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短视频:知识传播的新趋势
美与科学
北京的三月,天空湛蓝。一天,抖音总裁张楠送女儿上学,女儿突然问她,“阳光为何如此美丽?” 张楠这个问题让她想到了另一个问题,“美和科学有什么关系?” 她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科学家在从事创造性的科学发明、发现时,通常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科学本身的美,并善于把这种美记录下来。哥白尼、达尔文和德布罗意等著名科学家们都曾感受到科学的美妙。科学家们认为科学不仅追求进步和实事求是,而且包含了许多美好的元素。科学的美好是我们感情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力量的来源。
与张楠不同,NHCC(Nature History Culture Center)的自然纪录片影视团队中年男子段煦,会采用亲自探访的方式,用镜头把他寻找答案的过程记录下来,赋予美学意义。段煦的团队会直接前往南极大陆、北极冰区、南美洲、印度洋探寻一些自然现象,并从中解释相应的科学道理,动物、植物、矿物、地貌都是他镜头里的主角。NHCC的自然纪录片呈现了一个宏观的自然界,内容简单丰富,记录保存完好。
短视频平台在网络上遍地开花,用户对知识内容的需求非常旺盛。NHCC积累了上千小时的视频素材,段煦决定把他们手中的自然科学短视频推向全网,包括抖音。根据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报社和字节跳动发布的《知识的普惠——短视频与知识传播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的2018年一整年来,抖音平台上的知识内容广受用户欢迎。知识类短视频的平均播放量、点赞量、作者粉丝数等,都远高于站内平均水平。知识类大V正在成为新的“网红”。这反映了短视频传播知识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在搞笑流、技术流、可爱流、美妆流之后,知识流开始席卷抖音。
抖音短视频平台上一个名为“地球村讲解员”的创作者,专注于科普天文地理知识,抖音是他目前进行科普传播的唯一平台。他的视频内容简单易懂,已经吸引了738.4万粉丝,作品累计获赞超过2851万,累计播放量超过5亿。其中一条视频题为“现行世界地图有太多假象”,收获了185.2万个赞,播放量累计在5000万左右,其中许多人表示,“我把你的作品全看完了”。
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了两个有趣的现象:首先,在知识类视频中,科普类内容最受欢迎,这些视频的播放和点赞量最高,作者的平均粉丝数也最高。其次,越“硬核”的知识越吸粉,科普类和考试类知识作者的平均粉丝数最高。
为什么这些硬核知识会在抖音上流行起来呢?教育部的四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显示,国内的教育在数量和质量两个层面上都在提升。这种情况引发了另一个社会现象,大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对知识的渴望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参与到知识传播的能力也比以往提高。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为便捷的分享和广阔的连接提供了更多可能。信息大爆发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知识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环节。人们学习知识的门槛也在降低,人找信息的时代已经被信息找人的时代取缔。短视频时代席卷而来,凭借丰富的视听、充分的参与、简短的形式、便捷的制作,短视频成为了一种喜闻乐见、老少皆宜的媒介形式,它足够短的形式在极短时间里适应了现代多数人的媒介消费习惯,并且开始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渠道。短视频制作的便捷和低门槛,激发了普通人参与创作的热情。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够发挥所长,传递经验与知识。这极大地丰富了参与创作的主体,扩大了知识地图,让知识的活力在集体智慧中迸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短视频为纽带进行的知识分享和连接,其本质是知识的普惠。
抖音是在2016年诞生的,不到三年的时间,它已经拥有了2.5亿的日活用户和5亿的月活用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民产品。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抖音平台的内容和用户也在持续的多样化。3月21日,一个名为“DOU知计划”的全民短视频科普行动开始在抖音传播开来。该计划旨在通过短视频这种大众更易接受和参与的方式,介绍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从而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一期行动内容包含:成立一个科普顾问团、发起一次短视频科普知识大赛和推出一项知识增容行动。在2019年,抖音计划举办三场科普知识方向的挑战赛。针对内容层面,抖音计划携手MCN及专业的内容生产机构为科学家们提供视频创作知识,让精通科学知识的科学家与熟悉抖音玩法的专业团队共同产生内容,实现优质内容与趣味表达形式的结合,让有用的知识更有趣,让有意思的形式更有内涵。
王闰强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负责新媒体部的日常工作,2018年他和团队决定在抖音运营一个名为“中国科普博览”的账号,不断往上面输送硬核且有意思的知识性短视频。半年多的时间,现在已经有39.6万粉丝。这本是一个严肃的官方账号,谁想到,他们在做内容时,选择了时下最流行的诙谐解说词,去讲解一个严肃的纪录片,一会儿用说唱讲嫦娥四号卫星,一会儿用拉力赛解说逻辑解构青海湖湟鱼洄游纪录片,还把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做成火锅。这种做法曾经被视为不严谨,但是切中了中国年轻人“无聊即有趣”的注意点,结果备受欢迎。
我们一直在观察传统媒体机构如何应对新媒体潮流。我们发现,不少传统媒体机构会用严肃、高冷的姿态去面对互联网用户,但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功。被互联网用户认可的传统媒体机构,大多切中了互联网用户“有趣即正义”的价值观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互联网语言。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对知识传播现象进行了思考,他认为,专业化是内核,社会化是关键,视觉化是形态。找准了合适的视觉化载体,好的内容才能传播得更广。如果以抖音为研究载体,它上面的知识类短视频都拥有什么传播特征呢?从长视频时代过渡到短视频时代,从单一感官到视听结合,短视频的媒体特征直接影响了知识传播的呈现和传播。在研究了大量的抖音短视频后,研究人员在《短视频与知识传播研究报告》中指出,短视频时代,知识传播出现了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
知识传播的即时化:短视频内容编排紧凑,没有冗长的前奏和铺垫,充分利用讲述知识的每一秒。短视频往往开门见山、快速切入正题。这个观点是抖音“科学实验大玩家”运营人、北京交通大学教师陈征博士观察分析出来的。短视频的“短”决定了信息密度得高,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短视频学习知识的精华部分,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短”即是“精”。
-
知识呈现的人格化:报告的数据很有意思,研究人员分析了粉丝数排名前100名的知识类创作者,有56个账号的人格化迹象十分明显,“露脸”往往会让用户快速形成记忆,能营造亲密感,引发用户持续关注。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戴建业、英语影视配音员孙志立都符合这一逻辑。
-
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短视频能让一个复杂的理论直接展示出来,便于人们理解。相比起文字的抽象,短视频以直接的讲述、具象的呈现、循序渐进的步骤,让知识变得更清晰直观,给教学者和学习者都提供了便利。
-
复杂知识的通俗化:短视频的硬核知识在短视频领域有很多种玩法。例如2018年抖音上热门的《生僻字》歌曲,用押韵的排词、古风的曲调,将70多个生僻字组合在一起,掀起了一股学习生僻字的浪潮。这样的短视频能够让人们更容易地学习复杂的知识。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