现行为痛点,并挖掘潜在需求。常规的流程包括用研访谈和观察行为,主次人物模型,分析使用场景和竞品分析,确定内容/功能需求,确定概念模型、信息架构和流程,以及交互原型。回到前面的企业福利产品,其原型主要采用了常规的tab标签式交互框架和图标入口导航+卡片信息流样式。因此,需要在现有常规的交互模式下优化和改进体验,尽可能给用户带来正面情绪,并赋予其人格特质。
在产品和用户交流的最基本层面,文案风格直接体现人格特征。因此,企业产品的文案力求言简意赅,但要符合口语习惯,避免过于机械冷漠。此外,产品的操作前应该是可预知的,操作时应该有反馈,操作后应该可以撤销。这些操作原则同样符合人格特征。比如人与人之间沟通时,专业人士会在一开始清楚地告诉你这件事大概需要分哪几步,找哪些人等等,这就是可预知原则。淘宝分步注册表单页恰恰利用了这一原则。我们通常都不喜欢那些一直没反应的同事,而那些随时积极给予语言、表情或者动作反馈的人更受欢迎,这是尊重对方以及专注的表现。对于产品也是一样,用户任何操作都应该得到反馈机制,这代表时刻工作中,尊重用户。例如,loading动画可以在网络不好的情况下缓解焦虑并打发等待时间;表单页面输入信息及时验证反馈等也可以提升用户满意度。反馈形式不仅限于视觉,还可以充分利用人的感知,比如淘宝购物成功利用听觉反馈,敲击虚拟键盘利用震动触感反馈等。操作后可撤销原则在协同办公应用里很常见也很需要。
良好的沟通一定是流畅的,就像水般流动。在产品中,这被称为flow体验。因此,在视觉上也要配合流感觉,任何操作和转场尽量用动画效果衔接,显得页面更生动、更有活力。但我们始终要明白动效的实质作用,配合提升流程体验和效率,而不是喧宾夺主。
反思层关乎自我形象、自我感觉和记忆层面。反思层受周围环境、种族文化和人际关系等种种元素共同作用对产品形成的反思。赤身裸体下每个人都一样,但穿上衣服,做好发型,戴上饰品,就会有所不同。一个人内心的自我形象直接投射在周围物件上。前面越野车的例子同样,男人喜欢吉普越野车,因为车身上的某些特质和男人内心想要体现的自我形象(man、酷、直爽、安全感、不畏艰难、居高临下)产生了共鸣。因此,个人喜好的本质是内心自我形象和社会地位的反应。自我感觉包括成就感、炫耀感、自豪感和受尊重感等等。在潮流时尚界,充分利用反思层影响,可以进行完全的情绪消费。一双鞋,只需要一个时尚巨咖开始穿,一众小明星跟风穿,立马就成了潮流,大街小巷的潮男潮女们争相模仿,获得的炫耀感和满足感足以掩盖这双鞋本身笨重、丑陋、臃肿等缺陷。江小白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几乎所有白酒品牌都在大谈古典、文化、底蕴,而江小白却另辟蹊径,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平凡的青年。他所说的每句话都精准击中了当下青年内心最柔软的那一块,产生情感共鸣,内心满足,从而让用户对产品产生移情。
妈妈亲手烧的美食和家乡美景总是令人难以忘怀。人们总是钟情于那些能唤起回忆的事物,而iPhone拍照的“实况功能”便是这种设计的典范,它可以记录下照片拍摄瞬间的几秒钟视频,让人们在多年后回顾这张照片时,能够瞬间回到当时的情景中,充满回忆的感觉。反思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但本质上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观者心中有万千世界”。
回到企业福利产品设计层面,我们可以从关怀、尊重和回忆三个方面来赋予产品以人格特征。首先,关怀体现在开屏主动问候“你好”,这是最基本的社交礼仪,而不是“您好”,因为同事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如果可以预设多种问候,不同时段不同问候,比如在下班时间使用外卖功能时说一句“加班辛苦了,加个鸡腿吧”,这样用户会感觉很有趣,也很受关怀。其次,尊重不仅体现在问候语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行动上。作为企业福利产品,必须严格控制营销性质的推送,减少对用户行为的诱导和打扰。无商不奸的言论已经深入人心,如果营销味道太浓,用户会感到反感,总觉得有人想骗取什么。最后,回忆可以通过记录员工的生日、入职日期以及相关影像资料来实现,员工可以不用知道这些信息,但在生日和入职周年这些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可以通过推送一些暖心的祝福和礼物来让员工感到被关怀和赞赏,这些都是可以让用户爱上产品的设计想法。
总之,以上是我对企业福利产品人格化思考和总结的方法。当然,这个方法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改进。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方法来引发大家对这个领域的思考,并且认为未来设计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设计,而是需要将触角延伸到产品周围甚至整个产业,关注产品的整个运转逻辑,以达到最好的用户体验。最后,题图来源于unsplash。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